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州小學 朱禮霞
筆者根據小學語文高年級教科書的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對小學高年級的新課導入方法和原則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簡要談談幾種常見的導入方法及導入原則。
1.分析文題法。題目即文眼,是了解一篇文章的窗口,透過它,可以了解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繼而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三言兩語便切入正題。如教學《煙臺的?!芬晃?,在黑板上板書好題目后讓學生讀一讀,提問: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海)“?!秉c明了寫作的對象,寫的是哪里的海呢?(煙臺的海)從“煙臺的”我們知道了作者所要寫的是特定地點——煙臺的海,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海,這就暗示了煙臺的海與其他地方的海是不同的。那么煙臺的海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介紹了煙臺哪些季節(jié)的海,各有什么特點?
2.猜想設疑法。學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他們思考,然后帶著疑問進入新課。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一文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神通廣大,能騰云駕霧,保護師父唐僧西天取經,他是誰呢?(孫悟空)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一路降妖除魔,與他有關的故事很多很多,誰愿意來說一說?今天要學的這個故事是經典故事,有一個妖精被孫悟空打了三次,妖精為什么要挨打呢?是怎樣挨打的呢?結果又怎樣呢?帶著疑問我們來學《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
3.卡片介紹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有許多文章是介紹一些偉人的事跡的,如《海倫·凱勒》《輪椅上的霍金》《鞋匠的兒子》《早》《鄭成功》《莫泊桑拜師》等課文。這時,用卡片介紹法來導入較為適宜,可以是圖片(人物的頭像)配以文字說明(介紹這個偉人的事跡或成就的文字)進行新課導入,用直觀的形象讓學生來感知人物,了解人物,學生感到很親切,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4.直觀形象法。小學高年級學生偏重感性認識,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根據這種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借助實物、圖片、標本、模型等導入新課,易于被學生接受,并能增強真實感。如《姥姥的剪紙》《廣玉蘭》《夾竹桃》《黃山奇松》《變色龍》《金蟬脫殼》《灰椋鳥》《兵馬俑》等課文都可以運用此法。
5.故事引入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事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仍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入境極快。學習《負荊請罪》一文可以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導入?!舵隙鸨荚隆贰锻魄谩贰读譀_棒打洪教頭》《牛郎織女》等課文,因其本身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可用生動簡潔的語言講述課文內容。
6.名句欣賞法。一些詩詞名句、成語或名人名言本身知識性強、富有啟發(fā)性并且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利用與文章相關的名句導入新課,可增強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1.簡約性原則。新課導入一定要簡約明快,教師要抓緊課堂的每分每秒時間,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jié)課的開始階段學生情緒高漲,學生保持這種亢奮的狀態(tài)在一節(jié)課里只有15到20分鐘,不能在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要嚴格控制,一般不超過5分鐘。
2.目的性原則。上課前教室很鬧,不利于學生學習新課,怎樣使學生很快地靜下來呢?要讓新課導入發(fā)揮它的作用,好的開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設計新穎奇特的新課導入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安定下來,讓學生有一個安靜的思考場,從而開啟思維的大門,課前導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標最終轉化為“學”的目標。所以,課一開始,教師便要以自身的威嚴、精彩的語言吸引學生,控制全場,讓學生的思維盡快回到課堂,回到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fā)揮開場白統(tǒng)攝全局的特有魅力。
3.本真性原則。我們?yōu)槭裁匆M行新課導入,新課導入后我們該干什么,新課導入的終極目標是什么,這些問題應該時時刻刻伴隨著每節(jié)課的教學,現(xiàn)在有些語文課動不動就是精美的圖像,動感的畫面,悅耳的聲音,跳動的文字,學生肯定是愛看的,但這樣的導入對學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有幫助嗎?語文教學的歸宿,終究是要帶著學生從教學形式走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如果那些形式對學生理解文本、啟發(fā)想象有礙,那么我們應該果斷地舍棄,選擇最為樸素最為本真的導入方法。
4.靈活性原則。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科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實質上,新課導入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導語的設計林林總總,方法迥異。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這就要求教師研究教科書,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遵循導入原則,讓新課導入完美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