姜麗芳,王玲
?
針刺治療赤帶癥驗案
姜麗芳,王玲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針灸科,江蘇 210013)
針刺;帶下;醫(yī)案;赤帶癥
患者,女,35歲,已婚,孕二產一?;颊呖谑鲎宰鐾耆肆?帶節(jié)育環(huán)之后的一年里,經水淋漓不斷,腰酸,小腹脹痛?;颊呙嫔S,神態(tài)倦怠,喜嘆息,自覺心情苦悶。每遇心情不舒暢之事,則血下如崩,神疲乏力,舌紅苔薄黃,脈弦虛數。B超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西醫(yī)診斷為排卵期出血病,讓其服安宮黃體酮片配合消炎藥治療,患者癥狀未改變。后患者就診中醫(yī),臨床診斷為崩漏,辨證為脾虛不統(tǒng)血,以健脾益氣攝血為治療原則,以參、苓、術等組方,服則血止,停則經水自來。患者復診,醫(yī)生讓患者繼續(xù)服用此藥,后又加左歸丸加強固攝作用,幾日后又反復。患者遂來針灸科就診,患者雖是經水淋漓不斷,但是經期正常。從陰道流出是赤色液體,形似像血,但可鑒別非經水。診斷為帶下癥中的赤帶癥。
患者工作環(huán)境壓力過大,使其肝氣不舒,郁而化火,肝火內旺,下克脾土,脾失健運,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于帶脈之內,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觀于色。治擬清泄肝火,健脾益氣。針刺組方分兩組,陰交、中極、曲骨、大赫、腎俞、四花穴、帶脈、子宮、陰陵泉、三陰交;氣海、關元、橫骨、命門、合谷、太沖、太溪、行間、足三里。兩組穴位交替使用,10 d為1個療程,在治療期間停服任何藥物。
針刺1次后,患者述赤帶明顯減少,第2次后赤帶轉黃帶,繼續(xù)治療10 d后,患者赤帶癥狀消失。
按 針灸治療赤帶主要取任脈、督脈、肝經、脾經、腎經的穴位。在中醫(yī)學的典籍中已經明確任脈在帶下的產生上有重要的作用,任脈為陰脈之海,主一身之陰精。而任脈所主的精、血、津、液失去督脈的溫化則變?yōu)闈駶?任脈失去帶脈的約束就要滑脫而下。因此任脈化生生理帶下的功能需要督脈的溫化和帶脈的約束。肝主疏泄,保持一身氣機通而不滯,散而不郁。女子的月經與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關系,如肝氣郁滯,郁而化火,火邪內擾,血行紊亂,不化為經水,而下為赤帶。脾有運化一身水濕的功能,如果脾氣受傷,濕土之氣下陷,不能化榮血為經水,而為帶下。治療此病筆者參閱了一些古籍進行配穴,如《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千金要方》記載女子赤淫,大赫主之;《證治準繩》記載四花穴,治赤白帶如神;《類經圖翼》記載三陰交主治赤白帶下。
R246.3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706
1005-0957(2011)10-0706-01
姜麗芳(1980 - ),女,醫(yī)師,碩士
20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