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的產品設計,對于產品要符合人機特性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舒適性、高效性等初級水平,而對人類的長遠身心健康、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等高級特征關注不夠。為此,本文從設計的更高層面出發(fā),使產品設計為人類自身的合理生活、長遠健康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提出了產品障礙設計方法,以解決當前產品設計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產品障礙設計以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產品語義學以及相關的理論為指導,為產品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與方式,對現有產品設計方法進行有效補充與完善。
[關鍵詞]產品;障礙設計;設計方式
一、產品障礙設計理念
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各方面壓力不斷增大,在人性化設計備受倡導的今天,現在的產品設計大力宣揚的都是為了讓人生活得更舒服、更方便、更省力、更快捷、更高效,越來越便利的生活讓人們甚至都不愿動動身子去按動一下開關,而更愿意將一切活動都借助高科技的產品自動完成。但問題出現了,由于缺少適當的運動量,人們的身體素質大大降低,由此引發(fā)的疾病也接踵而至。這些無疑使人們在使用該類產品時,對危險的警惕性大大降低,從而埋下了隱患。
日本文部省千葉大學教授小原二郎認為:“人們謀求便利和舒適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百分之百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也不一定是好事”。故此,應該把人體工程學分為兩個領域:使用方便和有意留下點不方便。但是往往我們在進行設計活動時,卻很少考慮這個“有意留下點不方便”的思想。
產品障礙設計理念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提出,研究的重點就是讓產品設計引導人們的生活方式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式發(fā)展,防止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有障礙設計或稱障礙性設計,是相對于無障礙設計而言。因為障礙的設置,不是為了制造麻煩,而恰恰是從根本上提高行為的無障礙性。但當無障礙設計在觀念上被認為主要是為具有不同程度生理缺陷者和正?;顒幽芰λネ苏叩氖褂眯枨筇峁┓奖銜r,就有必要把它和障礙性設計加以區(qū)分,以免混淆。
真正好的設計應該是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的設計。產品障礙設計的含義是在產品設計之初,在不改變產品主要功能的基礎上,系統(tǒng)考慮該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會帶給使用者、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以高層次的人機工程學思想為指導,通過有意地給產品或產品系統(tǒng)添加一定的障礙性元素,讓人在使用時會遇到一定的“障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當的人機設計給人帶來的傷害。
二、產品障礙設計的設計方式
將障礙設計應用于產品時,既要產品使用者明白設計者不是故意為難使用者,又要達到產品障礙設計應有的效果。產品障礙設計可通過設置限制性、障礙性、導向性三大方式來實施。
(一)產品障礙設計的限制性
產品障礙設計的限制性指通過預設產品的用途或設置限制因素來讓產品自己說話,反映該產品的可能用途、操作程序和功能。如何在人們初次接觸一件產品時不用看使用手冊就知道它的使用方法?人們往往會通過以往使用過類似產品的經驗來尋求答案。其實獲取答案的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從產品的設計中找尋。
1.預設用途
預設用途主要是指在產品設計中設置容易被人們識別的反映產品用途的基本性能。預設用途可以提示用戶進行相關操作,如該如何移動,如何握取,如何啟動,如何旋轉,哪些部件是活動的,哪些部件是固定的,預設用途顯示操作方式可能的方法。
2.限制因素
限制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手段對人們的行為起約束作用,這些起約束作用的手段和途徑就稱為限制因素。產品障礙設計的限制因素一般有物理結構限制因素、語義限制因素、文化限制因素等。
物理結構限制因素是將所有可能的操作方法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設計師只要恰當的利用這種限制因素,使產品的結構本身決定了它的操作方法,就能有效地將正確的操作方式凸現出來,用戶不需要任何指導即可快速掌握使用方法。如:常見的門鎖是垂直設計的,這就限定了鑰匙必須豎著才能插進鎖孔,但這樣的設計使鑰匙有兩種可能的方向插入。如果能明顯示意正確的插入方法,或者鑰匙不論向著哪個方向插,不論向哪個方向旋轉,都能把門打開,這樣的設計才能算是優(yōu)秀的。
語義限制因素是指通過形式的含義來限定可能的操作方法,讓產品本身傳達出該產品的使用方式,并通過特定的形態(tài)細節(jié)來實現特定的使用方式的提示。運用最多的主要是產品造型語義限制、色彩語義限制、材質語義限制等。例如在產品設計中,色彩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含義:紅色操作器常用來表示“停止”、“關閉”等的功能,綠色操作器常代表“啟動”、“接通電源”的含義。“圓形”旋鈕代表可以旋轉或轉動的動作,“凹形”按鈕代表可以進行按壓動作。
