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具有幫助人們交往和思維兩大功能,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需要大力發(fā)展語言,為幼兒認知世界和發(fā)展、完善各項能力提供堅實的基礎。本文對如何在一日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進行了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幼兒;語言發(fā)展;一日活動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0)20-0125-02
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任務。怎樣利用幼兒一日活動,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筆者通過總結長期幼教工作經(jīng)驗,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yǎng)。
一、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步驟地培養(yǎng)幼兒語言學習能力
幼兒學習語言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聽、看、觸、摸、嘗、聞等直接感知,奠定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基礎。語言的發(fā)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將語言交往能力發(fā)展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緊密結合,根據(jù)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豐富其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fā)展幼兒語言。例如在春天,教師可帶幼兒種植,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在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發(fā)展語言。秋天到了,可帶領幼兒到果園中,讓他們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感受大自然的變化,然后通過細化的、有層次的提問引導幼兒表達,教會他們掌握表達情緒的詞語。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入新語匯與孩子已掌握語匯的銜接,從而消除陌生感和抵觸感。如從“黃色”引入“橘黃色”,從“笑”引入“微笑”、“大笑”、“開心地笑”等,用多種手段解釋新語匯的含義。
二、結合日常生活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講述能力
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所有內容都是語言學習的有益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引導幼兒學習和發(fā)展語言。教師應利用幼兒來園、飯后、盥洗、游戲、散步、離園等分散時間,與個別幼兒有計劃、有目的地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同時,要克服教師說、孩子聽的做法,克服說得好的多說、說得不好的不說的做法。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交談的機會,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幼兒交談,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這對幼兒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有積極作用。
孩子有孩子的語言世界,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影響不失為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在班級開展“快樂周末”活動,每周一早餐后讓小朋友上臺來把自己在周末的所見所聞及開心的事情講給大家聽,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指導他們運用成語、長句等。這樣堅持下來,幼兒的表述能力就能得到較大提高。這樣的活動形式還有很多,如開展“開心小主持”、“餐前播報”、 “自由交談”等活動。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活動,主角都應該是孩子,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引導,切勿為追求表面效果,對形式和內容規(guī)定過多或急于求成。
三、在區(qū)域活動中,利用角色培養(yǎng)幼兒的講述能力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在中、小班與伙伴進行角色游戲時,言語交往的機會增多,有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如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地用語言交流,在獲得語言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禮貌行為。如在“娃娃家”活動中,客人來了,小朋友要當小主人,熱情禮貌地招待客人,給客人倒上一杯茶,說:“阿姨,請喝茶?!笨腿俗邥r,送到門口,會說:“阿姨,再見。”在“汽車城”活動中,幼兒扮演小警察,會說:“請走人行道?!毙∷緳C會說:“我的汽車拉了許多蘋果,給超市送蘋果?!被蛘f:“我開車上公園玩,請上我的車?!背丝蜁f:“有個孩子暈車了,司機請慢開?!痹谶@樣的生活角色扮演中,教師的及時引導能讓孩子自然地學會表達和交往,并自覺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一旦孩子與生活建立了溝通渠道,豐富而生動的生活一定能讓孩子享受到語言的快樂。
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開設語言活動區(qū)會更受孩子的喜愛。例如在大班開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動,讓幼兒在家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先由家長講給幼兒聽,然后讓幼兒再講給自己家人聽,到幼兒園后,請小朋友互相講述、交流。在區(qū)域活動中,可先讓幼兒大膽面對教師講故事,教師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及時糾正他們的語言錯誤,這樣孩子們說話、講述的積極性就會有很大提高。然后再讓幼兒到臺前給小朋友講故事。經(jīng)過鍛練,孩子們膽子大了、聲音宏亮了,講故事的興趣也提高了。通過區(qū)域活動的練習,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講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在各領域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匯,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幼兒憑借語言進入其他領域,包括運用內部語言監(jiān)控認知過程,通過語言表達內容以及認知過程中的情感等。例如在社會活動領域中,幼兒接觸、學習民族和節(jié)日等名稱,理解類似“勇敢”、“誠信”這樣一些道德術語;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學會用相應語言“悠揚”、“雄壯”等描述歌曲,通過大量吟唱歌詞積累許多精練、優(yōu)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在散文《秋天的雨》一文中,幼兒已有對秋天的認識:“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著,它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秋天的雨,像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她把黃顏色給了銀杏,紅顏色給了楓葉,黃色給了田野……”通過散文,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教師可提問幼兒:“你們聽了這篇散文有什么感受?”孩子們就會踴躍說出了自己對散文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想法,并且將語言活動中的經(jīng)驗遷移到社會、美術等新的情景。這樣既能鞏固強化已有的語言經(jīng)驗,又能獲得其他領域的語言經(jīng)驗,從而進一步理解概念內涵,擴充、修正自己對事物的理解。
五、突破固有教育模式,提高幼兒綜合表達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是注入式,這是由于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后模仿說。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但如何運用并且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卻考慮不多。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fā)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做到舉一反三。幼兒會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較高級的綜合表達能力。并且在較高級的綜合表達中,可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就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fā)展,又促進了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例如上《有趣的香蕉》一課時,教師給小朋友講述完故事后,可讓小朋友觀察彎彎的香蕉放置不同時像什么,小朋友會說:“像月亮,像鉤子,像彩虹,像小橋……” 這時教師就適時引導幼兒講述想象出的有趣故事。讓幼兒在剝香蕉的過程中觀察香蕉的變化,品嘗香蕉的過程中,講述香蕉的味道。通過觀察,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在活動中,伴隨著幼兒動手、動腦,培養(yǎng)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能力也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幼兒對周圍事物經(jīng)常保持主動、積極的情緒,求知欲旺盛,愛動腦筋思考,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從事物間的聯(lián)系中,初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概括,發(fā)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
另外,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注意采取綜合教育手段,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如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后,教師可協(xié)助幼兒用橡皮泥、紙等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如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shù)取W龊煤?,讓幼兒邊講故事邊情景表演,教師進行指導和提示,可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及思維力。
六、結語
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時,尊重和掌握他們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是前提,在此基礎上緊密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變得主動、活潑,并拓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擴大、加深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經(jīng)過這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