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麗君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250011)
導師王銳教授從醫(yī)二十余載,融古貫今,學驗俱豐,辨證論治臨證中每有獨到之處,尤擅施用至陽、靈臺和神道3 穴,多獲良效。筆者隨師門診,觀察總結了導師施用此3 穴論治的32 例病例,試歸納其辨用此3 穴的主治病證與應用規(guī)律。
以靈臺、神道為主穴,或隨證配以至陽治療心神疾患,如室性過早搏動、冠心病心絞痛、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失眠、焦慮癥和抑郁癥等;以至陽、靈臺為重要的輔穴治療關節(jié)與腰腿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等。此外,導師還常從心論治選用靈臺、神道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便秘等,從中焦論治選用至陽治療泥沙樣膽結石、呃逆等疾患。有感于此3 穴的良效,筆者多次向老師請教并吸取古訓與近人理論、經驗,對至陽、靈臺、神道的效用體會如下。
至陽穴位于第7 胸椎棘突下,屬督脈、近心所,督脈為“陽脈之?!?,心為陽中之陽,故其所在為陽氣隆盛之處。一方面,刺激至陽穴,可激發(fā)督脈經氣,使陽氣來復,達到振奮胸陽的目的;另一方面,至陽穴橫平膈俞,膈俞為血會,故取用該穴還能和暢血脈、宣通痹阻。兩效相合,可治療胸陽不振、陰邪內犯等胸痹諸癥。周楣聲等[1-2]認為,至陽穴為全身依賴之處,主病亦多,能通向頭面、胸腹、腰背及四肢,全身不同臟器和部位的病種均可在此穴及其毗鄰區(qū)域出現陽性病理反應,尤取壓痛點施治,常能收到良效,這充分突出了至陽穴在全身的重要性。其主治,《針灸大成》記載較為全面,“至陽……主腰脊痛,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腹中鳴,寒熱解,淫濼脛痠,四肢重痛,少氣難言,卒疰忤,攻心胸?!贝送?,現代臨床報道,運用不同刺灸方法以至陽為主穴治療心臟神經癥、冠心病心絞痛、頑固性呃逆、胃脘痛、膽道蛔蟲癥、帶狀皰疹后遺痛、急性乳腺炎(早期未化膿)等均獲良效。
靈臺,在中醫(yī)學中指心,喻為心神居住與行使職能之所[1],可治療心神疾患。刺激該穴能振奮陽氣,辨證宜于虛人或多寒濕及精神不振者[3],如《類經圖翼》所載灸治氣喘不能臥及風冷久嗽。此外,結合脊背部反射區(qū)體系理論,靈臺穴尚能治療骨、髓、頭腦與腰脊疾患[4]。神道穴內應于心,心藏神,為心氣、督脈之氣通達之道,主心疾。其治證與靈臺略同,臨床常相須為用。王銳教授強調,心藏君火,為君主之官,以心陽、心氣為用,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所以臨床很多疾病與心相關。靈臺、神道2 穴居督脈,與心陽、心氣密切相關,施以針刺、艾灸等刺激,能調整心氣、心陽,較迅捷地發(fā)揮心陽的溫煦與推動之力,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平者平之,臨床辨證不僅適用于心疾如胸痹心痛、心悸等,也可用于與心相關的其他內科疾病。
另舉王教授應用靈臺、神道的驗案1 例?;颊撸?,63 歲。主訴:腰痛,小腿外側及足底麻木、發(fā)涼三個月余。查體:面色萎黃,形體偏瘦,小腿部及臀部肌肉萎縮,惡寒,怕冷。腰椎CT 檢查示:L5/S1椎間盤突出。初診時靈臺、神道穴處壓痛明顯,結合患者有明顯惡寒、怕冷的表現。西醫(y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斷:腰脊痛,證屬心陽不足、氣血虛弱。治療以溫補心陽為法則,兼以疏通經絡、益氣養(yǎng)血。治療上,淺刺靈臺、神道得氣不留針以調整心陽,大腸俞、關元俞深刺輕刺激以疏通經絡,針刺足三里、絕骨、太沖、曲泉益氣養(yǎng)血,百會升提陽氣。每日1 次,每次30 min。中后期加刺關元、氣海增強補益力度,同時施以督灸,每2 周1 次,經治療1 個月后好轉。
至陽穴能調整一身之陽氣,施治范圍涉及頭面四肢、胸腹腰背等諸多虛實疾患;靈臺、神道2 穴相須為用,能調整心氣、心陽,對心系疾患及辨證與心相關的病證常能發(fā)揮良效。因至陽、靈臺、神道位置相近,同屬督脈,脈氣相通,效用不乏相通之處,臨床常選用其中2 穴隨證組方,可獲增效之功。筆者初涉杏林,本文僅為筆者觀察臨床所得所思,不足之處,望請指正!
[1]周楣聲. 針灸穴名釋義[M]. 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8.
[2]魏從建.單穴治病經驗點滴[J].中國針灸,1994,13(1):48-49.
[3]高式國.針灸穴名解[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7.
[4]杭雄文.脊背部反射區(qū)體系(三)[J].雙足與保健,2004,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