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針對當前學校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困境進行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出路。這種改進出路具體包括:建立新的武術教材體系,選用合理的武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應靈活多變,符合時代需求;強調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學校;武術教學;困境;出路
武術是我國的國粹更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代表,在很早前就被列入學校課程并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作為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教育內容,武術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實施,學校體育正掀起一場改革的浪潮,學校武術也同樣掀起改革的浪潮,但在武術改革的浪潮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把武術的本質特征給忽略了,既沒有反映武術整體的技術體系,也沒有突出武術的實用性,都是以套路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內容單調,因此沒有反映出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興趣。
一、學校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困境分析
學校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困境比較多,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武術教學思想觀念落后于新的形勢發(fā)展
近年來,社會對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長期以來,武術教學在某些學校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只重視套路技能傳授,輕視武術實用性;重視統(tǒng)一要求,輕視個性發(fā)展;重視機械的身體練習,輕教學改革的實驗與運用,諸如此類的教育思想觀,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二)武術教材內容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理論工作者的努力,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課程教材體系改革成績喜人。但欣慰之余,應看到教材建設還存在與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不相適應的一面,具體表現(xiàn)在:實踐教材內容陳舊、復雜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當今,我國武術運動在廣博的體系中只選取了套路運動。學校武術也主要是沿著套路運動形式進行教材編寫。普通院校選用的甲組規(guī)定拳、乙組規(guī)定拳,以及簡化太極拳、簡化太極劍等,都是那時編成的套路。主要以套路形式為學校武術教材的內容,既沒有反映武術整體的技術體系,也沒有突出武術的本質特征,而且沒有反映出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興趣。加之,武術套路動作難學易忘、形式單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實際上,武術套路并沒有在武術教學中發(fā)揮好傳播武術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武術鍛煉興趣和增強學生身心素質的作用。
(三)武術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目前,許多學校在武術教學中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都是以套路的教學為主,只有動作規(guī)格和練習要點說明,而沒有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及用法,學生只是單純性模仿教師動作,很難掌握其中的內涵,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對武術課漸漸失去興趣,認為套路實用性不高、利用率低、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只是一些類似“中國式體操”的身體活動動作,無內在攻防實質,從而降低了武術的魅力,使許多武術的特性和價值更是無法展現(xiàn)。這樣的教學方法并不十分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實標準,嚴重影響了武術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讓武術在教學中更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就需要改革。
二、學校武術教學改革出路
目前學校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武術推廣以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大膽推進學校武術教學改革。
(一)打破舊觀念、樹立新思想
在武術課程教學體系中改革的理論總時和改革的實踐共存的,所以轉變觀念必將伴隨著改革的實踐過程。目前,制約和影響我國院校武術課程體系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因素來自于傳統(tǒng)的思想和舊觀念,如果不沖破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束縛,還要繼續(xù)走“唯套路論”的教學方法,那么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舉步維艱。因此體育教師須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禁錮,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體育觀。其次,根據(jù)現(xiàn)代武術課程發(fā)展的需要,武術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扎實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及廣泛深厚的學科以外的科學文化知識,能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開設多元式的武術課程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內心需要出發(fā),有效地結合“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這一指導思想的現(xiàn)代型教育觀。
(二)構建和完善課程教材體系,選用合理的教學內容
完善課程教材內容,既要符合當前實際,又要符合未來發(fā)展的需要。既要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又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因此在武術教材內容的選編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以武術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質屬性為依據(jù),突出武術的攻防特點和作用。武術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實用性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如攻防性較強的項目:拳擊、散打,學生在學習時往往表現(xiàn)出高漲的情緒,對一些動作復雜的套路運動,學生常常有厭學的現(xiàn)象,所以教學內容要具有實用性。其二,要以學生的習武可接受性的需要為依據(jù)。在選編內容的同時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興趣愛好的需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其三,要以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依據(jù)。在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指出:當前社會發(fā)展對武術提出的需求,就是要通過在學校中加強武術教育,發(fā)揮武術運動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武術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中華民族通過運用武術攻防技術于保家衛(wèi)國戰(zhàn)爭中體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以及和平、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上述三點依據(jù)的相同點皆強調要突出武術的“攻防”本質,而目前武術教材存在的問題在于以套路為主、缺乏武術攻防技術及攻防特點。因此,在構建新的武術教材體系的原則,可確立為“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這一指導思想。
(三)教學內容和形式要多樣化
在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演變的過程中,如今的武術教學中套路多、動作復雜,教師上課趕進度,學生基本上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記憶套路,這樣就違背了創(chuàng)編套路的原始初衷,就像“買櫝還珠”一樣,取舍失當。每次教學課的內容累積增多,教學和復習時間都比較緊張,學生在沒有消化完所學知識、技術技能的情況下開始接受新的教學內容,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少基本動作、組合動作練習方式,直接進入套路學習,這樣使得學生產生厭學的情況。所謂淡化套路,并非不要套路,而是要突出重點,武術的發(fā)展進程向我們展示,早期的武術沒有套路,只有單個技擊動作,后出現(xiàn)組合動作,據(jù)《禮記#8226;樂記》注:“一擊、一刺為一伐”,“七伐乃止”就是7個動作連接起來的組合練習。武術發(fā)展到明代,才出現(xiàn)比較規(guī)范、成熟的套路練習形式,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傳授、記憶和訓練的需要。而現(xiàn)在學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記套路上,對于武術動作和鍛煉方法的忽視,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武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充分學習基本動作組合和攻防練習,既使套路體現(xiàn)武術的攻防技擊性,而且還要內容簡短實用,同時還要具有傳統(tǒng)性的繼承,這樣在教學內容中結合多樣化才能夠突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突出武術的攻防方法,強調武術實際應用的特性
武術教學中突出武術的攻防方法有兩點:其一是要突出武術攻防自衛(wèi)的方法,這是武術技術的核心,技術方法有其獨特性,應在武術教學中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武術動作進行“說招、解招、拆招”,講解組合動作的攻防含義,加強學生攻防自衛(wèi)的意識,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生存、自我保護、防衛(wèi)的能力;其二是要突出利用傳統(tǒng)武術鍛煉身體,進行修身、健身、養(yǎng)生和自我保健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興趣,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學中還可以借鑒實用且有代表性的武術種類來進行教學,例如:太極拳在當今世界范圍內迅速普及,發(fā)展趨勢良好。從其教材內容看,在太極拳各式練法中,既有套路運動形式,同時伴隨著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兩人交手的推手系列。其內容包括有:定步單推手、定步雙推手、動步四正推手、活步大捋推手以及沒有規(guī)定動作的亂踩花推手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武術的基本技能、技巧,掌握健身鍛煉的基本方法,為以后走上社會進行自我鍛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終身受益,更有自身的保護能力和意識,受益終生,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習武術的益處。
當今的學校武術教學思想落后,教材內容陳舊、復雜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在教學中出現(xiàn)多方面的問題。在此建議武術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扎實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及廣泛深厚的學科以外的科學文化知識,能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并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采用啟發(fā)式、開放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武術的特點、技擊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弘揚和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使武術在學校得到更好的推廣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德明.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9).
[2]蔡仲林,施鮮麗.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1).
[3]翟少紅.試論構建“淡化套路,提倡技擊”的武術教材體系[J].體育文化導刊,2005,(5).
[4]李豎銳.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討[J].遼寧體育科技,2004,(6).
[責任編輯:周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