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如何培養(yǎng)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
中國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0)4-027 -01
中學生寫作文,一個主要毛病就是內容空洞,沒有具體、細致的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紹,反映不出個性,再現(xiàn)不出特征。究其原因,則是離開了生活這一源頭活水。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么,到底怎樣才能使學生成為有“米”的“巧婦”呢?
一、走進生活,豐富素材庫
1.以社會為背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xiāng)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設施的添置……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xiàn):如民警指揮交通,退休老人維持社會秩序,醫(yī)生熱情為病人治病,營業(yè)員服務周到,教師關心熱愛學生,爺爺奶奶勤勞儉樸,叔叔阿姨尊老愛幼,同學之間友愛互助……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生活。有意識地組織活動,使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進行寫人作文的訓練時,若單靠作文指導時啟發(fā)學生選材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往往會一時想不起來而無從下筆,那么,在作文前我們組織學生開展“夸××”或“我佩服他(她)”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學生就會有較多時間去有意回憶,搜集所寫人物對象的材料。這樣,既可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產生作文興趣,又可選取出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典型材料。在記事方面,我們配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學生舉辦聯(lián)歡會、游藝會,利用團隊活動召開“談天說地”、“暢談未來”、“世界之最報道”、“中國偉人介紹”、“著名風景區(qū)導游”、“地球吶喊沙龍”……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深入農村,讓學生自辦活動“周末大家樂”、“早晨新聞發(fā)布會”……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體育運動會、“看我露一手”擂臺賽……讓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得到培養(yǎng),才華得到展示,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3.以實踐為契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實踐出真知。我們要從作文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huán)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如學會技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贊揚的歡樂;遇到困難、挫折時的懊喪;受到責難、誤解甚至諷刺打擊時的憤慨……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二、形式多樣,描畫生活圖
1.化難為易,有步驟的進行序列訓練。要通過做小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草一木”、“一鳥一石”的片斷練習,訓練學生具體觀察和細致描寫的基本技能。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練扎實了,不愁寫不好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來。片斷練習也要講究序列。比如寫我們的學校,可以先寫“學校的園林”、“我們的操場”、“豐富多彩的閱覽室”、“奧妙無窮的實驗室”等小練習,然后再做《我們的學?!?。先片斷,后全篇,有利于調動學生觀察和寫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質量序列訓練。不僅貫穿于總體訓練之中,而且貫穿于局部訓練之中。比如觀察人的外貌,寫人物的肖像,一般總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寫人物的總體形象,再細看(細寫)人物的臉型。人物的臉型,又往往是從臉的上部看到臉的下部。從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觀察注意有序,寫起文章來也就不會亂的不像樣子。
2.抓住點滴靈感,嘗試激情寫作。在生活中,永遠會有新奇的事物使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xiàn),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點滴靈感,嘗試激情寫作。每位學生自備課外練筆本,教師提倡學生自由表達,不規(guī)定內容,不規(guī)定題目,自由寫作,個性表達。做到形式多樣化,取材生活化,語言趣味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學生們能以“生活”為基礎,以“真實”為準則,去描繪那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喜怒哀樂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姿的自然生活。讓學生們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我筆訴真情”,從切身的生活中來,到繽紛的生活中去,讓生活作文充滿盎然情趣。
3.指導到位,學生成行家。教師在作文前的指導是學生習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言儲存,完成見聞、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輸出。作前指導一是要夯實表達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筆繪春秋”,用扎實的訓練提高寫作技巧;二是要打開學生思路,調動生活積累,減少訓練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發(fā)動機,提高興趣,促進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環(huán);三是要指導學生說“真活”、“趣活”、“情話”,不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此外,還要重視寫中指導,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巡視、個別指導外,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采用“現(xiàn)說現(xiàn)錄”、“現(xiàn)評現(xiàn)改”的“現(xiàn)場教學”新方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由說到寫、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既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習作知識與技能,又真切地體會到作文的輕松快樂,還完整地呈現(xiàn)了作文的過程與方法。
除上所述之外,生活作文還應堅持“學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觀點,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實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師批得累死,學生無動于衷”的弊端,變教師埋頭苦批為學生互批互改、變書面集中批改為分散輪流批改,變統(tǒng)一要求批改為分層批改,同時,還應鼓勵每個學生閱讀批改,小組討論批改,讓學生懂得“文章不厭百回改”,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