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嫻 湯春蘭
(江蘇省 興化市人民醫(yī)院十三病區(qū) 225700)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胃癌[2-3]。發(fā)病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多于女。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預后較佳。尤其是老年人的各個臟器功能減退,給手術治療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我科自2008年自2010年共收治直腸癌40例,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40例患者均因為大便帶血,排便習慣的改變等癥狀經門診就診后,經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收治入院,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5歲,40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行單純直腸癌根治術的有30例,有10例行直腸癌根治+腸造口術,術后經過抗炎,營養(yǎng)治療,都康復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病人入院后給于熱情的接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使他們明白手術的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的過程及術后恢復的有關知識,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以增加患者手術的信心??梢宰尰謴土己玫耐惢颊咭陨碚f教,交流經驗,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應讓家人給予患者以關懷和心理支持等。
2.1.2 營養(yǎng)支持 由于患者大多數(shù)都是以便血入院,天數(shù)最少的也在10天以上,有的甚至有3個月的,所以多數(shù)的患者都存在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有的甚至出現(xiàn)貧血。所以術前應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飲食。必要時,還需要予以輸血,輸注血漿,白蛋白等,以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
2.1.3 腸道準備 直腸癌患者充分的腸道準備可大大減少術中的污染,降低了術后感染,有利于切開的愈合,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術前三天給予少渣流質飲食,并靜脈補充營養(yǎng);開始口服腸道抑菌藥:甲硝唑0.4g,飯后口服,Tid。術前兩天進食全流質飲食,口服緩瀉劑,術前1天口服硫酸鎂,腹瀉至大便為黃色清水樣。手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根據(jù)術中麻醉方式采取正確的體位,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jiān)測生命體征,測BP,P,R,和血氧飽和度qh,給予氧氣吸入,并向家屬介紹安全用氧的知識。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給予補液,抗炎,止血及營養(yǎng)等支持治療。合理的安排輸液順序。
2.2.2 飲食護理 術后早期是禁食,禁水給予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3-6天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以后,遵醫(yī)囑拔除胃管,先進食少量溫開水,如無腹脹,腹痛等不適,可給予米湯等流質飲食,應少量多餐,循序漸進有素到葷,在無不適的情況下,逐漸加量,向少渣半流質,普食過渡。要注意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低脂肪飲食。如豆制品,魚類和蛋類等。
2.2.3 活動指導 術后早期活動,可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預防腸粘連,腸梗阻的發(fā)生,同時還可以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所以,應向患者及家屬強調早期活動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術后給予去枕平臥位4-6h,生命體征平穩(wěn)6h后可以給予低半臥位,并可以協(xié)助在床上移動,翻身,按摩雙下肢等被動活動。術后2-3天,鎮(zhèn)痛泵結束后要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要注意安全,預防跌倒。下床動作宜緩慢,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
2.2.4 引流管的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管道脫落,受壓,扭曲,堵塞等;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管的顏色、性質、量。每日更換引流袋。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各個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介紹翻身及活動時,引流管的注意要點等。
2.2.5 康復宣教 術后要多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術后要告訴患者手術成功,以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術后早期應向患者強調,早期活動的好處,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意義,以及積極的配合有利于康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的患者的信任是護理成功的關鍵。
通過對直腸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充分的營養(yǎng)支持及腸道準備;術后密切的病情觀察,正確的飲食指導和活動指導,引流管的護理及康復宣教。能有效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能正確的對待疾,增加康復的信心,取得良好的療效[1]。
[1]宋秋芬,趙宏勤.肛腸疾病手術后的護理要點[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6,5(3):46.
[2]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6.
[3]梁欣榮,郭瑩,趙健.直腸癌患者心理調查分析和護理干預研究[J].現(xiàn)代護理,2006,1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