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都為人們所熟知。怎樣繼承祖國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怎樣教育好下一代?這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誦讀成趣 學用結合 以身作則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都為人們所熟知。但是我們這些現(xiàn)代人在這些方面做的卻不好,怎樣繼承祖國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怎樣教育好下一代?這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2008年9月大慶乘風二小提出了“傳統(tǒng)文化育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號召全校師生同學《弟子規(guī)》。走進《弟子規(guī)》我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我深深感到《弟子規(guī)》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這時我才明白了校領導班子的良苦用心并且認識到學習《弟子規(guī)》的重要性。學習《弟子規(guī)》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教學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一、誦讀成趣
一、二年級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也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因此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我以誦讀為主。每周的一、三、五課前五分鐘,老師教讀,聽讀,誦讀,每周五下午抽出一節(jié)課一起誦讀《弟子規(guī)》,講兩個《弟子規(guī)》的小故事,如:講春秋時期孫元覺和晉朝王祥孝順父母的故事。并講一兩條《弟子規(guī)》的內容來教育學生。如“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同學就更談不上發(fā)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按沃斝拧备嬖V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不能說假話。兩年下來,全班同學都能熟練背誦《弟子規(guī)》并初步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
二、學用結合
三年級的學生則由低年級逐步進入到高年級,而這時孩子們的發(fā)育卻處在緩慢階段,更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的善導是教育的黃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提高和進步。
《弟子規(guī)》正好就是一部適合孩子學習又能培養(yǎng)優(yōu)良習慣的好教材。在一、二年級學生都能熟練背誦《弟子規(guī)》的基礎上。三—五年級首先是讓學生們自己解釋相關詞句,理解原文含義;然后再用自己或身邊的故事來闡釋對原文的理解。通過讀《弟子規(guī)》的故事等系列活動來幫助學生讀懂《弟子規(guī)》,在文化底蘊的積淀中開啟智慧,優(yōu)化孩子的成長。將《弟子規(guī)》內化為孩子的精神財富。為此每周一、三、五課前依然誦讀、賞析國學經典,每周抽一兩分鐘由班長主持當天沒按《弟子規(guī)》要求做的人或事,由同學評論,并要求其改正,如果改正了就不扣違紀分數(shù)了,如果不改就加倍扣除,并由老師結合《弟子規(guī)》教育,效果很好,并且還減輕了我的工作量,這又何樂不為呢?
記的班級曾經發(fā)生這樣一件事。李鑫萌同學丟了一支粉色的鋼筆,,剛好后桌李文卓同學也有同樣的筆,為此兩人吵了起來。班長用《弟子規(guī)》中的“見未真,勿輕言”教育了他們,使他們均認識到了錯誤。后來這個同學告訴班長找到筆了,是因為自己忘了,把筆落家了。之后這個同學主動向同學道了歉。事后我也運用“過能改,歸于無”表揚了這位同學。從此以后,再未發(fā)生類似的事情。
在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自己上班級的語文課,紀律很好,不用費很大的力氣管理班級??墒强迫卫蠋熒险n就不同了,大部分班級的學生上科任課紀律都不如上班主任的課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精心設計了幾個問題,展開討論:(1)如何做到博學?學生回答得非常好。如:多看書,認真上好學校安排的所有課程,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懂就問等。(2)你做到了以上說的幾點了嗎?(3)如果你是科任老師,同學們也不聽你的課,你會高興嗎?(4)至圣先師是怎么樣教誨我們的?學生們回答的非常踴躍,如: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人有能,勿輕訾。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6)怎樣上好科任課昵?(6)如果在科任課上不專心聽課怎么辦呢?以上問題弄清后,大家共同制定了新的獎懲制度。經過兩年的實行,科任老師反響不錯,他們都說,給我們班上課感到很輕松,也很愉快。
實踐讓我深深感到,讀國學經典可以凈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
三、以身作則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兜茏右?guī)》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弟子規(guī)》“入則孝”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p>
今年年初,由于父母年老體弱不適合自己生活,再加上天災無處居住,因此贍養(yǎng)兩位老人的任務義不容辭落到了我的肩上,我毫不猶豫把父母接到身邊。這樣我的業(yè)余時間就不能看電視、上網、逛商店、打球了。只能是帶老人看病,天天洗洗涮涮,不能光想給自己做什么吃,還要想給老人吃什么,是否適合老人吃……總之,我天天忙碌的不可開交。盡管很累,但我為自己能盡所能回報雙親感到驕傲,自豪。
今年五月二十日那天,我們班的家長看到我往醫(yī)院跑還以為我得了病,后來得知是老人住院,我還要贍養(yǎng)兩位老人,回家后他跟自己的女兒說了這事,第二天學生們都了解到我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從此以后我發(fā)現(xiàn)班級犯錯誤的同學減少了,同學們好像都長大了。在過教師節(jié)的前一天,我們班級的孩子,給我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在我剛走進教室的時候,班長代表全班同學說:“向老師學習,做一名孝順的有愛心的好孩子,以后我們好好學習,不再讓老師為我們操心,并祝老師節(jié)日快樂”在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感覺到了,身教重于言教,愛是教育的源泉。從此以后,學生們似乎長大了,調皮的學生少了,家長也說,我的孩子好像懂事了,不和我頂嘴了,也聽話多了。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我知道“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边@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使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懷揣感恩之心,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這樣你才會感到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若你: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