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文獻編碼】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4.009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被動式教學,表現在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獲得知識與發(fā)展。學生學得辛苦,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教師教得辛苦,但效果不理想。那么,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呢?
一、 大膽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組合方式
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如何分組呢?多少個學生為一組較合適?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優(yōu)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為,應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性別、座位、愛好、興趣、智商、情感等因素,結合特定的合作學習內容進行分組。常用的分組方式有:
1. 四人小組。這是最常用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安排分組,每個學習小組內合理安排角色:組長、資料員、記錄員、匯報員。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小組長容易用自己的觀點代替別人的觀點,因此,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小組長采取輪流執(zhí)政制度。
2. 兩人小組。兩人小組有幫扶小組和同質小組兩種組合方式。幫扶小組是指把一個優(yōu)等生和一個后進生編為一組。幫扶小組的優(yōu)點是一幫一、一對紅、紅一片,起到優(yōu)生更優(yōu)、后進生有進步的作用,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質小組是指把兩個基礎相同、學習能力相同,興趣、愛好相似的兩人編為一個小組。同質小組沒有心理負擔,敢于暢所欲言,形成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一年級起,在與同桌的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在遇到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大膽質疑,進一步積極探索并獲得與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悅。
3. 自愿學習小組。按座位編排的學習小組,比賽、評比性質的合作學習活動往往用這種方式。這種學習小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4. 同理小組。把同一種解題方法、同一種觀點的學生分為同一小組。適合于一題多解、正反雙方辯論會、擂臺賽等合作學習活動。
5. 自由組合小組。把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編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由于這種學習小組志同道合、情同手足,所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特別好,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
二、 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只有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的教學目標。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有三種:
1. 分工合作法。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四人小組,小組長負責組織。甲學生把直徑分別是2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圓(各個小組的圓的直徑不全相同)在直尺上滾動一周,乙學生認真觀察、準確報讀周長的數據,記錄員填寫下列表格:
各個小組通過動手操作、計算、交流,最后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此種方法適用于實踐類的合作學習內容。
2. 小組討論法。若干個小組分別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小組交流,探求最佳答案。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時,我出示題目(課件):16支鉛筆,賣給小猴子9支,還剩多少支?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后,提問: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板書:16-9=?。我點撥學生:如果你是售貨員,請你用把鉛筆賣給小猴子的方法用小棒擺一擺。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我安排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擺的?請把你擺的方法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接著各小組匯報計算“16-9”的不同方法,如下:①一根一根地減;②9+7=16,16-9=7;③16-10=6,6+1=7;④16-6=10,10-3=7;⑤16-2-2-2-2-1=7;⑥16-3-3-3=7。我讓學生把課本的方法和黑板上的方法進行比較,最后選出兩種學生認為比較好的方法。
3. “諸葛亮”式討論法。每個小組把組內成員想到的方法、答案、觀點、思路盡量都記錄下來,越多越好。讓各個小組在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在教學四年級數學(蘇教版)《我們去春游》時,課件演示:
問題:東東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幾個項目?最少可以玩哪幾個項目?(每個項目只玩1次或1小時。)請各個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學生馬上投入興趣盎然的、熱烈的討論中……
三、 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不管班額大小,合作學習對所有學生都有益。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呢?
1. 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每節(jié)課三維目標都是根據該課教學重、難點來確定,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設計,做到有的放矢。
2. 抓住教學內容的疑問展開討論。筆者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特征,設疑讓學生討論、爭論、辯論,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欲望。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什么要除以2?
3. 根據一題多解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一題多解,可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設計了一道題:=,一向調皮搗蛋的寧用同學居然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因為5×4=20,所以2×4=8.
此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遵循“難度大于個人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所設計的內容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探究、爭論,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四、 小組合作學習要注意幾個問題
要想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和諧、高效,必須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 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
2.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必須讓每個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合作,這樣的合作交流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生生互動,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3.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必須適合每個學生參與。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及時了解、點撥。
4. 每次合作的時間約為3至5分鐘。
5. 一堂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超過3次。
6. 要注意組際交流反饋。教師要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共同切磋,取長補短,精益求精,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7. 以小組集體評價為主,個人評價為輔,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獲得成功。筆者每周評比出“諾貝爾小組”“創(chuàng)新小組”“智慧小組”“默契小組”“進步小組”等,注意達標分、進步分、創(chuàng)造分,及時鼓勵、表揚,讓學生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責編林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