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紅
(許昌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20世紀80年代以來,課程設計領域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趨勢——課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目前,關于課程整合的概念及內涵在國內外學界仍然存在著分歧??偟膩碚f,課程整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不僅是一種組織課程內容的方法,還是一種課程設計的理論以及與其相關的學校教育理念。廣義的課程整合包括四個層面,即經(jīng)驗的整合、知識的整合、社會的整合和課程的整合,其最終目的在于學校教育與民主、社會的統(tǒng)整。狹義的課程整合是指一種特定的課程設計方法。國內關于課程整合的認識多屬于此。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綜合課程是把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內容或問題統(tǒng)整成一門新的學科……只要具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態(tài)度和情感的教育內容就是綜合課程。[1]
自從課程整合成為教育和課程領域的熱點以來,學者們紛紛投入其中,發(fā)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論著,從各個方面探討了課程整合的問題。有從建構主義立場進行課程整合的個案研究;從文化素養(yǎng)的角度來探討課程整合;著眼于有價值的教學探討如何選擇、組織和整合知識的方法;從知識的特性視角探討民主教育中的整合問題;從教師及其發(fā)展的角度探討課程整合問題,等等。[2]
但是,目前為止國內還鮮有對課程整合進行綜述性的研究。本研究擬通過統(tǒng)計的方法,用具體數(shù)據(jù)展示目前我國課程整合都有哪些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焦點是什么,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國課程整合的研究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不足和空白,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本文的研究樣本來自于中國期刊網(wǎng)。該網(wǎng)收錄了國內近1000多種期刊的電子稿,有覆蓋范圍廣、文本更新速度快、使用方法便捷等特點。作者采集樣本時,不局限于核心期刊,而是盡可能最大范圍地采集樣本,以“課程整合”為篇名進行檢索,檢索截止日期為2011年2月,檢索范圍為“全部期刊”,匹配為“精確”,文章檢索結果為2213篇。為了對樣本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將收集到的樣本分成兩大類,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1748篇)和其他整合研究(465篇)。本文在對1748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進行概述后,擬對465篇課程與課程整合研究論文進行進一步的分類與調查分析。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過中國知網(wǎng)的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分析國內課程整合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對文獻內容做客觀、系統(tǒng)的定量分析,并對分析量化結果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結合研究目的,從時間維度和類別維度對樣本進行統(tǒng)計處理,得出分析結果。
圖1 1994-2010年課程整合研究分布情況
鑒于1994-2000年課程整合研究論文僅有11篇,特將其合在了一起進行研究。圖1表明:
(1)課程整合研究發(fā)展迅速。自從上世紀80年代課程整合的概念提出以來,學者們對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發(fā)表的相關論文數(shù)目也不斷增加。如圖1所示,2002年—2007年呈不斷上升趨勢,2008年的論文數(shù)量有所下降,但2010年又有所增加。
(2)1994年—2000年論文只有11篇,年均不足2篇,2001年18篇,超過了之前論文的總和,2002年—2007年間論文總數(shù)高達1511篇,年均251篇,其中2007年達到了頂峰379篇,而隨后的三年間論文數(shù)量緩慢增加,2008年208篇,2009年218篇,2010年245篇。論文數(shù)量變化情況表明:課程整合研究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虛心學習課程整合概念階段(1994-2001)—火熱研究課程整合階段(2002-2007)—冷靜研究課程整合階段(2007-2010),也說明研究者們對課程整合的關注和研究是趨向于成熟的。
(1)根據(jù)整合重點的統(tǒng)計分析
由于采集到的樣本較多,為了便于分類和分析,首先根據(jù)研究重點將樣本分成了兩大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1748篇),其他課程整合研究(465篇)。
圖2 課程整合研究重點分類
圖2表明,國內課程整合研究的絕大多數(shù)屬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占研究總數(shù)的81%,而其他有關課程整合的研究僅占19%。這說明國內比較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這與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了教育信息化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現(xiàn)狀可以概括為:1)理論研究文章多,但很泛,不夠深入;2)動則模式研究、概念名稱混亂,整合實踐無所適從。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存在嚴重跟風現(xiàn)象。[3]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仍將是今后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如資源開發(fā)和評價研究,將會成為主要的趨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必將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相比,其他有關課程整合的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對其研究現(xiàn)狀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根據(jù)研究作者和研究內容的統(tǒng)計分析
