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借助生活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小材料、辦各種活動等來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 情境化 寫作興趣 寫作水平
人是壞境之子,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他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的。建構主義強調知識意義的建構是在師生相互作用和學生之間(群體和社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完成的,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是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與發(fā)展的。在作文教學中,若能經常營造一種激發(fā)寫作欲望的環(huán)境,學生就會樂于去寫。樂寫則能多寫,多寫就容易提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越來越科學的今天,可以這么說,作文教學情境化是作文教學走出誤區(qū)的一條重要途徑。以下是筆者在作文教學情境化方面所作的幾點探索:
一、借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促進寫作
借周圍生活環(huán)境就是給學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渠道,支持和促進學生學習寫作。其實,學生周圍有許多活生生的東西,但往往被人忽略,常常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想讓學生寫生活,就必須讓他們多方位、多角度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思考生活。為了將作文教學情境化,我把學生引向了生活第一線,借我們揚州這塊歷史文化名城寶地,讓學生了解名城,感受名城的底蘊。
我們揚州有著二千多年的建城歷史,與這座名城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名字很多。我曾經組織學生到史可法紀念館去參觀,憑吊這位為揚州增色的民族英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里的國恨家仇,結合《梅花嶺記》一文,讓學生動筆寫了習作《梅花嶺祭》,許多同學由模糊了解史可法到因史可法的英雄大義而動容落淚。
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不僅把《我是揚州人》一文印發(fā)給大家,還帶著學生到安樂巷里探尋朱自清先生的遺蹤,看著古樸的窗欞、陳舊的桌幾、長滿青苔的古井,同學們仿佛走到了歷史的畫卷中。后來,我布置學生寫了散文《走近朱自清》,不少同學因到了他故居而產生了作為一個現代揚州人的驕傲,有個同學在文中寫道:“其實,生活中的朱自清也很平凡,他也曾是位聽話懂事、學習認真的孩子,他懂得對父母的尊敬,懂得對妻子兒女的眷愛,尋常的巷陌,給了他樸實的氣質。也正因為如此,他用一生工整地寫了個大寫的‘人’,成了一位人人敬仰的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我在感到對朱自清先生須仰視的同時,更覺得走近了他的內心世界。”后來在班上讓同學們交流,效果出奇的好。
二、用供料的形式強化作文訓練
為了擴展學生的視野,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引起學生認知觀念上的不平衡,從而通過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合作學習”,逐漸促進學生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平衡,我在這方面做的工作就是把自己平時看到的一些有價值的小材料送給學生,讓他們思考言理的精到,領悟用語的巧妙。
比如:對貧窮和富有的看法,一位須發(fā)俱白的老人對一個總是抱怨自己窮的青年說:“你很有財富嘛,怎么老抱怨窮呢?現在買你的一只手,給你十萬元,你干不干?”青年回答:“不干。”“假如叫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100萬元,你干不干?”老人問?!安桓?。”“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元,你干不干?”“不干?!崩先诵σ饕鞯卣f:“你已經是千萬富翁了,怎么還抱怨自己窮呢?”同學們看了無不贊嘆老人看問題比一般人深刻。他能從青年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入手,來改變其看法??吹竭@方面的材料,我經常是做“二傳手”的工作,迅速提供給學生們。
當然,借助電腦處理的圖像、下載的文稿給學生練筆帶來的好處更快、更直接。在豐富的信息資源中建構知識、訓練寫作,要給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拾取信息材料的機會。它有利于學生寫作方法的積累,也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將文章寫深刻,將道理分析透辟。無論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寫作,這項工作都必不可少。
三、辦各種活動促進協(xié)作學習
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對于知識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學習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學生們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學生們在這樣的群體中共同對各種材料的理論、觀點和假說進行比較、辯論、協(xié)商,可以獲得別的方式不能獲得的東西。老師和同學的思維與智慧會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利用周圍環(huán)境,廣泛汲取信息資源的通道是一種方法,多搞些各種類型的活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例如: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外圍環(huán)境,不斷擴大信息源,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曾經給學生安排了一些活動:
1.高一、高二年級學習期間,每天安排幾分鐘的精篇誦讀,每學期組織兩次讀書心得的交流。要學生海闊天空、縱橫寰宇,將自己所讀過的最精彩的文段讀給大家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敘述給大家,以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黑板報寫作角”也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開闊視野、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我要求每天必須有一個同學將自己寫作的“凡人凡語”抄錄在黑板上,輪流坐莊,一學期下來,編輯為“凡人凡語錄”,打印出來,印發(fā)給大家保存,互相傳閱,收獲很大。
3.編輯“成功之作集”,即要求學生從自己每學期的習作中選出最成功的一篇,全班編為一集,兩年4集,每人4篇,既可以縱向比自己,也可以橫向看別人……
這些活動的宗旨在于創(chuàng)建建構知識與能力的環(huán)境,促進協(xié)作型學習。既可以開闊視野,激發(fā)競爭與提高,又可很好地完成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以個人典型和協(xié)作成果促進更高層面的、整體的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的情境化,給學生提供了多層面思維、多角度思維的契機,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設置了一個啟迪心智的溫床。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維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