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蝸居》是一部連續(xù)電視劇,播出后以其關懷民生,尖銳提出住房問題而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熱評。它的平均8%的超高收視率,更打破了北京地區(qū)收視率的紀錄。然而,《蝸居》突然停播,在電視界和廣大觀眾中間引起強烈不滿。這就是《蝸居》事件?!段伨印肥录且黄稹皺M加干涉”的文藝事件!《蝸居》的“得”正在于它的總體思想傾向是好的,藝術水平也是高的;《蝸居》的“失”在它的“淺”。
關鍵詞:《蝸居》;事件;爭議;得失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11-0126-03
《蝸居》是一部連續(xù)電視劇,播出后以其關懷民生,尖銳提出住房問題而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熱評。它的平均8%的超高收視率,更打破了北京地區(qū)收視率的紀錄。然而,《蝸居》突然停播,在電視界和廣大觀眾中間引起強烈不滿。這就是《蝸居》事件?!段伨印肥录且黄鹗裁葱再|的事件?《蝸居》事件發(fā)生后評論界有何等反應?究竟怎樣恰如其份地評價《蝸居》?本文將探討這三個問題。
一
《蝸居》電視連續(xù)劇是根據(jù)六六女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①,已經(jīng)廣電總局審查通過。《蝸居》電視劇播出后好評如潮。沒想到廣電總局管理司司長李京盛發(fā)言表示,某些電視劇價值導向錯誤,接著直批《蝸居》:“有很大的負面社會影響,靠性,靠官場腐敗,靠炒作來吸引眼球?!贝搜砸怀?,北京電視臺隨即停播《蝸居》。但是,時代不同了,《蝸居》并不因為李京盛司長的一言否定、北京電視臺的停播而銷聲匿跡,反而在網(wǎng)絡和碟店里大熱?!段伨印吠2ゲ痪茫?010年全國人代會和全國政協(xié)會召開,住房問題成了熱門話題?!拔伨印币渤闪艘粋€新的流行名詞。特別是在2010年2月27日下午,溫家寶總理在接受中國政府網(wǎng)和新華網(wǎng)的聯(lián)合采訪時,提到他全家當年在天津曾“蝸居”過的房子,因此,溫家寶總理深深懂得“蝸居”的困境。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2010年3月接受記者采訪談樓價問題時說,他看過電視劇《蝸居》,反映部分年輕人住房非常困難的情況。他推薦其他官員觀看,看了《蝸居》可以親身感受到上海老百姓的心境。《南方周末》報則把《蝸居》列入“年度致敬文化原創(chuàng)榜”。廣大群眾、高層領導、輿論媒體都肯定《蝸居》是一部好電視劇。
說《蝸居》“靠性,靠官場腐敗,靠炒作來吸引眼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完全是“莫須有”的罪狀。《蝸居》中有些對話,有些場景涉及“性”,但都無傷大雅。然而,2007年在全國上映的電影《色·戒》,做愛場景長達數(shù)分鐘,真正地在誨淫,請問管理司當時為什么不管呢?更不要說《色·戒》是一部反愛國主義的影片,贊頌漢奸有“人性”,誣蔑愛國女志士在被漢奸蹂躪后反而愛上了漢奸,李京盛先生當時又為什么不作任何批評呢?再說“靠官場腐敗”“來吸引眼球”,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蝸居》揭露房產(chǎn)開發(fā)商與貪官勾結,抬高房價,緊扣《蝸居》對現(xiàn)實問題焦慮的主題,順帶反一下腐敗,怎能說是“靠官場腐敗”“來吸引眼球”呢?按照這一邏輯,誰揭露腐敗,誰就是“靠官場腐敗”“來吸引眼球”;等于禁止在文藝作品中反腐敗,這一邏輯站得住腳嗎?“靠炒作”“來吸引眼球”,更是無中生有?!段伨印凡コ龊?,因其藝術內(nèi)容密切關注民生,觀眾相互轉告,造成了超高收視率?!段伨印凡]有搞什么“炒作”。至于播出成功后,媒體自愿宣傳也很自然,這和有些電影、有些電視劇花費幾百萬、上千萬資金蓄意“炒作”,企圖造成轟動效應,是兩回事。說《蝸居》“有很大的負面社會影響”,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溫家寶總理由《蝸居》談到他當年居住的“蝸居”;俞正聲把《蝸居》推薦給其他官員看,這是“負面影響”嗎?廣大觀眾看了《蝸居》后,通過不同途徑希望政府早日解決住房問題,是“負面影響”嗎?總之,上述批判《蝸居》的這些霸權話語是強加在《蝸居》身上的,不過是禁播《蝸居》的借口而已。
1979年鄧小平同志在文代會上致辭:“寫什么和怎樣寫,只能由文藝家在藝術實踐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決。在這方面不要橫加干涉。”《蝸居》既已經(jīng)廣電總局審查通過,為什么管理司又來“橫加干涉”呢?豈不是一步倒退了三十年?實在使我難以理解。簡言之,《蝸居》事件是一起“橫加干涉”的文藝事件!
