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曼 張桂欣 趙作華 金海濤 陳瑩
(河北省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河北唐山063000)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剖宮產率逐年上升[1]。但剖宮產術后的并發(fā)癥和后遺癥是不容忽視,而首次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能否經陰道分娩,已成為產科臨床突出的新課題之一。為了幫助產科臨床醫(yī)生作出正確的臨床治療決策,美國婦產科學會于1995年發(fā)布了陰道分娩的臨床治療指南,并多次作出修訂,明確指出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陰道試產是安全合理的。只要有試產的條件,陰道分娩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分娩方式。我們將穴位按摩方法運用于產程中,對緩解分娩鎮(zhèn)痛和促進產程進展有一定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0月~2009年12月具有陰道分娩指征的既往有過一次剖宮產術史的孕婦60例,瘢痕子宮孕婦陰道試產的指征為:(1)前次剖宮產術為子宮下段橫切口,術中無切口撕裂,且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無感染;(2)前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又未出現(xiàn)新的剖宮產適應癥;(3)無嚴重妊娠合并癥;(4)此次分娩距前次剖宮產2年以上;(5)征得產婦及家屬的同意,醫(yī)院具備應急搶救的條件。60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年齡25~38歲,孕周37~40周。對照組30例,年齡23~39歲,孕周36~41周。兩組孕婦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宮口開大2~3cm,進入活躍期后,產生分娩陣痛,宮縮持續(xù)40~50s,間隔3~4min時,由助產士和或指導家屬,輪流按摩合谷、三陰交、內關穴,按壓時間40~50s,間隔時間20~30s。對照組實行傳統(tǒng)護理模式,兩組均康樂待產。
1.3 觀察指標
1.3.1 疼痛反應評價。將疼痛分為4級。Ⅰ級:無痛;Ⅱ級:輕微疼痛,無汗;Ⅲ級:中度疼痛,輾轉不安,合作欠佳,出汗,但可忍受;Ⅳ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喊不安,出汗多。分娩陣痛隨產程進展而逐漸加重,以宮口開大4~8cm時最嚴重,采用疼痛目測類別定級(VAS),將受試者的主觀感受化為相對客觀的測量方法,分別在宮口開大4~8cm及9~10cm時各評定疼痛程度。
1.3.2 觀察兩組產婦第1、2、3產程和總產程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變化及程度比較(例)
表2 兩組產婦第一 、二、三和總產程時間比較
3.1 按摩合谷、三陰交、內關穴位能減輕分娩陣痛表1顯示:觀察組按摩穴位后分娩陣痛明顯減輕。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之穴。《針灸大成》中就有補合谷、瀉三陰交針刺方法治療難產的經驗[2]。同時合谷、三陰交穴均有止痛效果。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功能寧心安神、定驚鎮(zhèn)痛。刺激內關可解除或減輕分娩疼痛的原理在于使經絡之氣血運行通暢,協(xié)調宮體、宮頸及內臟功能,消除恐懼心理及緊張情緒。
3.2 按摩合谷、三陰交、內關穴位能縮短產程 從表2可見,觀察組第一二產程及總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按摩合谷、三陰交、內關穴位能減輕分娩陣痛,鎮(zhèn)痛后可松弛產道周圍肌肉,促進宮口擴張。分娩時產婦疼痛減輕,可以減少體力的消耗,從而促進產程的進展。
[1] 劉玲,馮小風,易桂英.10年間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與圍產兒死亡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43-44.
[2] 陳德成,王慶文.中國針灸獨穴療法[M].長春:長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