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吉林省撫松縣醫(yī)院 吉林撫松 134500)
胰島素注射中的護理管理
李彩云
(吉林省撫松縣醫(yī)院 吉林撫松 134500)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胰島素種類不斷更新?lián)Q代,及其注射工具的不斷改進,要求護士不斷學習,確保注射安全,使胰島素發(fā)揮最佳治療效果。同時指導病人及家屬正確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在家庭治療中保證準確劑量的胰島素被吸收。
胰島素 皮下注射 護理管理
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億人,我國有4000萬人,居全世界第2位,其中25%需要注射胰島素維持生命,自從1921年加拿大著名糖尿病專家班廷將胰島素用于治療糖尿病以來,胰島素療法已挽救了無數(sh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到目前為止,患者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已在醫(yī)院和家庭中廣泛使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胰島素種類不斷更新?lián)Q代,及其注射工具的不斷改進,要求護士不斷學習,確保注射安全,使胰島素發(fā)揮最佳治療效果。同時指導病人及家屬正確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在家庭治療中保證準確劑量的胰島素被吸收。
雖然只有少數(shù)成人有針頭恐懼,但是仍有許多人在注射時存在焦慮特別是在開始治療的初期,護士可以采取自我注射示范以減少病人的恐懼心理。胰島素本身也是患者擔憂的一方面原因,護士可以通過解釋該疾病自然進展實際上包含了胰島素的治療,告訴病人使用胰島素并不意味著治療的失敗,長期控制好血糖,可以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1)注射部位多選皮下脂肪較多,皮膚松軟的部位,如腹部(避開臍),上臂外側,大腿前外側,臀部外上1/4,主要是因為這些部位下面有一層可以吸收胰島素的皮下組織,而且沒有較多的神經分布,注射時不舒適的感覺較少。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很多,包括雙上臂外側(包括三角肌處),腹部兩側,臀部及大腿外側等都可選作注射部位。也有人主張最好不將臀部選擇為注射部位,因糖尿病病人抵抗力較差,容易發(fā)生感染而需要在此部位注射抗菌素,故應將此處皮膚留作注射抗菌素用。有人發(fā)現(xiàn),身體各部皮膚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大腿吸收快,在掌握注射時間時應予以注意。
另外,有硬結或脂肪萎縮處不易吸取胰島素,應避免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造成感染的機會很少,但病人還是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以減少由于注射胰島素而引起感染的可能性。腹部是胰島素注射時優(yōu)先選擇的部位,吸收率可達100%,吸收速度快,且皮下組織較厚,減少注射時至肌肉層的風險。容易自我注射,注射部位在臍周3cm以外。手臂皮下層較薄,注射時必須捏起皮膚,對胰島素的吸收率為85%,吸收速度較快。大腿較適合自我注射,要捏起皮膚注射,皮下組織對胰島素吸收率為70%,吸收速度慢。大腿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不宜注射。臀部皮下最厚,注射時可不捏起皮膚,由于臀部的胰島素吸收率低,速度慢較少使用??勺⑸渲虚L效胰島素。
(2)注射部位的輪換:采用左右對稱輪換的方法,且針尖與針尖之間距離為2.5cm,注射部位的重復應間隔8周以上。
(1)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混懸型胰島素,分2次給予,早餐和晚餐前30min注射。
(2)短效胰島素可在三餐前10~15min注射。
(3)中長效胰島素可保持夜間血糖平穩(wěn),睡前(22時)注射,避免患者出現(xiàn)黎明現(xiàn)象。
(1)注射前評估病人的皮膚,讓病人做好心理準備,備齊用物,檢查藥品是否合格。
(2)放于冰箱中的胰島素應提前30min取出升溫后再注射,以免注射時疼痛,過冷的藥物注射后不易吸收,并可致脂肪萎縮。
(3)充分消毒注射部位皮膚,如果是混懸型,需充分混勻,將胰島筆放于兩手掌之間,水平滾動10余次,上下翻動10次,使胰島素變?yōu)榫鶆蛞恢碌脑旗F狀白色液體。注射時排盡針頭內的空氣,與皮膚呈90°角快速進針,注射完成時應等待6s,將針頭拔出一半時再停3s,以防漏液現(xiàn)象。杜絕重復使用,避免組織微創(chuàng)傷和感染。
未開封的胰島素在冰箱2~8℃中保存,按出廠有效期內使用,已開封的胰島素在冰箱中2~8℃中保存3個月。已開封的胰島素在室溫下(25℃以下)保存1個月。
[1]宋桂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福建醫(yī)藥雜志.
[2]趙敏.高齡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體會[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3]孫美紅,欒詩璇,張俊蕾.胰島素注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4]張雷霞,董會林.臍周胰島素注射的新方法[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30).
R47
A
1674-0742(2011)01(b)-0152-01
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