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本教研集體備課
【文獻編碼】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4.006
本著“資源共享、注重實效、提高質量、教學相長”的原則,我校備課組立足常規(guī),爭創(chuàng)特色,堅持在“備”中“研”,“研”中“備”,將集體智慧與個人特色有機結合,實現“研”“備”一體化,從而促進教師資源共享,智慧共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用制度保障備課常規(guī)有效落實
(一) 小組與大組備課活動交替進行
我校設有一至六年級共12個備課小組和5個學科備課大組,單周實行各小組集體備課,以課時備課、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課堂觀摩、課后反思交流為主;雙周實行學科大組集體備課,以跨年級課時備課、課堂觀察、評議交流為主。
(二)實施“333”備課工程
3——備課形式做到“三定”,即定主題、定時間、定中心發(fā)言人。每次備課活動,我們都定好時間、地點、主題、內容、中心發(fā)言人,實行簽到制,不準無故缺席,并安排有專門的活動記錄人員,詳細記錄集體備課活動過程。根據備課的內容定好研究主題,確定中心發(fā)言人,集體研討前各備課老師要充分準備,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為發(fā)言做好準備。
3——備課內容做到“三讀懂”,即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備課時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者意圖、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知識背景展開分析,明確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學習的起點和障礙點分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難點?圍繞這些問題,尋找規(guī)律,設計最優(yōu)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能力。
3——備課交流做到“三落實”,即落實檢測題、落實“回頭看”、落實糾錯與改進。為了檢驗備課質量、教學效果,在備課時或教學后,要精選隨堂檢測題和課后檢測題;經過課堂教學及學習檢測,進行“回頭看”(二次備課),對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回授和分析,進行糾錯、“補救”,為下一輪備課及教學提供經驗借鑒。
二、 以活動彰顯集體備課的魅力
我校備課組緊密結合課程改革,依托課題研究,立足課堂,以人為本,通過豐富的備課研討活動,實現教學相長,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 依托課堂觀察,調控課堂生成進展
1. 確立觀察主題,尋找課堂觀察抓手。我校備課組僅僅抓住教師的導學提問及師生互動信息反饋來進行觀察,研究教學的有效性,并填寫觀察量表。(如下表)
利用這樣的觀察量表為我們進一步評析整節(jié)課做好了鋪墊,打破了以往評課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老師們都覺得用這樣的量表觀察課堂教學,教學目標變得更明確更具體,學生學有目標,研究者評起課來也更有針對性。
2. 記錄課堂行為,準確判斷課堂狀態(tài)。老師們利用觀察量表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問、學生的理答及教師的處理狀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記錄,思考執(zhí)教者在完成教學某個具體的核心目標時是否有效,引導老師們從每一個細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分析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達到以小見大的目標。
3. 作出分析推論,有效調控課堂教學策略。根據課堂記錄,分析推論出問題所在,以證明假想的觀察焦點和研究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問題的細節(jié)得以顯露。此外,研究者還要對課堂觀察做出結論判斷,進一步總結經驗或給執(zhí)教者提出調整建議。
(二) 依托課后檢測分析,檢驗集體備課的效果
1. 編制檢測題進行檢測,驗證目標制訂的合理性。為了檢驗我們集體備課時目標的制訂是否合理有效,集體備課時由備課組成員根據課前制訂的目標編制兩道檢測題,在教學后對學生進行檢測,檢測后分別統(tǒng)計正確率,并分析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的達成情況。對于一般的錯誤,備課組成員理性分析錯誤的原因,對于典型錯例,要進一步訪談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思維水平,獲取進一步改進教學策略的信息。
2. 綜合分析檢測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我們依托“同課異構”的形式,采取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如何通過檢測還是一目了然的。學生檢測后,備課組成員立即對檢測情況進行分析,根據學生檢測反饋的信息進行深入思考,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下一次課的跟進做好準備。
(三) 落實糾錯與改進,在錯例反思中分析集體備課的得與失
1. 學生自我反思,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為了了解學生做錯題的原因和其內心的真實想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校備課組除了在課中了解、課后訪談學生,還設計了“錯例反思我能行”表格讓學生去分析并填寫自己作業(yè)中的錯誤。通過認真分析,不僅能使學生真正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還避免了類似錯誤的出現,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知錯、析錯、糾錯。更重要的是,能給我們的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暴露教學中的不足,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改進的方向。
2. 教師反思,解讀學生的錯誤。我校備課組善于在解讀學生的錯例中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策略。我們開展的“研究錯例,改進教學,提高質量”分析活動,對于幫助教師再次解讀教材,讀懂學生,優(yōu)化教學,反思行為提供了平臺。
2010年,我們專門以研究錯例為主題開展集體備課,讓老師們討論面對學生錯例時的思考、啟示與做法,達到智慧的共識和共享。對學生錯例的分析和解讀,能幫助我們分析集體備課的得與失,及時調整好今后的教學策略,增強老師們反思和改進教學的能力。
(四) 依托學習交流,增強備課組成員的理論修養(yǎng)和實踐能力
我們把學習交流作為集體備課的一種形式,旨在增強集體備課組成員的理論修養(yǎng)和實踐能力。我們的做法是:凡是外出學習的老師,回來后都要給全體老師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可以是專家理念與觀點的分享匯報,或是片段案例的分析匯報,還可以是精品課例的展示匯報。老師們把學習到的最前沿的教學方法或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實現外出學習收獲最大化。
三、用專業(yè)精神激勵成員成長
我校備課組堅持的理念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體成員在集體備課中都是最重要的,大家求大同存小異,互相團結協(xié)作,積極組織與配合,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一直以來,我們以團隊研修的形式凝聚教師,培養(yǎng)教師,發(fā)展教師,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展開主題備課研究,群策群力,智慧共享,提高教師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效果。如我們成立有核心組,確立了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團隊研修成員,發(fā)揮示范、引路、帶頭作用。此外,圍繞主題開展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等集體備課活動。
2010年4月,我校數學團隊以“依托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備課主題,以《銳角和鈍角》為課例開展的團隊研修,獲得柳江縣比賽一等獎。2010年5月,柳州市青年教師賽教,我校數學團隊以《圍棋中的數學問題》一課,從課件制作到教學設計,從匯報材料到團隊的精神面貌,受到在座領導和老師們的贊賞,最終取得了柳州市二等獎的好成績,并在柳江縣全縣數學教師培訓會上作了展示。幾次團隊研修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見證了我們長期以來所堅持的集體研修的成果,展現了我校備課組團隊的風采,證明了只有走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的教師才有出路。(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