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西”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個意思即“東邊和西邊”“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東西”,但“東西”有其文化意義,正是它的文化意義才使得這一詞在歷史上有其他一些不僅僅指方位的意思。
[關(guān)鍵詞]東西;什物;文化意義
一、“東西”的基本含義:
“東”表示東邊,東這一方位,許慎《說文》:“東,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薄墩f文通訓(xùn)定聲》:“東方木也。按日所出也,從日在木中?!睂τ谠熳值娜硕?,在天則以日為參照,在地則以木為參照,故而東“從日在木中”。
“西”表示西邊,西這一方位。許慎《說文》:“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古文因以為東西之西?!薄叭赵谖鞣蕉B棲,棲必有木,西,顯然也與日,木有關(guān)。且西由東而來,東西是一對相輔相成的反義詞。
“東西”兩字合為一詞用早在春秋戰(zhàn)國中的典籍中就出現(xiàn)過。
[東西]至日所出入。 《墨子》
[東西]南北,誰敢寧處? 《左傳》
設(shè)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儀禮》
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 《管子》
幽都,[東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莫不賓服?!俄n非子》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東西”還主要是表示東邊到西邊這種基本的意思??梢姟皷|西”在上古時期主要還是表示方位這一基本意義。
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東西”也有了其引申義。
二、“東西”在歷史上主要的意思 :
“東西”連用在歷史上主要有以下三個主要意思:
1.指四方,到處,四處漂移不定。
先看以下幾首詩:
唐·王梵志《近逢窮業(yè)至》詩:“東西無濟著,到處即安居?!?/p>
唐·王梵志《耶娘年七十》詩:“耶娘年七十,不得遠東西。”
唐·杜甫《無家別》詩:“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p>
在許多書中對這些詩中出現(xiàn)的“東西”都解釋為離散,逃離的意思。但更為準確的意思應(yīng)該是指四方,指四方漂移無定處。
“東西”不僅僅指東面,西面而是泛指四方,是與人的認知和其文化含義有關(guān)的。
從人類認知上看,人類對東西的認知要先于南北。按照認知語言學(xué)的觀念,空間域是人類語言中最基本的認知域之一。其中東西南北的方位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樸素的空間認識。人們在確定東西南北方位時,選擇的參照物通常是太陽升降的地方。這個參照物是固定不變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原始先民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最直接的感知就是日出日落,日出的一方為東方,日落的一方為西方。這一點從現(xiàn)在人們辨認方向上也可找到根據(jù)。人們在辨認方向時一般會首選太陽為參照物。所以在語言的四個基本方位詞中,“東西”應(yīng)是基礎(chǔ)方位詞,而“南北”是參照“東西”次生的方位詞。所以很多時候都用“東西”來表示四方,而非用“南北”。
東西的文化含義大于南北的文化含義?!皷|”為主,“西”為客,例如漢語中的這些詞:東道主,房東,股東,西席,西賓。此外在古代漢語中,東屬陽,西屬陰,故常用東稱代男子,西稱代女子。如“東宮”,指的是太子?!皷|床”、“東方騎”指的是女婿。“西子”、“西施”指的是古代的美女?!拔鲙?、“西樓”指的是女子的居所。梁武帝《擬明月照高樓》:“君如東扶景,妾如西柳煙?!狈冻纱蟆稓w州竹枝歌》之一:“東鄰男兒得湘累,西舍女兒生漢妃?!倍媳眳s沒有這些豐富的文化意義。所以經(jīng)常用“東西”泛指四方,而非“南北”來泛指四方。所以“東西”在古代漢語中除了其基本義“從東到西”外,還有引申的“到處,四方,四方漂移無定處”的含義。
2.由東為主,西為賓,引指酒席之四座,再引指酒杯:
自古以來就是東表示主,西表示賓,何以如此?這與古人的民族心理有關(guān)。太陽東升西落,中國古人對自然有一種崇拜心理,在他們心目中,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給人送來溫暖和光明的地方。因此,他們對東方懷有十分的敬意。
古人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東方。《尚書·堯典》中有“寅賓日出”的記載,“寅”是恭敬之意,“賓”為祭名。古人將司春之神稱為“東后”“東君”“東皇”“東帝”,因為春從東來,春從東生。古代每當春天來臨時,要舉行隆重的迎春典禮,這典禮要在東郊舉行。《呂氏春秋·孟春紀》:“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
基于這一民族心理,“東”也就被賦于了比較尊貴的意思,就發(fā)展成主人的意思。漢語中的許多詞匯都反映了這一點,如東人、東主、東司、東床、東坦、東宮、東家、東朝、東儲、東方騎、東道主。而“西”自然成為代表賓客而非主人了。
