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Visual Basic是一種功能強大、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語言,也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課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Visual Basic的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 學習興趣 教學結構 教學方法 競爭考核
近幾年,中職學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成績不大理想的學生,他們大多基礎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學習動力。程序設計相對這些學生來說是枯燥、難懂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教師教學困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幾年的Visual Basic教學中,我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重視學習的開始階段,了解學生特點,有效引入新課
中職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他們對學習沒有心思,而熱衷于上網聊天,喜歡在作業(yè)本上亂寫亂畫。針對這種情況,怎樣有效地引入Visual Basic這門新課程呢?開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假如開始階段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起來有興趣,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學習VB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先明確Visual Basic這門課程與他們以往學習的計算機課程有所不同,讓他們對Visual Basic產生新鮮感。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喜好,把往屆畢業(yè)生的程序作品演示給他們看,當中有些程序是“聊天記錄板”、“畫板制作”、“上網瀏覽器”。讓他們運行這些程序,感受一下這些程序。期間,學生感受到這些程序和平常的QQ上網聊天,畫畫用的軟件沒什么區(qū)別。“好玩,在娛樂中學習”抓住他們這個心理,然后問他們想不想也設計出這樣好玩的程序。不出意外,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從他們欣喜的眼神,可以看出第一節(jié)課他們對Visual Basic這門課程已經產生興趣。這樣引入新課首先能抓住他們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追求知識的強烈欲望,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的知識為基礎,調整教學結構
通常有關Visual Basic的教材,大多一開始就介紹算法、流程圖、對象、對象屬性、方法、事件等一些比較抽象難懂的概念,然后介紹Visual Basic語言基礎、結構、數(shù)組等。從知識的邏輯結構體系來說,這樣安排是合理的。但對于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一開始就給他們講授這些內容,他們聽起來,就好比聽“天書”一樣,要他們理解這些概念更是困難。緣于此,在教學上我把書本的結構順序改變了,先引入實例吸引他們,然后講述Visual Basic的運行環(huán)境,接著開始學習基本控件,利用控件的屬性去設計程序,和他們一起去做程序。在做的過程中由學生去直觀領悟對象、屬性這些概念。
在教學中,采用自然過渡、類比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學習Visual Basic的打開、建立和保存、軟件界面等知識,由于他們已經學過Word等軟件,這些相似的界面,他們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在操作過程中,先不講解每件事的含義,而是指導他們操作。同學們通過完成操作,自己體會什么是對象、什么是對象的屬性、方法,如何在窗體添加對象、設置屬性等。有了直觀的感受,再去領悟,就容易多了。這樣的教學順序,是遵循先易后難,先具體后抽象的原則,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三、據(jù)學生個性差別,深化教學改革,探索不同的教學法
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的情況給教學帶來較大困難。在Visual Basic教學中,我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采取分層教學法,在講授基本控件、文本框控件等,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要求他們掌握控件的基本屬性,最起碼要懂得在窗體上添加控件,然后在屬性窗口里設置它的一些屬性;對成績中等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利用控件的屬性進行程序設計;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則會加大程序設計的難度,利用文本框的密碼屬性,設置一個仿到柜員機取款的密碼登錄程序。這樣,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能顧及到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使每一個學生能“吃飽、吃好”,有學習的滿足感,他們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而在承認學生有差異的同時想總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中,會適時適當?shù)夭捎庙椖拷虒W法。如在學習完基本控件后,我會要求學生進行程序設計,以便對控件的屬性掌握得更為牢固。而要求設計“計算器”、“聊天記錄”、“畫板”等程序,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是一種高要求。這時我會采取項目教學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有好、中、差的學生,每小組負責一個或若干個程序的設計任務,從界面設計、程序的編寫、調試等都由每個小組獨立完成,每個同學都為完成這個任務而進行思考、探索。這樣就使得成績差的同學不會無所事事,在成績好的同學的帶動、幫助下,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到不同層次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成績差的同學也可以在小組內發(fā)揮作用。
俗語說,教無定法。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做,教師要付出更多,例如,采用分層教學法,教師要根據(jù)三個層次的學生來備課,為他們安排有梯度的習題,工作量是倍增的,但為了學生,這些付出無疑是值得的。
四、引入競爭機制,考核明確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雖然基礎較差,但大多有“爭強好勝”的天性。其實,他們也很看重自己的分數(shù),自己的表現(xiàn)。因此,我在Visual Basic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入和組織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激發(fā)他們在學習上的“好勝心”,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了文本框控件、標簽控件、按鈕控件后,我要求學生做一個“計算器”的程序。完成后,利用多功能教學平臺,讓學生演示他們所做的程序,教師和同學一起綜合評分,并把這分數(shù)作為平時考核成績。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大多數(shù)學生想在演示時有好的表現(xiàn),又想取得好的平時成績,所以在上課時,會留心聽課,學習效果自然較好。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有經驗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實施。另外,作為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扎實的專業(yè)水平,在實施過程中,良好的師生情感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也很關鍵的。以上幾點拙見,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