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文的釋義是一項嚴肅細致深入的工作,須要“不同的聲音”多角度分析,以期獲得對文章更為準確、深入的理解。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注釋更應該精益求精,注釋如果籠統(tǒng)、含混、簡單,就會給講授和學習文言文造成不便。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本 文言文注釋 精益求精
高中語文第一冊(必修)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異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注為“才能,指為政的才能”,也就是說,“異乎三子者之撰”意為:我的才能跟他們三位不同。我認為這種解釋值得商榷。
其實,對“撰”字的解釋歷來都是眾說紛紜。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把這個“撰”解釋為“才具(才干),指從事政治工作的才能”。課本的解釋即來源于此。這種解釋最早見于朱熹的《四書集注》,他把“異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注為:“撰,士免反,具也。”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根據(jù)《廣雅》把這個“撰”解釋為“陳述”。岳澤和老師認為“撰”通“僎”:“《論語·先進》:‘異乎三子者之撰’,劉寶楠正義:鄭本作僎,‘僎讀曰詮,詮之言善也?!?案《廣韻》)曰:‘詮,善言也?!弊珣鳌吧蒲浴苯忉尅N艺J為朱東潤先生對“撰”的解釋更符合“撰”字的本意也更符合文意。
首先,從“撰”字的本意來看。根據(jù)《廣雅》和《說文》對“撰’的解釋:“從手,巽(xùn)聲,纂也”,“巽,具也”,即擁有、具備之意,那么,“從手,巽(xùn)聲”的“撰”自然就可以理解為“持”或者“拿著”。如《禮記·曲禮》中的“撰杖屨”(注:“撰,猶持也?!?,再如屈原《九歌》中的“撰余轡兮高駝翔”也是拿住、抓著的意思,從這個意思可以引申為用手收集、整理的意思即“纂也”(纂集成整體),也就自然引申出“撰”字現(xiàn)在最常見的意思,即寫作、撰述、撰寫的意思,當然也就可以解釋為陳述、講述的意思。而從“撰”的字形和它最早的意思來看,“撰”都和才干、才能沒有直接關系。那么,朱熹、王力及教材注釋為什么要把“撰”注為“才能,指為政的才能”呢?這是因為《侍坐》章的中心就是論志。論志就是談論理想,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把“異乎三子者之撰”的“撰”理解為“才能,指為政的才能”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所陳述的內容正好在表現(xiàn)各自的才能。由此來看,“撰”的內容可以理解為才能,但是直接把“撰”字注釋“才能,指為政的才能”又是不恰當?shù)摹?/p>
再從文章的內容來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論語·先進》中的一章,通過對話表示了孔子弟子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一開始,孔子就開門見山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說:“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這就明確地提出這次談話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是論志。
子路是個急性人,孔子話音剛落,他就搶先發(fā)言。子路認為:憑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國家是綽綽有余的。即使是這個國家處在外有侵侮、內有饑荒的危急情況下,他也能使之轉危為安;用不了幾年功夫,就可使這個國家強盛起來,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禮義。
冉有、公西華則是在孔子點了名以后,才發(fā)表自己見解的。他們兩人所說的都是諸侯邦國之事,本質上和子路所說的沒有什么差別,只是態(tài)度要謙虛謹慎得多,語氣要委婉得多。顯得那樣平易、謙和,稱得上是孔門弟子中的彬彬君子了。
曾皙所說與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講從政,即治理國家,也不講出使會盟,而是刻畫一個場面,描寫一個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睆母挥性娨獾那榫懊鑼懼校鄣乇磉_出曾皙的理想,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但卻引起了孔子的無限贊嘆??鬃诱f:“吾與點也!”明確表示了他的思想傾向。
人生理想是個總的概念,實際上包含著政治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修養(yǎng)兩個方面。子路、冉有、公西華所談的理想雖不盡相同,但都側重于政治方面。而《論語·公冶長》所記孔子與弟子們論志則是偏重于倫理的:“顏淵、子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勇吩?‘愿聞子之志?!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
曾皙的高明之處正在于他能將政治和道德的兩種理想熔為一爐,而出之以春風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為道德上的修養(yǎng)追求,使讀者大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索余地。若把“異乎三子者之撰”解釋為“我的才能跟他們不同”,就表現(xiàn)不出曾皙不慌不忙、溫文爾雅、極有教養(yǎng)的性格特征,更不能表現(xiàn)出曾皙的高明之處,而且與孔子的問話(你的志向怎么樣?)不相關聯(lián)。因為曾皙所陳述的內容不僅表現(xiàn)了他政治上的理想和能力,也表現(xiàn)了道德上的修養(yǎng)和追求。
因此,“異乎三子者之撰”的“撰”只能注釋為陳述、述說。只有這樣,才更符合“撰”字的本意也更符合文章的原意,同時也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治學的好習慣。
古文的釋義是一項嚴肅細致深入的工作,須要“不同的聲音”多角度分析,以期獲得對文章更為準確、深入的理解。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注釋更應該精益求精,讓學生打下良好的古文根底。注釋如果籠統(tǒng)、含混、簡單,這無疑會給講授和學習文言文造成不便。高中語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部分,精選的都是歷代經(jīng)典名篇,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又兼顧對學生智和德的培養(yǎng),更要高度重視選文的注釋工作,語文教材文言文的注釋必須要既符合該字詞的本意也要符合文章的原意,而且特別要注意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果注釋存在著瑕疵,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古漢語知識。
★作者單位:甘肅省文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