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均衡是保證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平等的重要基礎,采取“走教”制度,讓老師們“走”起來。這樣,可以更迅捷、更直接的實現師資均衡,提高教育效果。
何謂“走教”制度?通俗地說就是讓教師把原來的學校當作自己的家,定期到其他學校去上課,課后再回到自己的學校。這樣,學生能夠接受所有老師的教育,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公平的,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共分享;同時,老師的各種待遇關系不變,只是工作對象變了,方便操作。
關于教師的“走教”,我曾在學校內部做過一個實驗:讓同頭老師換著教,即每隔一段時間就讓教師互相交換所教的班級,讓一個年級所有的同頭教師成為學生共有的師資。在這種教育資源的整合過程中,每個教師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發(fā)揮,這樣,在為學校減少人為要工作量的同時,還可整體促進年級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學校之間采取這種方式,也就可以均衡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促進所有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
“走教”制度的落實需要一個完整的保障機制。首先,要實行主教、副教相結合的機制。一堂課,有主教老師,有副教老師,主教老師可能是本學校的,也可能是外學校的,負責講課;副教老師必須是木學校的,負責作業(yè)處理,解答學生問題,保證主教老師走后的后續(xù)教育工作。其次,要實行教師交流制度,尤其是要實行主教、副教教師交流制度。上課前,主教教師要通過副教教師了解班級情況;下課后,副教教師要了解主教教師上課意圖。再次,要統(tǒng)籌計劃安排。教育管理部門要把走教當作一個系統(tǒng)工作來做,要制定出統(tǒng)一的走教計劃,方便老師走教。最后,要有物質保障。教師實行走教是非常辛苦的,教育部門應該發(fā)放一定的走教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安排車輛護送老師走教。
“走教”的具體操作程序,可以分“五步”進行。
第一步,做好思想動員,樹立對“走教”的信心。要想落實好“走教”制度,教育管理思想必須有一個根本性改變。首先,學校校長要拋棄過去那種“閉門造車”的管理思想,要用改革開放的管理理念,讓所有的教師都“走起來”,讓自己的教師走出去,讓新鮮教育力量流動起來,要利用這種流動力量提升辦學質量,創(chuàng)辦教育特色。其次,教育老師要打破那種狹隘的“文人相輕”的思想,要通過走出去,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要通過請進來,補充自己,充實自己。
第二步,設計好“走教”的管理體系。走教工作應該由文教部門統(tǒng)一管理,首先有一個副手主抓,協調處理遇到的相關問題;其次,要按學科建立地方大學科組,由學科組長根據具體學校的特點,安排走課時間表,并通知木人。
第三步,要抓好對“走教”的質量管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備課中如何備學生,要摸準被教學生的具體情況。二是在課堂如何上,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三是作業(yè)如何處理,要及時和木校任課老師共同研究作業(yè)情況。
第四步,要做好對“走教”的質量評比。質量評比要有“評”有“比”?!霸u”可從三個方面人手,一是任教學校的學生評,可用問卷淵查法;二是任教學校的管理人員評,可通過聽評課;三是教學成績評,可通過抽測、統(tǒng)測等?!氨取弊⒅貎蓚€層面,一是走教學科老師內部的比,就是同一學科老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縱向比較;二是不同學科走教工作質量的比,就是對不同的學科組走教工作質量進行橫向比較。
第五步,要注意搞好“走教”教研。“走教”是一種嶄新的教學工作,必然有其獨特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我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走教”的工作質量,教育管理部門應該把“走教”工作當作一個課題,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具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