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飛
(佛山市禪城區(qū)南莊醫(yī)院婦產(chǎn)科,廣東 佛山 528061)
圍生兒死亡率是判斷一個國家經(jīng)濟、衛(wèi)生及母嬰保健水平的重要依據(jù),妊娠晚期胎死宮內是圍生兒死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新生兒死亡率有所下降,而妊娠晚期死胎率無明顯變化。本研究對我院近10年64例胎死宮內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尋找合適的干預措施,降低妊娠晚期死胎率。
1.1 一般資料 2000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產(chǎn)婦13 213例,其中市外戶籍6 624例,占50.13%,本市戶籍6 589例,占49.87%,在此期間圍生兒死亡193例,其中妊娠晚期胎死宮內102例,占分娩總數(shù)為7.72‰,占圍生兒死亡的52.85%。每例胎死宮內孕婦入院時均經(jīng)B超證實無胎心搏動,診斷明確。發(fā)生胎死宮內的孕婦年齡介于20~38歲,中位年齡28歲,孕周28~43周,中位孕周35周,經(jīng)產(chǎn)婦60例,初產(chǎn)婦42例。有8例送廣州金域檢驗中心進行了尸檢,尸檢率為7.84%。
1.2 診斷標準 羊水過少指分娩時羊水量少于300 ml;妊娠合并梅毒標準為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及血清密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均陽性。
1.3 研究方法 對102例妊娠晚期胎死宮內孕產(chǎn)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2.1 病因 無明確病因26例(25.49%),具有明確病因76例(74.51%)。臍帶因素22例,其中臍帶扭轉8例,臍帶脫垂7例,臍帶纏繞5例,臍帶打結1例,帆狀血管附著1例。胎盤因素20例,其中前置胎盤2例,胎盤早剝18例,胎盤早剝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至就診時間為1.5~6 h,1例腹痛1.5 h就診,入院時胎心音為40次/min,20 min后胎心音消失。羊水過少10例,其中2例過期妊娠,8例孕周界于38+3~41+6周。胎兒畸形9例,其中多發(fā)畸形6例,腦積水1例,脊柱裂1例,心臟畸形1例。妊娠合并梅毒4例,有2例于胎死宮內之前進行了梅毒治療,另2例胎死宮內后首次診斷為梅毒。其他妊娠合并癥及并發(fā)癥11例,包括胎兒宮內生長受限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及羊水栓塞各2例,妊娠合并子癇、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恙蟲病感染各1例。
2.2 胎動異常癥狀 有胎動異常者81例,占79.41%,其中胎動停止者64例,占62.75%,胎動過頻或胎動減少者53例,占51.96%。
2.3 產(chǎn)檢情況 有規(guī)范產(chǎn)檢者23例,占22.55%,不規(guī)范產(chǎn)檢及無產(chǎn)檢者共79例,占77.45%。
2.4 孕產(chǎn)婦來源 本市戶籍25例,占24.51%,非本市戶籍77例,占75.49%。
3.1 臍帶因素 本院妊娠晚期死胎中,臍帶因素所占比例最高(22/102,21.57%),與部分報道相符[1]。其中臍帶扭轉最多,其次為臍帶脫垂和臍帶纏繞。臍帶生理性扭轉可達6~11周,如過分扭轉可致胎兒血運中斷[2]。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院的B超醫(yī)生能運用彩色多普勒診斷出臍帶繞頸,但對臍帶扭轉缺乏經(jīng)驗。有報道稱用彩色多普勒診斷臍帶扭轉陽性率達46.45%,臍帶扭轉的聲像圖特征為縱切面呈繩索、麻花或雙排對稱串珠狀,橫、斜切面似“鼠眼樣形”和“元寶形”[3]。另外,臍動脈S/D、阻力指數(shù)等可間接提示臍帶纏繞及臍帶扭轉的嚴重程度。通過以上檢查方法,可將部分嚴重臍帶扭轉及臍帶扭轉纏繞篩查出來,按高危妊娠監(jiān)護,降低死胎率。
