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客作為一種具有個性化、交互性、開放性等眾多特點的信息傳播工具,為人們進行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受到圖書館學界的青睞。本文通過對圖林博客的概念、結構功能以及國內多個圖書館人的博客內容進行比較研究,結合綜合性博客、專門性博客和潛水者博客評論這3種博文類型,分析了圖林博客中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的內容豐富,語言平民化、個性化,傳播不受時空限制,意見領袖影響傳播等鮮明特點,進而論證了其對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的作用。
〔關鍵詞〕圖林博客;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6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9-0023-05
An Analysis of Library Blog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l Transmission of Library Academic InformationQin Yaou1 Shi Qiuyu2
(1.Libra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2.Library,Jilin Cartoon Institute,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e blog as a personalized,interactive and open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ol,provides people a platform of convenient communicate information,and is favor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libraries.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tents of different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evaluated three kinds of blogs:integrated blog,specialized blog and divers blog comments,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informal transmission of the library academic information in library blog:rich content,simple language,individualization,time-and-space-limitation-free transmission and opinion leader influencing transmission;and further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library blog upon informal transmission of the library academic information.
〔Keywords〕library blog;library academic information;informal transmission
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方式,是指信息在信息源和信息用戶間以靈活快速的方式進行的除正式傳播以外的直接或間接的傳遞,可分為傳統(tǒng)的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兩種非正式傳播方式。前者包括面對面交流、書信交流、電話交流等。但這種方式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以及往來速度或高成本等制約,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網(wǎng)絡技術的興起和發(fā)展,正好彌補了其缺陷。
博客屬于非正式的傳播范疇,是一種新的高效的網(wǎng)絡信息傳播工具。它通過使個人面向大眾的方式來營造一個寬松的新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于博客創(chuàng)建者來說,博客是個人知識的管理工具,是記錄個人信息的載體,是網(wǎng)絡時代的個人出版物;對于受眾者來說則是獲取信息和知識、提升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渠道[1]。博客不論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還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博客用戶人數(shù)的持續(xù)增加以及博客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則令人們驚呼,博客時代已經(jīng)來臨。博客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乃至各個角落[2],同樣,圖林中人也開始認識與接受博客。