此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研究者關注的課程整合的哪些問題。理論闡述主要是對整合的概念、內涵、理念、策略、模式、目標、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實踐探索包括課程與課程整合的案例介紹、整合實踐探索、教學模式的建構,以及整合教學設計方案;教師方面有教師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師資隊伍建設和整合中教師的角色等內容;反思主要是針對整合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的分析以及思考。
表1 論文作者與研究內容情況
分析發(fā)現(xiàn)(表1),整合研究分布在高校、中小學、高中以及其他的教育研究機構,高校研究最多,占研究總量的81%。各研究單位都非常關注理論層面的整合研究,占62%。整合的實踐探索只占32.5%,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中小學。中小學的整合實踐探索得益于我國的新課程改革,高校的整合實踐研究涉及到計算機、化學、物理、中文、英語等多個專業(yè)和學科。整合中教師、反思和情況介紹三類研究僅有28篇,占5.5%,其中教師因素的研究只有11篇(僅占總數(shù)的2%),整合反思13篇(3%),整合情況介紹4篇(0.5%)。由此可見,整合研究分布的部門不均,研究內容分布不均,理論層面研究較多,整合中涉及到教師、學生、教材等因素研究較少。
(3)英語方面的整合研究
作為多年的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筆者非常關注本領域的整合研究。通過分析高校英語方面的整合研究,發(fā)現(xiàn)該領域的研究多傾向于大學英語的課程整合,英語專業(yè)課程之間的整合較少,高年級課程整合研究則更少,這都有待于本專業(yè)教師在理論學習基礎上積極進行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
圖3表明,大學英語整合研究占了50%,專業(yè)英語研究38%,研究生英語與遠程英語整合研究僅占12%。英語專業(yè)的整合研究中多為理論研究,其他較少涉及商務英語、聽說課、綜合英語等,鮮有針對英語專業(yè)高年級課程的整合研究。
圖3 高校英語課程整合研究
4.121 世紀以后課程整合研究持續(xù)升溫,近幾年趨于穩(wěn)定,我國整合研究日趨成熟和冷靜。研究者們應該在現(xiàn)有的整合研究基礎上,加強實踐層面的研究,加強薄弱研究領域的探索。
4.2 課程整合研究重點分布不均,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其他方面的整合研究相對較少。但是審視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卻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遠非理論上探討的那樣,實施效果也沒有理論上所期望的那么好。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仍將成為今后的研究熱點之一,尋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具體策略,提出合理可行的整合模式,將成為該領域主要的研究任務。
4.3 整合研究分布的部門不均,內容不均,理論層面研究較多,整合中其他因素的研究較少。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展,我國在課程整合的一些理論領域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課程整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研究,還應該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并加強整合中的其他因素的研究,如教師、教材、學生及學習模式、整合的評價等。同時,加強中小學、學前以及其他領域的整合研究。
課程整合是一個具有多種含義并涵蓋多種課程實踐的概念。以教師因素為例,能否擁有一批能夠執(zhí)教整合課程的教師是實現(xiàn)課程整合的關鍵?,F(xiàn)實情況是教師群體中極少有知識面或學術水平處于理想的整合狀態(tài),多數(shù)教育者還不具備這樣的素質。所以,加強師資隊伍研究與建設是實施課程整合的關鍵。
4.4 高校英語方面的整合研究不足,且多為理論層面的闡釋,實踐探索較少,英語專業(yè)(特別是高年級理論課程)整合研究更少。21世紀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高水平、高規(guī)格、高素質、復合型、有特色的英語專業(yè)人才,所開設的課程多圍繞培養(yǎng)目標設置,包括低年級的基礎和技能訓練課程及高年級的理論和專業(yè)方向性課程。各門課程單獨授課,缺少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研究有待加強,以便真正實現(xiàn)“加強基礎,拓寬專業(y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
課程整合是當今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焦點。在改革過程中要全面理解課程整合的內涵,要遵循課程整合的原則,才能最終實現(xiàn)課程的實質整合。而課程整合的最高理想是由學生自己去整合,課程內容不再是對學生的束縛,而是學生自由、和諧、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及“土壤和養(yǎng)料”。[4]這種理想狀態(tài)的實現(xiàn),還有待于教育專家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十多年來,學者們對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思考,積累了相當多的經(jīng)驗,為我國教學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本研究在大量文獻搜集和分析的基礎上對課程整合的研究現(xiàn)狀和不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結論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然而,由于研究樣本收集量較大,中國期刊網(wǎng)更新較快,因此難免掛一漏萬,同時部分樣本的分類有交叉,期待用更微觀的研究來彌補其中的不足。
[1] 韓雪.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與模式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4):33-34.
[2] 圣仰芝,張莉.“蜂窩式”大學EFL課程整合教學模式[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72.
[3] 黃德群.十年來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9,(8):89.
[4] 陳妙娥.課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北京教育,20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