所以東為主,西為賓。由于東為主,西為賓,“東西”合起來連用就有席上主賓之意,在酒席上自然就有酒席之四座的意思,慢慢的也就引申為酒杯之意,這也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這一意思大致是從宋朝開始有的。
例如 宋·王安石《寄程給事》詩:“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金盞照東西?!?/p>
宋·黃庭堅《次韻吉老十小詩》:“佳人斗南北,美酒玉東西?!?/p>
宋·周密《武林舊事九·高宗幸張府節(jié)次略》:“寶器:玉東西杯一”
宋·秦觀《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詩:“病來怕飲東西玉,老去慚陪大小山?!?/p>
關(guān)于玉東西,龍潛庵在《宋元語言詞典》“玉東西”條中寫到:“按:古以玉為酒卮,‘玉東西’當以玉制的東西為稱,遂成專名?!?/p>
3.表示“什物”義
“東西”的“西”讀為輕音時,“東西”就表示物件,表示什物。在現(xiàn)代漢語中“東西”表示物件,事物非常常見,我們經(jīng)常會說這樣的話:“這是什么東西呀?”“買東西去?!薄皩憣憱|西”。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用“生活”這個詞,它既可指具體的事物也可指抽象的事物。那為何表方向的“東西”可以表示“事物”而同樣表方向的“南北”卻沒有被用來表示什物。且“東西”用來表“什物”這一意義也是在唐宋以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因為據(jù)語料庫的資料顯示,“東西”表“什物”的意思主要是在宋朝出現(xiàn)。
例如:“婆子道:物事自賣在人頭,未得錢?!偃说?尋常交關(guān)錢物東西,何嘗推許多日?”《簡帖和尚》
每日間只是嚇騙人東西,將來過日子?!跺e斬崔寧》
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并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跺e斬崔寧》
想你庶民之家,那得許多東西,卻原來放線做賊?!端嗡墓篝[禁魂張》
元明清以來東西表示什物的用法越來越普遍了,當時許多人就對這種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了,前人也對這一用法做過相關(guān)的解釋:清翟灝《通俗編·器用》“東西”條:《兔園冊》:明思陵謂詞臣曰:“今市肆交易,止言買東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輔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此不待交易,故惟言東西?!惫庞杏駯|西,乃酒器名。《齊書·豫章王嶷傳》:“上謂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阎^物曰東西。物產(chǎn)四方而約言東西,正猶史紀四時,而約言春秋焉耳?!?/p>
這些典籍中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物產(chǎn)四方而約言東西”仍有一定的牽強性,東西指稱物件與東市,西市有關(guān)這一說法有一定的可信性。元稹《估客樂》“經(jīng)游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說的是唐朝長安當時有東市和西市,很多商人都聚集在此二市買賣貨物,也就是說許多物件,什物都聚集在東市和西市,慢慢的人們就用“東市,西市”的簡稱“東西”來表示那些買賣的貨物,再發(fā)展到后來“東西”就可以表示一切事物了,除了這一說法外, “東西”的什物類指稱用法與中華文明發(fā)祥地的地理方位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國的東、西兩方也有關(guān)。中華文明起源以及光大于華山與泰山這兩個地區(qū),分別位于中國的東西部地區(qū)。中國新石器文化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的兩個地區(qū),一個是以華山為中心的西部地區(qū),其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文化。一個是以泰山為中心的東部文化,其代表是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而夏、周、秦、漢隋、唐六大王朝都是從關(guān)中征服關(guān)東的。唐朝以前,因為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處在以華山為中心的西部地區(qū),文化意義上的現(xiàn)象或事物大都與“東、西”兩個方位有關(guān),因此“東、西”在頻繁的使用過程中由單純的表示方位的詞語演變而逐漸取得了什物義,這與唐朝以后才出現(xiàn)的“東西”的什物義的時間軸也相吻合。
綜上所述,“東西”這個詞看似簡單,從字面上看僅代表從東到西的意思,但受其文化意義的影響,“東西”又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賦于了其它意義:四方,酒杯,什物。
參考文獻:
[1]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清翟灝《通俗編·器用》中華書局 1983
[3]清朱峻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武漢:武漢古籍書店,1983.
[4]任筱萌.《“東西”指稱萬物的由來及其流變》[J].漢字文化,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