1 圖林博客概論
1.1 圖林博客概念及在學術交流體系中的定位
圖林不是一個確切的地域概念,它是圖書館學研究學者和實踐者對圖書館事業(yè)和工作總和的一種昵稱,表達的是他們對圖書館學的向往與熱愛。從一定意義上說圖林是圖書館學同仁寄托美好向往的福地,是他們心中的天堂,圖林博客是以探討圖林中的事為基本特色和取向的博客的統(tǒng)稱,是圖書館學研究的一個新角色,是網(wǎng)絡圖書館學的直接實踐者[3]。
博客的盛行是傳統(tǒng)的人際交流方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延伸[4],因此圖林博客也可以說是一種非正式信息傳播方式,是一種新型的學術交流方式。圖林博客學術信息交流具有信息發(fā)布的及時性、參與人員的普遍性、發(fā)布內容的廣泛性、討論交流的互動性等特征,在學術信息交流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5]。其最大特征是以自己為主,別人圍繞自己的話題進行討論,并通過鏈接實現(xiàn)自己同相關學術群體的信息交流,他除了具有一般博客的所有特征外,還具有學術價值[3],注重人與人之間以網(wǎng)絡為媒介的面對面的接觸并共享知識[2],因此圖林博客就是一種學術性信息非正式的交流方式。
1.2 國內圖林博客結構功能
以新浪圖林博客為例,其結構主要包括個人資料、文章分類、評論、留言、友情鏈接等幾個模塊。其中個人資料可以讓其他博友們了解到該博主的基本信息;文章分類中博主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下設多個分類目錄,這樣就有利于文章的聚合以及方便人們?yōu)g覽需要的信息;評論與留言功能是博客最大的特色所在,通過它,博友們可以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互動,從而加快知識信息的交流;友情鏈接能夠將博主喜歡的其他博客網(wǎng)站鏈接顯示在自己的博客上,這樣就使有著相同主題的博客聯(lián)系到了一起,形成了知識的聚類。
1.3 國內圖林博客發(fā)展狀況
我國內地圖書館學個人博客同其他專業(yè)的博客相比,起步較晚,開始于2003年廈門大學圖書館技術部Sogg先生的“閑來無空”(http:∥www.sogg.name),此后,圖林博客的隊伍不斷壯大,比較知名、人氣較高的有,“老槐也博客”、“超平的博客”、“游園驚夢”、“圖謀博客”、“數(shù)圖研究”、“編目精靈”等,這些博客有的依托博客網(wǎng)、E線圖情,有的依托網(wǎng)絡圖苑、數(shù)圖之家等,后來,程煥文老師率先在新浪博客網(wǎng)開博,并起名“程煥文如是說”,緊接著有一大批的圖林中人到新浪網(wǎng)創(chuàng)建自己的博客。至此,新浪圖林博客圈形成,并且其成員在不斷的擴大,可以說,圖林博客已從星星之火演變成燎原之勢。
期從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的角度分析我國圖林博客Sep.,2010Vol.30 No.92 國內圖林博客內容分析
國內的圖林博客按其內容可劃分為綜合性的、專門性的以及潛水者的博客3種類型。
2.1 綜合性的博客
此類博客發(fā)表的文章,幾乎涵蓋了和圖書館有關的所有信息,既關注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也重視了圖書館工作實踐、圖書館界動態(tài)、圖書館人員的生活等方方面面。由于其所包含的內容多樣,新穎,所以受眾面較大。
具有代表性的博客如下:
2.1.1 “程煥文如是說”(http:∥blog.sina.com.cn/u/1232601503)
竹帛齋主作為新浪博客圈的圈主,其博客內容涉及到了圖書館領域的方方面面,如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智慧,圖書館故事,圖書館札記,圖書館疑惑等,齋主總是能將圖情界的最新動態(tài)以及自己對其看法第一時間發(fā)表出來,而且所發(fā)博文語言生活化,敢于說出對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的不滿,許多圖林中人就其文章進行回應、探討、互動,從而促進了圖書館信息的交流。
2.1.2 “老槐也博客”(http:∥oldhuai.bokee.com/index.html)
雖然槐師現(xiàn)在已歸隱,但其在博客上所發(fā)表的眾多文章,仍然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其博客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學術性、權威性,博文主要圍繞著圖書館學主題,傳遞的專業(yè)信息及學術思想絕不亞于專門的學術期刊發(fā)表的文章,眾多知名專家學者的參與討論更使“老槐”博客的人氣不斷上升[1]。
2.1.3 “藍天白云”(http:∥hi.baidu.com/blueyye/blog)
博主的文章不僅包括對圖書館學學術的思考、隨筆、討論等,還包含對社會,對教育,對技術的觀察研究,作者還在文章分類中設立了奇思異想,說說笑笑的類別,來保存?zhèn)€人心情日記或生活記錄。
2.1.4 圖林論劍(http:∥libgest.bokee.com)
武林大師論劍認為論壇雖然好玩,但過于嚴肅,嚴肅得如同圖書館和圖書館學一樣,不爽,于是起筆名論劍,以武林比圖書館學界,以武功比圖書館學術,寫了些帖子,其博文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笈,并且語言幽默,現(xiàn)代感十足,學術理論問題在大師的筆下不再呆板、無趣,讀其博文讓人放松,使人娛樂,余口留香,回昧無窮,同時又學到許多獨特的學術觀點。
2.2 專門性的博客
