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莎
(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264300)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是有效進行抗感染治療的前提,了解和掌握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和變化趨勢,對抗菌藥物的供應管理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醫(yī)院抗生素使用率為79%,二聯(lián)使用率為31%,三聯(lián)或三聯(lián)以上使用率為10%,根據藥敏選用抗生素的占14%??咕幬镒鳛榕R床應用最廣泛的抗感染藥物,目前臨床濫用情況不容忽視。現(xiàn)就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作以下探討。
抗菌藥物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中的有關規(guī)定,醫(yī)院感染參照衛(wèi)生部2000年11月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的有關規(guī)定,選擇療效高、毒性小、價格低,使用方便的藥物。
有些常見病臨床診斷已明確時,即可選用有效的抗菌藥物,不必作細菌學檢查。
臨床診斷已明確,病原菌一時未能查明的,可根據臨床經驗推斷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有針對性地用藥。
根據細菌學檢查和體外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藥物。
注意全身情況。對藥物過敏者禁用,對肝、腎功能不佳者慎用,對老年人、孕婦、嬰兒注意掌握劑量和療效。
給藥途徑應遵循口服—肌注—靜注的原則,并適當考慮患者經濟承受力。
嚴格按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選擇高效低毒的抗菌藥物,此外還需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肝腎功能、感染部位、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細菌耐藥的可能性、不良反應和價格等因素綜合考慮。
病毒性疾病及發(fā)熱原因不明的,不宜使用抗菌藥物。劑量要適當,療效要足夠。皮膚黏膜感染應盡量避免使用抗菌藥物。
預防性用藥也應嚴格掌握適應證,防止藥物濫用。
聯(lián)合用藥的原則:聯(lián)合使用抗菌藥可產生協(xié)同、累加、無關和拮抗四種效果。聯(lián)合用藥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隨聯(lián)合種類的增加而概率增大。因此,一般以兩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為主,不宜超過三種。
聯(lián)合用藥的指征:嚴重感染、敗血癥和病因不明的感染;單一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感染;一般抗菌藥不易透入感染部位;容易出現(xiàn)耐藥的細菌感染。
抗菌藥物抗菌特性分類:①繁殖期殺菌劑: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②靜止期殺菌藥:氨基糖苷類等;③速效抑菌劑: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等;④慢效抑菌劑:磺胺類等。
抗菌藥物合用結果:①繁殖期殺菌劑+靜止期殺菌劑產生協(xié)同作用;②繁殖期殺菌劑+速效抑菌劑產生拮抗作用;③靜止期殺菌藥+速效抑菌劑產生協(xié)同或累加作用;速效抑菌劑+慢效抑菌劑產生無關作用。
誘發(fā)細菌耐藥:病原微生物為躲避藥物在不斷地變異,耐藥菌株也隨之產生。目前,幾乎沒有一種抗菌藥物不存在耐藥現(xiàn)象。
損害人體器官:抗菌藥在殺菌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如影響肝腎功能、胃腸道反應及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導致二重感染: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tài)。如果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敏感菌會被殺滅,而不敏感菌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fā)又一次的感染。
總之,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成為我國醫(yī)療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合理應用能做到治病救人,相反就可能增加毒副作用,延誤治療,給國家和個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應引起醫(yī)藥同仁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