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爾蓮
剖宮產產婦日漸增多,其圍術期需求不同[1],剖宮產后肛門排氣時間對恢復正常飲食、促進機體康復、及早泌乳和提高泌乳喂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對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后的60例產婦進行腹部撫觸并觀察其效果,有效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提高了產婦的滿意率,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6月—7月在產科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妊娠38周~42周,手術方式為子宮下段剖宮產,麻醉方式為腰硬聯(lián)合麻醉,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者,無乳房發(fā)育缺陷及內分泌疾病,產后母嬰正常,出生后皆行早接觸、早吸吮達30 min,實行24 h母嬰同室,按需哺乳。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在術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首先取得產婦配合尤為重要,有的產婦因懼怕切口疼痛,不愿配合,必須耐心地向產婦說明撫觸腹部的重要性,消除產婦的顧慮,以取得其支持與配合。協(xié)助產婦取平臥位,撫觸的步驟,①洗手:倒少許潤膚油于掌心。②兩手依次從產婦的右下腹、上腹向左下腹滑動,呈順時針方向劃半圓,撫觸者用右手指腹先在產婦左腹由上向下畫1個英文字母I;再從右上腹經左上腹滑至左下腹,如倒寫字母L;然后再從右下腹經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如倒寫的字母U。每個步驟至少1 min,交替進行,每次撫觸5 min~10 min,每天3次。③撫觸力度因人而異,以產婦能耐受為宜,過輕效果不佳,過重則引起產婦不適。撫觸過程中多與產婦溝通,同時給予健康宣教,分散產婦注意力,增進護患關系,撫觸后產婦取隨意臥位,術后24 h鼓勵產婦下床活動。④注意事項:按順時針方向按摩,避開切口處,動作熟練,力度由輕到重,注意詢問產婦的感受,以不引起產婦不適為宜,術后6 h即可開始按摩。
對照組:術后6 h取隨意臥位未行撫觸,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術后24 h鼓勵產婦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的肛門排氣時間、泌乳量、產婦滿意率進行對比。泌乳量判斷標準以能滿足嬰兒喂哺需要,甚至哺乳后仍有余奶為奶足,僅能滿足嬰兒喂哺需要為奶中,不能滿足嬰兒喂哺需要為奶少[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等,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的比較(見表1)
2.2 兩組產婦術后泌乳量的比較(見表2)
2.3 兩組產婦出院時滿意率的比較 觀察組滿意59例(98.3%),對照組滿意53例(88.3%),χ2比較 ,χ2=3.348,P=0.028。
表1 兩組產婦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比較(±s) h
表1 兩組產婦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比較(±s) h
分組 例數 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觀察組 60 22.82±10.25對照組 60 33.07±11.38注:t=1.871,P<0.05。
表2 兩組產婦術后開始泌乳時間及泌乳量的比較
對于腹部手術后的病人,術后腹脹是常見的并發(fā)癥,肛門排氣是直接關系到術后各方面恢復的關鍵一步。對于產婦產后及時恢復,不僅有利于整個產褥期的恢復,而且更有益于支持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剖宮產術后早活動可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2],但術后切口疼痛和子宮恢復收縮疼痛是阻礙產婦早期活動的主要原因[3]。加上產后24 h內惡露多,且留置尿管,活動多有不便,多數產婦均不愿多活動,取平臥位或半坐臥位多。而我們在平臥位時給予撫觸,采用簡單有效的方法撫觸腹部,通過觸覺刺激增加迷走神經緊張性,進而促進胃泌素和胰島素的分泌增加,加速胃腸蠕動,最終促進腸蠕動恢復,進食提前[4,5]。按摩是呈順時針方向,從產婦的右下腹※上腹※左下腹,符合結腸正常生理蠕動方向,從而加強了結腸推進性運動,促進腸內容物和氣體排出。在撫觸的同時可進行健康教育,多與產婦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和諧護患氛圍,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6],還可指導產婦掌握此方法,產婦掌握此方法后能調動個人主觀能動性,使產婦變被動為主動,幫助產婦增強產褥期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產婦滿意率。產婦平臥位即可輕松自如進行撫觸腹部,方法簡單易行,而且可根據產婦自我的感受增加撫觸力度。
總之撫觸腹部,方法簡單、易行,使產婦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提前,泌乳量增加,密切護患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提高產婦滿意率,提高護理質量,無禁忌證,值得臨床推廣。
[1]曾建蓉,江宗玲,侯霞.剖宮產產婦的圍術期需求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1B):2953-2954.
[2]付文英,吳韓英.剖宮產后早期干預對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B):147.
[3]肖海云,肖海霞.剖宮產產婦早期活動對促進肛門排氣及早泌乳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5,6(7):108-109.
[4]黃曉莉,黃莉萍,周鳳琴.嬰兒撫觸對早產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6,3(1):34-35.
[5]李冬玲,羅麗宇.9例剖宮產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觀察和護理[J].全科護理,2010,8(9B):2416-2417.
[6]劉梅英,王美麗,戴敏.醫(yī)患溝通是構建醫(yī)患關系的橋梁[J].醫(yī)院管理論壇,2007,1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