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二 李 柱 (河北徐水縣戶木鄉(xiāng)衛(wèi)生院 072550)
患者,男,60歲,農民,因左側腰部腫物半年,增長較快1個月于2010年2月來院就診。半年前患者左側腰部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一約6cm×8cm大小的腫物,質軟,無壓痛。近日,發(fā)現(xiàn)腫物增長較快來院要求手術治療,自述起病后無厭食、咳嗽、咯血、盜汗、胸悶、氣短、發(fā)熱、暈厥等癥狀,飲食、睡眠、二便尚可,否認肝炎、結核病史及高血壓病、糖尿病史。查體:T 36.0℃,P 90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查體合作,頭顱無畸形,五官端正,雙側瞳孔正大等圓,對光反應靈敏,耳鼻(-),口角對稱,伸舌居中,頸(-)。胸廓兩側呼吸運動對稱,語顫一致,叩診呈清音,雙肺聽診正常。心前區(qū)無隆起,心界無擴大,心率82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無雜音。腹軟,無壓痛,四肢肌力正常,活動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X線檢查結果未見異常,心電圖報告示竇性心律,心率94次/分。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曾于某醫(yī)院查CT示左腰部皮下脂肪瘤。外科情況:患者左側腰部第12肋下可見一腫物,約6cm×8cm大小,活動度尚可,高出皮膚,與皮膚無粘連,皮膚無紅腫、疼痛,無波動感,初步診斷為左側腰部脂肪瘤。局麻下予脂肪瘤摘除術,常規(guī)消毒術野皮膚,取左側腰部縱切口,鋪無菌巾,待2%利多卡因麻醉成功后,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鈍性分離肌層見脂肪狀組織包塊,沿邊緣分離瘤體,底部見筋膜組織缺損,約2cm×1.5cm,且脂肪組織隨腹壓增加向外突出,遂加用硬膜外麻醉,行疝修補術。打開疝囊,可見腸管及部分脂肪組織,還納腹腔內組織,結扎、修補缺損組織,查無出血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無菌敷料覆蓋傷口,膠布固定,返回病房。傷后10天拆線,無感染,痊愈出院。1個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討論 腰疝是腰部三角區(qū)缺乏肌肉的保護,由于創(chuàng)傷、術后愈合不良,或慢性咳嗽、長期便秘、排便不暢等原因使腹內壓增高,造成腰三角區(qū)組織薄弱,腹腔內組織向外突出而形成。本例誤診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臨床醫(yī)生診斷思維局限,只考慮到常見病、多發(fā)病,是造成誤診的主要原因。②采集病史不詳細,查體不細心?;颊咭宰髠妊磕[物就診,臨床醫(yī)生詢問病史時應注意有無長期便秘史及咳嗽等癥狀,查體過程中還應注意咳嗽及增加腹壓時腫物有無沖擊感、大小改變,與皮膚有無粘連及有無可復性。本例患者術后經追問病史得知有習慣性便秘史,且腫物具有可復性。③過度相信輔助檢查。④腰疝患病率低,臨床醫(y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因此,筆者提醒廣大同行,在臨床工作中一定要拓寬診斷思路,增加知識面,詳細詢問病史,細心查體,以減少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