二
《蝸居》事件發(fā)生后,評論界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在總的方面肯定《蝸居》,同時也指出《蝸居》存在的不足之處;另一種聲音是基本否定《蝸居》。但前一種聲音是強音,在評論界處于主導地位;后一種聲音是雜音,只見之于個別文章。張宗偉說:《蝸居》“不僅將矛頭指向百姓最為敏感的‘買房’話題,而且對當下不少社會熱點均有所指涉”;“以《蝸居》為代表的‘民生劇’之所以引起觀眾如此空前激烈的關注與討論,究其本質,是因為它比較真實地展現(xiàn)了當代人尤其是70后、80后社會群體當下的生存困境!”②祝東力說:《蝸居》“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是因為它直接觸動了我們時代的那個框紐和關節(jié)點——這個框紐和關節(jié)點牽動著中國社會各利益集團,并多向度地聯(lián)結著民生、經(jīng)濟、金融、社會和政治等諸多方面”③。何吉說:《蝸居》“以罕見的直面‘現(xiàn)實’的品質,激起了觀眾對自身所處‘現(xiàn)實’的自我反思”④。有些批評很尖銳,但他們都是在基本肯定《蝸居》的前提下提出批評的?!段伨印肥录搀@動了澳門特區(qū)媒體《澳門日報》,先后發(fā)表三篇文章評論《蝸居》,熱情贊賞《蝸居》的“逼近生活、真實反映社會矛盾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揚子晚報》則在“時評”中指出:李京盛否定《蝸居》的意見“是代表個人還是代表電視劇管理司?”“為什么中國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總是埋頭于歷史的故紙堆,而不愿抬起頭來關注現(xiàn)實,關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⑤限于篇幅,《蝸居》事件發(fā)生后仍然肯定或基本肯定《蝸居》的評論,就不一一引述了。
《蝸居》事件發(fā)生后,基本否定《蝸居》的評論也有,但很少。有人對李京盛的《蝸居》“價值導向錯誤”作了極端化的演繹,認為,《蝸居》玩的并不是敘事游戲,而是一種在故事情節(jié)上的價值游戲,故事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價值取向間來回搖擺,“如果一部有強盜的作品引導觀眾向強盜認同,一部有竊賊的作品引導觀眾向竊賊認同,所有罪犯的作品都讓觀眾向罪犯認同,那我們頭頂上價值的天空將是一片黑暗”⑥。然而,看過《蝸居》電視劇的觀眾,誰也不會向罪犯宋思明的價值觀認同,甚至也不會向宋思明的情人郭海藻的價值觀認同,因此這種批評純粹是無的放失,與實事求是距離十萬八千里。
三
在對《蝸居》事件和事件發(fā)生后評論界對《蝸居》的爭議作了如上述評以后,我再對《蝸居》作出評價,既講《蝸居》的“得”,也講《蝸居》的“失”。
一部電視連續(xù)劇幾十集,即使一集有一個缺失,挑剔起來、累計起來也有數(shù)十個缺失。但是,決定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意義和價值的,不是它的個別細節(jié)和人物對話中的個別欠妥話語,而是它的總體思想傾向和藝術水平。《蝸居》的“得”正在于它的總體思想傾向是好的,藝術水平也是高的。
第一,《蝸居》實際上充當了無房戶、缺房戶以及雖然用貸款買下了住房卻成了“房奴”的弱勢群體的代言人,它為他們請命,為他們呼吁,希望政府盡快解決底層民眾的住房問題,因此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
第二,從客觀社會效果看,《蝸居》播出后已得到國家和地方的高級領導的重視,他們都承諾要在他們的任期內(nèi),努力解決(至少部分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
第三,在藝術上,它不搞莫名其妙的、誰也看(聽)不懂的、機械照搬的洋玩意兒,而是以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取勝,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xiàn)形式取勝?!段伨印返膶а蓦A弢在這方面功不可沒。
《蝸居》有此三大成就,表明它在思想傾向上和藝術水平上,從總的方面看,它是成功的,這就是它的“得”。
《蝸居》的“失”在哪里呢?就是它的“淺”。
我國房價如此之高,北京達四萬元/平方米,上海、深圳、廣州達三萬元/平方米,南京、杭州達兩萬元/平方米,平民百姓和一般“白領”確實買不起住房。住房問題也因此成了底層民眾的民生大問題。原因何在呢?