此類博客專注于圖書館學某一研究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5],常常吸引了一大批鉆研相同內容的專業(yè)人士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感興趣的學術話題,交流該領域的最新咨詢等。
具有代表性的博客有:
2.2.1 “書叢老蠹魚的BLOG”(http:∥blog.sina.com.cn/harvardduyu)
程煥文老師稱其為最強勁的古籍學術博客,他發(fā)表的多篇博文都配有古書的原版圖片,平時是很難看到這么珍貴的資料的,老蠹魚讓我們有了一睹古籍風采的機會。許多同行都活躍在此,共同探討古籍學術的各種問題,學術氛圍濃厚。
2.2.2 “數(shù)圖研究”(http:∥www.kevenlw.name)
其博主為上海圖書館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所所長,主要專注于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領域,系統(tǒng)跟蹤國外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進展,其關于國外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進展的介紹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水平[6]。
2.2.3 “編目精靈Ⅲ”(http:∥catwizard.net)
一個關注于研究編目工作的博客,博主緊密跟蹤國內外文獻編目研究領域的進展,并且系統(tǒng)介紹國內學術期刊很少關注的國外編目研究報告[6],所發(fā)文章新穎及時,是圖書館編目人員學習的好去處。
2.3 潛水者的博客評論
潛水員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是指那些喜歡看別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本文在這里所說的潛水者是指在博客圈中,不一定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但是卻喜歡瀏覽他人的博文,并時常進行評論,他們的評論往往具有極大的深度與專業(yè)性,引人思考,獨具特色,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另外,還有一些十分具有特色的博客,如:
博客評論拾萃(http:∥reoldhuai.blogchina.com)
是一個專發(fā)圖林的精彩轉貼的博客。其轉貼的基本原則是,轉載自己沒有博客的網(wǎng)友寫的一些長貼子。這樣的好處是,將來查找、引用這些轉貼時有一個清晰的網(wǎng)址。這些貼子的版權,屬于那些作者,并歡迎他們建好博客后取回這些貼子,并通知轉貼者刪除。
3 國內圖林博客中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的特點3.1 傳播內容豐富、無限制
圖林博客在內容上不再局限于專業(yè)科學領域而是向更廣泛的領域擴展。博客可以涉及到各個有知識存在的領域,使各領域相互交叉交流更為方便。因此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日益優(yōu)越的基礎上,作為新的交流工具,博客開辟了無邊界性學術交流新渠道[4],圖林博客以其更為寬松、自由的交流環(huán)境促進著圖書館學及其相關信息的傳播[7]。并且由于博客具有匿名性,每一個博主都是自己的主人,不需要受到國家、政府、等級的限制,可以自由暢談,自由發(fā)揮,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可能無法展示的“本我”表現(xiàn)出來。每一個圖林中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博客上自由、無束地發(fā)表有關圖書館的各種信息、最新動態(tài)或者是對圖書館領域的思考、評論、新的思想等等,其它的博友可以對此進行留言,評論,在這個圖林圈中,人們進行高頻率的互動討論與反饋,從而促進了圖書館學學術信息的傳播。
3.2 傳播語言平民化、個性化
由于博客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每個博客都屬于一個特定的用戶,對于博客的擁有者,博客就是一個擁有充分話語權的獨立空間。作為一種傳播方式,博客最大的信息源就是博客的擁有者,這導致博客在內容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個性化[2],在圖林博客中,眾多的圖書館學專家學者和一大批草根們在寫博時都不再像平時寫文章那樣拘泥于形式的單一,內容的嚴謹,語言的死板嚴束,更多的是以一種輕松,親切,貼近生活的語言來傳播學術信息,這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專業(yè)信息。
3.3 傳播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更新內容
博主只需要一臺連網(wǎng)的電腦登陸博客,還可以利用手機上網(wǎng)寫博,博客還具有即點即發(fā)即收的特點,不需要像傳統(tǒng)發(fā)表論文那樣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審查,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正是由于博客如此方便,使得博主可以及時的發(fā)表出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腦中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也許記載下的這一點思想火花,就會在眾多同行的參與互動下,形成燎原之勢,為圖書館學注入新的內容。
