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低碳經濟是一種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過渡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這種模式的改變除了要依靠先進技術來調整企業(yè)的結構外,還要依靠消費者采取低碳的消費方式來實現。從實現低碳生活方式的原因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去引導消費者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 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引導
一、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方式理論概述
低碳經濟因“碳”而起。工業(yè)革命以來,由于人類對石化能源的過度使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fā)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2009年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溫室氣體主要是指《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的六種氣體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六氟化硫、氫氟烴和全氟烴。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大約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0%。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新概念應運而生。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產業(yè)轉型和新能源開發(fā)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fā)展模式。這種方式摒棄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的發(fā)展模式,與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傳統(tǒng)經濟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減少碳的排放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主要是從節(jié)電、節(jié)氣和回收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改變生活細節(jié)。
二、我國消費者現行生活方式現狀分析
1.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使得中國人的碳足跡越來越大。隨看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方便、快捷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總要消耗電,煤氣和汽油等資源。出門總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辦公室使用紙張、電腦等,每天開車上下班等。中國汽車需求增長是世界最大的需求市場。由此可見,我們每天都在產生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產生著碳足跡,我們每用100度電,等于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大約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中。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人的碳足跡越來越大。
2.不良的“便利”消費嗜好造成了高碳的排放量。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消費者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這些生活方式有許多是不低碳的,現在的家用電器幾乎都有待機功能,也就產生了巨大的待機能耗。有調查表明,我國城市家庭平均待機能耗相當于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一盞15瓦到30瓦的長明燈,占城市家庭用電量的10%.有統(tǒng)計數據表明,僅僅電器沒有插頭,全國第待機浪費電量高達180億度,相當于3個大亞灣核電站年發(fā)電量。
3.中國特色消費行為中的儀式消費形成了高碳消費。中國特色消費行為中的“人情消費”、“儀式消費”屬于較典型的高碳消費,中國是世界上儀式最盛的國家?;閱始奕?,添丁満月、喬遷之喜、升學高就、開張開業(yè)都構成了中國人儀式消費的內容,中國消費者通常在辦這些儀式過程中,通常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來大操大辦一番,一般會宴請賓客過來,會大魚大肉好酒好菜招待,且浪費越多,排場越大,來往的車輛越多主人就會越有面子,在這些排場的背后就會以消耗大量的肉類和燃燒大量的燃油為代價換來。
4.面子消費和奢侈消費導致了高碳消費行為。在中國無論高中低消費都存在或多或少奢侈浪費成分,許多人購買商品主要動機不是為了求實求美,而是求名、求利、求新、求異、求時尚。為了這些動機,被拋棄和閉置的東西越來越多,浪費的商品越多,浪費的資源也會越多,相應地浪費的能源會越來越多。在我國私家車銷售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檔大排量的進口車增長最大。購買住房時,盡量購買面積大的,裝修時盡量使用高檔豪華、色彩鮮艷的裝飾材料,這都大大增加能源消耗。
三、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導
1.國家是引導消費者低碳生活方式的主導。首先國家應加強宣傳,引導消費者的低碳消費理念。國家應通過科普知識推廣和公益廣告的形式,加強對消費者環(huán)境知識教育和環(huán)保意識。通過社區(qū)文化活動,營造低碳消費文化氛圍。促使消費者在消費存在沿海經濟消費過程中充分考慮環(huán)境需要和生態(tài)需要,以資源和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進行消費;其次國家應完善法律法規(guī),引導消費者的低碳生活方式。國家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對低碳消費的消費行為給予支持和激勵。主要體現在通過信貸、稅收以及補貼政策方面給予傾斜。例如消費者在購買小排量汽車、水電用量不超國家標準,家電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和變頻空調等,對這些低碳消費行為國家就可以利用價格、補貼等經濟杠桿進行調節(jié);最后國家公務員應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引導消費者。國家正常機構運轉需要龐大的行政管理支出費用。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規(guī)范機關工作人員社會資源消費行為,在推行低碳辦公、低碳采購、低碳消費的具體措施,使政府工作人員真正能起到示范和引導消費者低碳生活方式的作用。
2.企業(yè)是引導消費者低碳生活方式的中間力量。作為資源消耗主體的企業(yè),就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引進高新技術,主動降低能耗,努力在生產、流通和消耗等環(huán)節(jié)建立起資源節(jié)約型和循環(huán)利用型經濟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積極研發(fā)和生產低碳節(jié)能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可供先的環(huán)保節(jié)能產品和低碳產品。首先企業(yè)應實行清潔生產戰(zhàn)略,制造出無公害、無污染、無化學物質的低碳產品;其次企業(yè)要增加環(huán)保意識。企業(yè)要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要用低碳和環(huán)保的設計理念來指導企業(yè)的研發(fā)和設計工作;最后企業(yè)應加強低碳產品的質量檢測和監(jiān)督工作。盡快按照國家標準制定我國低碳產品質量認證標準,推廣現代科學管理和低碳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培植低碳產品優(yōu)秀品牌。
3.消費者是低碳生活方式的承擔者。消費者首先要有低碳消費的理念,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慢慢改變的。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發(fā)展最快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是第二大溫室汽體排放國,僅次于美國。中國消費者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1)改變不良的消費嗜好,減少每個人的碳足跡。消費者應盡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如盡量注意生活細節(jié),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購買袋,一次性面紙巾,家用燈具盡量換成節(jié)能燈,隨手關燈以及還使用時關閉電腦電視及其他電器。每人每年少買幾件不必要的衣服,舊衣服充分利用,每人每天少吃0、5千克的肉,多吃素食。洗菜水澆花,其他生活用水沖馬桶做清潔。出行時,盡量少開車,多坐公交或騎自行車,或選擇坐輕軌地鐵多用電郵,少用傳真打印機等。上述所說這些,都屬于低碳生活習慣,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2)選擇低碳家居,盡可能減少碳排放量。近年來,家居裝修風格,一直在不斷變化,選擇簡約的設計風格就是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改變過去那種崇尚奢華的家裝設計理念,必走簡約路,以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為原則,減少空調電燈的使用機率,節(jié)約裝飾材料的,節(jié)約用電用水,減少建造成本。除此之外,在建材的色彩使用上盡量使用冷色系,少使用暖色系。建筑材料盡量使用綠色環(huán)保材料和可循環(huán)材料。(3)注意廢物利用,減少碳排放量。首先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對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分類后再處理,一方面可節(jié)約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污染。其次注意生活細節(jié),變廢為寶。如將喝過的茶葉曬干做枕頭芯,不僅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眼,用廢紙殼做煙灰缸,隨用隨扔,省事且方便,將易拉罐盒必為花瓶,或茶葉罐,美觀又實用。
參考文獻
[1]林伯強.低碳經濟[N].第一財經日報.2009-09-12
[2]殷耀.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N].經濟參考報,2009-09-08
[3]陳曉春.略論低碳消費需要[J].消費經濟.2010(4)
[4]陳曉春.淺談低碳經濟下的消費引導[J].消費經濟.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