《蝸居》通過場景、場面、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作了回答:我國的住房問題是由于不良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和貪官污吏相勾結,因而把房價哄抬上去的。責任在不良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和貪官污吏。這個答案對不對呢?對,但太膚淺了。說它對,是因為不良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和貪官污吏勾結,求取高利、暴利和巨額賄賂,確實是造成高房價的一個重要原因。貪官們把房地產(chǎn)作為投資商品;不良的房地產(chǎn)商向貪官們行賄,必然造成我國特有的超高房價。但《蝸居》所揭示的高房價成因,不過是最淺層的回答。
如作進一步的探索,我國房價奇高,還因為拍賣土地收入、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和房建商的稅收已成了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像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與土地有關的收入已占財政總收入的40%以上。即使是沿海中小城市,土地收入也占了財政總收入的20-30%。在如此情況下,地方政府豈能甘心情愿讓土地出讓價降低,讓房價降低?一旦土地出讓價降低,房價降低,他們的命根子也就處于險境了。所以地方政府對于國家2010年的土地新政、房屋新政,常常是陽奉陰違,或上有政策我有對策,實際上并不執(zhí)行。所以,到2010年5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繼續(xù)上揚,同比上漲了12.4%。《蝸居》所涉及的房價高的深層次原因在這里?!段伨印穼Υ藷o所觸動,可見其“淺”。
如果再進一步探索的話,我國的特殊國情也決定了決策高層下不了決心徹底解決房價問題。我國大陸有13.7億人口,如果不保持GDP年增長8%的發(fā)展速度,就業(yè)問題、國民收入提高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就不可能有效解決。社會穩(wěn)定這一大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所以,鄧小平說,發(fā)展是硬道理。但是,要保持年增長8%的增長率,那就不能讓土地價格、房產(chǎn)業(yè)和房屋建筑業(yè)的GDP下降。因為,房產(chǎn)業(yè)和房屋建筑業(yè)是我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另一支柱產(chǎn)業(yè)為汽車業(yè)),房產(chǎn)業(yè)和房屋建筑業(yè)上去了,或至少維持8%的增長率,鋼鐵業(yè)(鋼鐵是房產(chǎn)業(yè)和房屋建筑業(y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建材業(yè)也上去了,就業(yè)率也上去了,社會也就穩(wěn)定了。反之,不只鋼鐵業(yè)、建材業(yè)GDP下降了,工人就業(yè)率下降了,社會也就可能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所以,近幾年來中央的房屋新政,只能是治標,并不對地方的土地財政作根本性的改革。地方政府少了這么一大塊土地財政,政府就運轉不起來,決策高層不能不顧忌到這個大問題。所謂“投鼠忌器”,也就在這里。億萬中國民眾應該了解中國的這一特殊國情,對決策高層的左右為難、進退兩難也應有所體諒,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找到各方面(貪官污吏和不法房地產(chǎn)商、不法建筑商除外)都能接受的上上之策,才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房價高的問題?!段伨印穼@一更深層次的問題,連想都沒有想到,更不要說作藝術的表現(xiàn)了。我說《蝸居》“淺”,更指房價高這一更深層次的原因,它沒有作絲毫觸及。
當然,《蝸居》是文藝作品,不是“論住宅問題”,不是著作。但是,恩格斯說過:他從巴爾扎克的作品里“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yè)的歷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和統(tǒng)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因此,我們可以從高標準、嚴要求地對《蝸居》指出它的“失”。由于《蝸居》藝術內(nèi)容的“淺”,也就影響了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通俗有余,厚度不足。不過,話還得說回來,在當今宮廷、王朝電視劇充斥熒屏的情況下,《蝸居》能夠有這樣的三“得”,已經(jīng)“得”大于“失”,值得我們對之贊賞不止了。
注釋:
① 六六:《蝸居》,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
② 張宗偉:《語境與文本:2009年國產(chǎn)電視劇熱點述評》,《藝術評論》2010年第2期。
③ 祝東力:《〈蝸居〉及其時代處境》,《藝術評論》2010年第3期。
④ 何吉:《“這一代”的宿命》,《藝術評論》2010年第3期。
⑤ 晏揚:《批〈蝸居》低俗是把電視劇逼向故紙堆》,《揚子晚報》2009年12月12日。
⑥ 賈磊磊:《問題作品的消極快感與當代中國現(xiàn)實社會的心理裂變》,《藝術百家》2010年第2期。
作者簡介:陳遼,男,1931年生,江蘇海門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江蘇南京,210013。
(責任編輯 劉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