3.4 傳播受意見領袖的影響
博客的信息傳播方式是從一個博客傳播到另外一個博客,或者從一個看博客的人傳給另一個看博客的人,并存在及時的反饋,比較有影響力的博客往往被眾多的博客所鏈接,其文章被眾多的博客所轉載,表現(xiàn)出一種有價值的信息在人群中傳播的形態(tài)。因此,博客往往形成一個有效的人際傳播網(wǎng)絡[2],在這個網(wǎng)絡圈子中,就存在著意見領袖,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wǎng)絡中經(jīng)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并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具有影響他人態(tài)度的能力。圖林博客中也存在著意見領袖,他是在博友們長期的寫博,評論等一系列活動中出現(xiàn)的,并不是人們刻意選出來的某一個代表,他們對圖書館學學術信息的態(tài)度、意見,往往影響著一大批圖書館學人士對此問題的看法。
網(wǎng)絡上博客數(shù)量眾多,對圖書情報學學術交流的影響力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博客對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影響力可以從其被引用次數(shù)得到反映。經(jīng)統(tǒng)計,被期刊論文引用在3次以上的博客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數(shù)較多的博客站點都是圖書情報學博客界非常知名的站點,這些博客上發(fā)表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專業(yè)學術價值,他們就屬于圖林博客中的意見領袖[5]。
4 國內圖林博客在圖書館學學術信息非正式傳播中的作用從前面所述的博客鮮明的特性中,可以看出其在圖書館學學術信息交流領域將是不可替代的,表2是筆者對國內比較有名的圖林博客進行調查分析得到的。
表2中,博客的文章總數(shù)最高竟達3 484篇,訪問總數(shù)最高達到了912 756次,并且這些數(shù)據(jù)還會不斷的增加,這足以說明圖林博客在圖書館學學術信息交流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1 利于知識共享
知識共享就是打破不同知識所有者之間的壁壘,實現(xiàn)知識在一定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自由使用[9]。博客的注入為圖書館學術信息實現(xiàn)知識共享提供了一個平臺,在博客中,讀者與博客或在博客之間不僅進行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息共享,也可通過交流達到高度的思想共享[10],不管是基層館員,還是高層管理者,不管是專家教授,還是在校學生,都可以在博客上發(fā)表文章,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與大家分享,這就使得許多由于專業(yè)學術刊物的種種限制而無法與他人分享的觀點,經(jīng)驗能夠得到自由傳播[11]。
4.2 加快學術交流
由于博客具有強大的評論功能,圖書館人可以將自己對某一文章的意見發(fā)表評論,并與許多相關領域的人們進行即時的討論與互動,就各種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探討乃至爭鳴,從而促進理論、學科和事業(yè)的完善與發(fā)展。同時,由于博客具有時效性,想到什么就能馬上發(fā)表出來與他人共享,使原來科研成果從構思到為社會所知之間短則數(shù)月長則一年多的時滯不復存在,大大縮短了理論和技術成型的周期,降低了不必要的科學研究的重復率[11]。
4.3 交流最新資訊
博客文章是即時的,在這方面,其特點類似于新聞的時效性[12],而且只要有一臺電腦或一部能夠上網(wǎng)的手機就可以登陸博客,因此,圖林博主們可以及時的記錄下關于圖書館的各項活動的自身體驗和感受,所描述的信息往往比新聞媒本更迅速,更真實,為當下發(fā)生的熱門事件增加熱度,擴大人們對熱門事件的討論,如近幾年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新年峰會、青年論壇等業(yè)界的主要會議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會議都有許多參加了會議的個人博客從各個角度對會議進行全方位的報道,而圖書館業(yè)內發(fā)生的各種事情也能在網(wǎng)上得到迅速傳播[11]。
4.4 促進新思想產(chǎn)生
博客主要從3個方面促進了圖書館學新思想的產(chǎn)生。首先,博客對寫博的人沒有任何的身份等級限制,并且有些博客平臺完全免費開放,對于技術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會上網(wǎng)即可,因此,博客的如此開放簡單,大眾化,為圖書館學的學術信息平民化傳播提供了一個平臺,作為圖林中人,只要你的想法有創(chuàng)意、有深度,你就可以在博客上發(fā)表你的觀點、看法,就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關注,這必然會為圖書館學的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2]。其次,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用博客來記錄學術信息,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寫博文,哪怕是腦中一瞬即逝的小靈感,也可以馬上發(fā)表出來,這樣新的思想就有了可以及時貯存的空間。最后,由于博客具有評論的功能,博主既可以是傳授人,也可以是接受人,其就某個特定問題而發(fā)表的文章,其他的博友可以對此觀點進行評論或對評論作出相應的回復,人們對圖書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互動,相互交流,從而產(chǎn)生新的思想。
