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基層政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上級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橋梁,所以,構建基層服務型政府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構建基層服務性政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建立大部制為基層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健全服務型政府的運行機制;基層政府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關鍵詞】 基層;服務型政府;路徑
2006年10月11日,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2007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2008年2月23日,胡錦濤同志強調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服務型政府的定義、特征及價值取向
(一)服務型政府的定義
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全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內,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主動承擔著為公民服務的責任的政府。簡而言之,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也就是說,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全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內,把政府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并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zhí)法為標志,并承擔著的相應責任的政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1.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出發(fā)點是“以人為本”?!耙匀藶楸尽笔屈h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政黨的試金石。政府的工作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權利,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發(fā)揮人民群眾的權利,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發(fā)展。
2.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是實現(xiàn)從“管制行政”向“服務行政”的轉變。現(xiàn)代服務型政府強調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是建立在政府服務的基礎之上,重點強調政府提供服務的主體性、責任性和主動性。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管制”思維,樹立“服務”思維。
3.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行為準則是依法行政。作為服務型政府必須將自身的活動限定在法定的范圍內,而且必須嚴格遵循特定的程序。依法行政要求從立法、執(zhí)法到監(jiān)督的全過程來推進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建設,嚴格按照職權法定、合法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和權責一致的原則行事。
4.服務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人民滿意”。作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者,服務型政府在國家稅收和財政分配中起主導作用,它必須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政府的基本走向也應該由人民的評價來決定。
(三)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價值取向
1.民本政府。民本政府就是政府的行政活動以滿足人民的基本權利和需求為,出發(fā)點,全面彰顯政府的人性關懷和人文關懷,以實現(xiàn)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基本目標的行政理念。政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與人民的密切聯(lián)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2.法治政府。法制是人類文明與發(fā)展的標志。2004年3月22日國務院發(fā)布《全國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總結近年來推進依法行政的基本經驗,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式和依法治國的進程,明確提出,全國推進依法行政,要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xiàn)建設法制政府的目標。
3.責任政府。責任政府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責任政府是相對權利政府而言的。責任政府是指政府必須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按規(guī)定辦事,按程序辦事,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侵權要賠償,由“權利本位”向“責任本位”轉變。
4.有限政府。指政府的職能嚴格的限定在公共領域,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不直接控制市場活動,把精力集中于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
5.陽光政府。陽光政府要求政府機關的所有活動,以及政府所掌握的除了必須保密以及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外,都有義務向社會公眾開放。陽光透明有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憲政,保障公民的權力;透明也有助于滿足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的要求;透明更有助于反腐敗的開展和防止權力被濫用。
二、構建基層服務型政府的路徑
基層政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上級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橋梁,所以構建基層服務型政府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基層政府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轉變政府職能必須以轉變理念為前提,否則,政府的服務就不能落到實處。要由過去的“官本位”、“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轉變,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政府管什么、做什么都要以人民的需要為依據(jù)。如果觀念不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只能成為泡影,政府要按照人民群眾的意愿來展開管理,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切實解決與人民群眾有切身利益的最大問題。
2.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核心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要在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上下功夫。首先應科學合理的界定政府職能。政府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在加強和改善市場監(jiān)管、經濟調節(jié)的同時,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和諧社會建設與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上來;其次要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職責權限。要正確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職責與分工,形成科學合理的政府層級體系,以提高政府效率;再次要完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以督促和監(jiān)督各級政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構建基層服務型政府的支柱,公務員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黨的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勢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務員制度運行機制,確保公務員素質。要不斷完善公務員的錄用制度:錄用必考,考則選優(yōu),任人為賢;其次要不斷完善公務員的更新機制。要打破過去的鐵飯碗,公務員應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實行動態(tài)管理;再次要加大對公務員的培訓,不斷提升公務員的素質。要使公務員的培訓制度化,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他們的知識與理念也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王壽林.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如何確保權力的正確行使[M].人民出版社,2008
[2]許法根.國家公務員制度[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3]蓋伊·彼得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李平.縣級市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0(6)
[5]井敏.構建服務型政府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