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為增加交流的有效性,避免文化沖突,外語教師應(yīng)把跨文化交際背景知識與跨文化習慣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去。本文著重論述了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和消除文化差異的主要途徑,希望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借鑒和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文化差異;英語教學;途徑
一、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稱呼語(appellation)
我們知道,每個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cultural background),這種文化背景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人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受到它的制約。比如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王老師”“張護士”稱為”Teacher Wang”“Nurse Zh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再如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英語中只有關(guān)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此類親屬稱謂且后面不帶姓,只帶名,如“Uncle Peter”。
(二)致謝(thankfulness)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人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guān)系上有了距離,這是我們的文化習慣。而在英語國家中“Thank you.”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禮貌用語之一。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甚至夫妻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
(三)贊批(admiration and criticism)
同樣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徑庭。中國人蔑視狗,因而有“走狗”“狗東西”“賴皮狗”“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等之說。而在西方國家,人們則欣賞狗的勇敢和忠誠,對狗的贊譽也屢見于習語和諺語中,并把人比作狗。例如:“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四)隱私(privacy)
在西方國家里,人們都很注重隱私問題。例如,在西方國家里,體重(avoirdupois)、收入(earning)、婚姻(wedlock/marriage)、女性的年齡(age)等都是些相當秘密的問題。如果你在見面時(尤其是指雙方還不熟悉的時候)問這些問題,就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不禮貌的,就算是問你要去哪兒或干什么之類的問題,都會覺得你是在探測他/她的隱私。而在中國,我們往往會把這些在西方人認為不禮貌的問題看作是對別人的一種關(guān)心。所以隱私問題是中西方差異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二、消除中西文化差異的障礙,促進交流和理解的對策
(一)重視跨文化教育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學處于文化知識層面(culture knowledge)而不是文化理解層面(culture under-standing)。前者培養(yǎng)的是具有游客型的生存技能的語言學習者(tourist-type survival skills);而后者培養(yǎng)的是具有參與者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語言學習者(participant-type intercultural skills)。在教學實踐中,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人們往往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與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和應(yīng)用能力,而且要求英語學習者能夠準確地表達思想。只有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多種教育途徑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理解異民族文化,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認知、比較、參照、取舍、傳播的能力,合理地面對中西文化差異,促進民族意識與國際意識的統(tǒng)一。
2.建議聘請外教時應(yīng)該進行一定的考核。有些外教在他們本國只教過小學或者幼兒;還有些是剛剛大學畢業(yè),或者退休后來中國旅游的,沒有大學教育的經(jīng)驗和資歷,這些外國人不一定能教好中國學生。因此,學校相關(guān)部門應(yīng)該對所聘請的外教進行相關(guān)的培訓,合作教師一定要認真負責;外教之間也要相互聽課和交流。另外,實行考核制度,嚴格把關(guān)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結(jié)語
總之,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語言知識,而且應(yīng)把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放在文化背景中進行。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教授語言與文化的內(nèi)涵,提高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同時還應(yīng)在遵循文化教育原則的前提下,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把文化教育貫穿到整個英語教學之中,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緊密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雁.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及有效跨文化交際的原則 [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2]趙玉璋.淺談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差異 [J].文藝報,2008
[3]包江湄.英語教學應(yīng)關(guān)注文化差異[J].今日信息報,2008
[4]端朔燕.英語教學中如何對待中西文化差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
作者簡介:左健(1981—),男,湖北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助教, 研究方向:翻譯及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