4.5 擴大交流范圍
博客的個性化,互動性等優(yōu)勢,吸引了人們的全面參與,我國內地圖書館人更是不甘寂寞,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其上面發(fā)表圖書館學界的各種動態(tài)、信息以及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工作的體會等等,眾多博友都可以通過博客進行交流,不再受到傳統(tǒng)交流媒介的限制,比如在過去開一個學術研討會議,這就要求人們親自到達會議現(xiàn)場,才可以互相討論,得知業(yè)內最新的動態(tài),但是博客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我們可以將要分析的問題發(fā)表到博客上,人們利用這一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多方進行互動,或者與會人員也可以及時的將會議所暢導發(fā)布的學術信息上傳到博客上,其他不能去現(xiàn)場的朋友也能同樣了解到會議的內容,因此說,博客擴大了圖書館學學術信息交流的范圍。
4.6 知識聚類
我國內地圖書館人的博客記錄的文章內容大多是關于圖書館領域的,并且每個博客都會進行相關主題的鏈接[12],如圖林老姜的博客友情鏈接下鏈接了圖林博客圈、廈門大學聚合、建中讀書(新浪)、程煥文@竹帛齋博、只談風月、數(shù)圖研究筆記、學林望道等,這就為博客按內容進行知識聚類提供了方便。不僅如此,博客網(wǎng)站本身也提供按主題的文章分類[12],博主可以將全部博文分成多個模塊,對自己所寫文章進行歸類,其他的博友就可以有針對性、選擇性的快速瀏覽到感興趣的內容,而且,每篇文章都允許人們對其進行評論,從而實現(xiàn)交互性的知識聚類。博客的這一知識聚類功能,使圖書館學學術信息的交流更加有序,快捷。
5 結 語
圖林博客不僅加快了知識的傳播、交流與共享,更促進了新思想的產(chǎn)生,圖林博客的眾多優(yōu)點,有利于圖書館學人士積極地加以利用進行學術交流與溝通,并不斷的挖掘其潛在力量,擴大專業(yè)博客的隊伍,使其可以成為促進圖書館學交流的一種工具。
參考文獻
[1]馬愛芳.國內圖書館學人學術性博客淺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5(28):527-529.
[2]李瀚瀛.談博客在圖書館學學術交流中的作用[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4(26):22-24.
[3]李修波.淺議圖林博客[J].數(shù)字圖書館論壇,2006,28(9):32-37.
[4]江亮.學術博客的“無形學院”交流模式探析[J].情報科學,2006,24(2):296-299.
[5]吳鋼.博客對圖書情報學傳統(tǒng)學術交流影響的實證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09,(3):71-73.
[6]劉景宇.我國內地圖書館學個人博客特點分析與發(fā)展建議[J].圖書館,2008,(1):60-62.
[7]林忠.學術博客與傳統(tǒng)學術交流模式的差異探析[J].情報資料工作,2008,(1):41-44.
[8]田潔.我國圖情博客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08,(5):91-93.
[9]陸俊,陳能華.圖書館應用博客的價值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9,(4):70-74.
[10]趙燕,梁秋霞.基于博客平臺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09,29(6):143-149.
[11]朱恒.我國圖書館學專業(yè)博客分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4(27):53-55.
[12]王欣妮.基于博客的圖書館學學術交流系統(tǒng)思考和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09,1(53):93-96.
[13]金潔琴.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理論及模式探討研究[M].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20-26.
[14]劉允.我國圖書館人博客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新世紀圖書館,2005,(2):73-75.
[15]蔡紅.對圖書館學界博客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2):19-23.
[16]孔慶杰,王紅波.圖林博客的知識交流與共享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