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中英語的內(nèi)容多,知識點豐富,詞匯量大,如果學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學習方法來應對高中英語的話,是很難在高中英語上取得理想的成績的。如何使高一學生順利過好初高中的銜接關,如何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去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英語 教學 銜接
從教十幾年來,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部分中考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后感到英語難學,雖然很努力,但英語成績平平,甚至落伍掉隊,英語成績出現(xiàn)嚴重滑坡現(xiàn)象,從此陷入迷茫,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想到了輟學。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初高中英語對學生的要求不同。
一、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中,我們一貫強調(diào)智力的開發(fā),知識的傳輸。殊不知,智力的開發(fā)離不開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有調(diào)查研究表明,情緒穩(wěn)定,意志堅定,有自信心的兒童智力開發(fā)較快。這就說明優(yōu)良的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有著積極的作用。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學不好英語是因為自己太笨。其實,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學習成績的高低70%以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
二、做好學習能力的銜接
初中學生在學習中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他們習慣于機械地記憶老師所教的內(nèi)容,很少有自覺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的,而此法在高中則行不通。高中英語詞匯量和知識點遠遠超出初中階段,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對重難點不能像初中老師那樣反復地進行操練和鞏固。所以,我們要側重對思維方式的滲透和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方法,提高應用的靈活性,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學習,為自己的終生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高中學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自己走路,甚至闖新路。因此,如何使高一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我們教師首先要完成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應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不僅能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為終生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1.指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計劃
相當多的學生在學習中無任何計劃和安排,學習無目標性,學習效率低下,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便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所以,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出發(f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同班異步目標”教學,比如在作業(yè)布置和操練要求上就可以采取AB分類法,A類為基礎要求,B類為能力要求,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選擇。在課堂目標完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安排好周目標、月目標,一個一個臺階地學習。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學生之所以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學習的盲目性,學習效率低下,效果不好,缺乏成就感。筆者自高一學生一進校就對他們以下兩方面的指導:
(1)做好課文的預、復習工作
教師精心設計預習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下堂課的內(nèi)容,在自己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并要求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互相討論等方式解決部分難點。然后,在課堂上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展示其預習的成果,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對知識加以拓展延伸。慢慢地,學生會養(yǎng)成較好的預習習慣,知道該做什么,并學會與人合作。
(2)做好學習材料的整理工作
許多學生在拿到老師批改好的作業(yè)或試卷后,看一下分數(shù)或結果后便隨手一放,再也不管了,除非老師要評講時才拿出來。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做好訂正整理工作。比如,要求學生備一本“錯題集”,把每次碰到的難題,錯題進行整理,并把它弄懂。每周還要上交一次,教師在查閱后根據(jù)學生的典型錯誤,在每周的鞏固檢測中再加以拓展、強化訓練。
三、做好知識方面的銜接
1.讓每位學生過好語音關,拼讀關
英語的詞匯猶如蓋房子的磚頭,要想構建英語知識的大廈,必須具備足夠的“磚頭”。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之所以沒能在初中時學好英語,主要是因為他們怕讀、背單詞。為了讓高一新生能順利地進行高中英語學習,我們從高一的第一堂課開始就先解決學生的語音關,為以后學習掃清一些障礙。
2.搞好基本語法知識的銜接
不少初中教師對語法知識常常采取少講甚至不講的態(tài)度,致使高一新生對基本的語法問題認識很模糊。而語法知識對于高中英語學習非常重要,缺乏語法知識的話,高中英語學習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因此,我們在學生過好語音關的基礎上,對基本的語法知識,如句子結構,句子成分等進行梳理,不斷強化,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
3.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jié)奏。
在高一英語的起始階段必須把握分寸,以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適當?shù)剡M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jié)奏;在知識導入上,多與交際運用相結合;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后變通延伸活課本;在知識難點的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fā),對教材作必要的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并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的總結和舉例說明。
4.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恰如其分,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英語知識訓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生動,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目的。設計課堂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提問對象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好、中、差各種檔次的學生都要照顧到。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問題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在強化基礎知識時,應多問中差兩類學生,在拓展、延伸時,則要多問好中兩類學生。如果對成績差的學生提出難的問題,學生答不上來,那么,他們將心中有愧,背上思想包袱,甚至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設計提問的內(nèi)容要難易適中
教師提出的問題若過淺,學生認為不值一答,則失去提問的意義,甚至使學生無心聽課。相反,問題偏難,學生絞盡腦汁也答不出來,則不能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比如教動名詞時,要抓住動名詞既由動詞變來,而又有名詞性質(zhì)這一關鍵,讓學生分析、理解其用法和作用。這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思維,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3)保護學生答問的熱情
教師提問時首先要態(tài)度和藹可親,要用熱情,信任的目光期待學生的回答,切忌橫眉冷對,言辭粗蠻,操之過急。其次,要讓學生把自己的話說完,不論其對錯。如果中途打斷學生的回答,特別是對答錯的,會損害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感和對立。對學生的回答要有中肯的評語。首先要充分肯定其優(yōu)點,即使學生答非所問也不要潑冷水,不要熄滅他們的求知火花,而要積極鼓勵,循循誘導,幫助他們獲得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