文化限制因素是指通過一定文化的限制,來體現該產品的功用,提示正確的操作方法。由于各個地區(qū)、民族、國家的文化不同,設計出來的產品形態(tài)、理念、風格等也不同。當一種文化產品或習慣被移植到另外的文化環(huán)境中時,難免會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而改變原有的意義,而因為產品本身的文化的差異帶來的影響,會給人們帶來產品信息的誤解,變成了難以理解和使用的東西。比如說放在英國高級商店里的中式傳統(tǒng)家具“碗柜”,經常會被英國人買來當電視柜,而恰恰是這些被掩蓋或者誤解的用途,才真正代表了一種文化,滿足特點文化領域的用戶群的需求。
(二)產品障礙設計的障礙性
產品障礙設計的障礙性,就是要求所設計的產品在被使用的過程中反饋給人的信息與人習慣思維不一致,或者給人帶來使用上的“有點不方便”的情形,從而避免誤操作的發(fā)生,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等。具體可以表現在設置認知障礙、操作障礙、功能障礙等方面。
1.設置認知障礙
設置認知障礙指向人的視覺、聽覺、味覺、感覺、觸覺等生理特性傳達產品的障礙性信息,達到一定的設計目的。在產品障礙設計中,當人對產品進行了不當的操作時,通過改變產品的造型、圖案、色彩、聲音、氣味、材質等因素反饋信息,從而提醒人們進行正確的操作,避免意外的發(fā)生。如電磁爐剛發(fā)明的時候,人們覺得它非常好用。但不久卻發(fā)生了多起燙傷事故。原來因為沒有了明火,使用者忽視了使用的危險性,手一不留神就碰到電磁爐正在加熱的爐心,于是手很容易就被燙傷。怎么樣將有效的警醒信息傳遞給使用者呢?最終設計師采用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電磁爐的加熱部件下增加一圈發(fā)光元件,在加熱的時候會發(fā)出紅色的光,使用者的視覺系統(tǒng)收到紅色的信息,便很自然地聯想到傳統(tǒng)的爐灶而預知到危險,從而避免了事故發(fā)生。在這項設計中,設計師成功的將不可碰觸的信息轉化為使用者易于有效接受的視覺符號,有效地傳達了“障礙”信息,從而從意識上消除了安全隱患。
2.設置視覺與聽覺障礙
設置視覺與聽覺障礙限制是指對產品施加某些阻礙視覺或聽覺的因素,使人無法完全或清晰的依賴視覺或聽覺接收到對象的相關內容。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隱私的需要,以及社會對機密系統(tǒng)有效地保護越來越重視,這些不想被泄露的信息迫切的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如會議室的落地窗戶,新型玻璃材料的有效運用阻止了室外對室內的視覺觀測,而室內可以方便地觀察室外,這就有力的保證了室內的信息安全。對于聲音障礙的設計,隔音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裝備了隔音板的屋子,外界無法獲取任何聲音信息,同時又有效地避免了室內聲音對外界的干擾。人們對于隱私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在更深的層面來看實際上是人對于尊嚴、獨立、安全的更高需求。產品設計對于提供給人們的保護不應只是直白的,還應該通過各種間接的手段和途徑,巧妙而不動聲色地為人們提供方便,讓他們不必謹小慎微地生活,且能生活得游刃有余。
3.設置操作障礙
操作障礙指當用戶以習慣的思維來操作產品時,出現不能使用產品的情況。例如,在家中很容易發(fā)生兒童誤食藥物的事件,是否可以在藥瓶的開啟上設置一些“障礙”,以阻止兒童的打開?如圖1安全藥瓶的設計,是典型的改變產品的慣常的使用方式來進行的障礙設計。藥瓶的瓶蓋必須在用力加壓的同時旋轉才能夠打開,兒童的力量打開不了,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兒童誤食藥物的危險事件。滿足產品操作障礙設計需求的手段還有好多,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2.2.4 設置功能障礙
設置功能障礙指在產品功能的設置上添加一定的障礙因素。在設計上,運用最廣泛的是功能連鎖安全裝置(如圖2),即只有在執(zhí)行了一項工作后,才能進行下一項的工作。例如滅火器上的安全閥,手槍上的保險栓等等這些連鎖裝置都是以此原理進行的產品障礙設計,避免誤操作而造成的傷害。功能障礙設計還廣泛應用于非接觸式安全裝置上,一旦使用者身體的任何部位進入設定的禁入區(qū)域,電源即被切斷。例如在洗衣機的甩干桶在高速旋轉中,一旦打開箱蓋,甩干桶立即制動而停轉。針對駕駛員在開車時候不系安全帶的問題,國外一家汽車公司改進了汽車的控制系統(tǒng),改進后如果駕駛員不系安全帶,則車子將無法發(fā)動。這些都是通過設置功能障礙,從而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2.2.5 設置智能障礙
設置智能障礙指的是需要通過多道較為復雜程序完成操作,甚至在特殊條件下必須使用其它輔助工具等來完成。例如密碼箱,用戶可以通過設置密碼來鎖住自己絕密性的資料,密碼設置的復雜程度越高,密碼的破解難度越大,安全性也就越高。隨著電子設備的發(fā)展,保密性要求越來越高,電子密碼的設置不再僅限于數字和字母了,視網膜和指紋,以及聲音也都加入到了密碼的行列內。這些就形成了保密性更高的系統(tǒng)因素。
三、結語
深層次人機學思想體現了一種和諧、健康、長遠的生活方式,它并不是刻意地給人在使用產品時造成不便。恰恰相反,它是從人們長遠的健康、利益等出發(fā),從設計倫理學的角度考慮社會責任、人們生活的真正需要,相對無障礙設計而言,障礙設計可以說是更高層次“人性化”設計。
參考文獻:
[1]趙江洪,何燦群.人體工學與藝術設計.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2]劉連新,蔣寧山.無障礙設計概論.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4.
[3]京日.產品安全性能與限制性設計.福州,福建質量信息,1996.
[4](英)賈斯珀.莫里森著.產品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5](德)克里斯蒂娜.古德里奇著.設計的密秘:產品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劉秋云,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