3.2 胎盤早剝 本文胎盤因素致死胎有20例,主要為胎盤早剝(18例),胎盤早剝可致胎兒血液急性中斷而死亡。本報道中患者均未在出現(xiàn)腹痛后及時就診,1例患者腹痛1.5 h就診,入院時還有胎心音,僅為40次/min,胎兒已處于瀕死狀態(tài),說明胎盤早剝患者就診時間與胎兒愈后密切有關,如果患者能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后盡早就診,可避免部分死胎。
3.3 羊水過少 本文羊水過少所致死胎占10例,均為可避免死亡,因利用B超測量羊水指數(shù)可提示羊水過少,從而及時終止妊娠。有1例孕40+5周先兆臨產(chǎn)入院,因5 d前B超結果提示羊水正常,入院后未復查B超,于住院期間胎死宮內,此病例說明足月妊娠羊水可于1周內迅速減少,不能疏忽。10例羊水過少中有2例為過期妊娠,8例孕周界于38+3~41+6周之間,說明羊水過少并不僅常見于過期妊娠,孕38周以后即要警惕羊水過少的發(fā)生。徐艷紅等[4]報道稱該院羊水過少等孕周>42周者占34.48%,孕40~42周者占8.32%,孕37~39周者占2.75%,<37周者占5.08%。
3.4 胎兒畸形 目前通過孕中期B超能篩查出大多數(shù)嚴重的胎兒畸形,本文中9例胎兒畸形孕婦未在孕中期行B超篩查。如果孕婦能規(guī)范產(chǎn)檢,及時發(fā)現(xiàn)胎兒異常,均可于孕中期引產(chǎn),避免孕晚期死胎。
3.5 妊娠合并梅毒 本文中4例妊娠合并梅毒,均為二期隱性梅毒,其中2例于胎死宮內后首次診斷為梅毒,另2例分別于孕28周和30周被診斷為梅毒,確診后即使用芐星青毒素治療,分別于孕31周及32周胎死宮內。被梅毒螺旋體感染的胎盤其絨毛血管因內膜炎和間質細胞增生,數(shù)量減少,最終血管腔閉塞,導致胎兒缺氧而死于宮內[5]。治療梅毒應盡早,有學者認為要預防妊娠合并梅毒導致死胎,最遲應于孕20周前開始抗梅毒治療[6]。所以孕婦應進行規(guī)范產(chǎn)檢,及時發(fā)現(xiàn)梅毒感染,盡早治療,從而避免此類死胎發(fā)生。
3.6 其他妊娠合并癥及并發(fā)癥 本文中有3例胎兒生長受限,可能與胎兒耐受缺氧能力降低有關,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子癇及妊娠合并恙蟲病感染共6例均因患者未及時就診,延誤診斷及治療所致,羊水栓塞2例,因起病急,病情重,死胎難以避免。
3.7 尋找合適干預措施,降低妊娠晚期死胎率 本文中,胎死宮內之前有胎動異常者占79.41%,如果孕婦能于出現(xiàn)胎動異常后及時就診,就能減少部分死胎。102例死胎中,有77.45%(79/102)的孕婦未規(guī)范產(chǎn)檢或無產(chǎn)檢,有75.49%(77/102)的孕婦為市外戶籍人員,說明妊娠晚期死胎者大多數(shù)為無規(guī)范產(chǎn)檢的外來務工人員,這些人缺乏圍生期知識,在出現(xiàn)妊娠合并癥或并發(fā)癥時未盡早診治,出現(xiàn)胎動異常時未及時就診。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妊娠晚期胎死宮內率,應重點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圍生期宣教,提高孕婦自我保健水平,督促孕婦系統(tǒng)產(chǎn)檢,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1]李 輝,劉 霞,楊 光,等.妊娠晚期突發(fā)意外性胎死宮內原因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5,13(8):98-100.
[2]樂 杰.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2-214.
[3]唐 莉,林穎虹,朱藝玲,等.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臍帶扭轉的臨床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21(8):615-618.
[4]徐艷紅,溫宏武.羊水過少與妊娠結局1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7):866-867.
[5]韓國標.妊娠梅致死二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5):308.
[6]譚中榮,譚文立.妊娠梅毒致死胎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