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興八首》是杜甫七律組詩中的佳作,在結(jié)構(gòu)上相當完整,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以憂念國家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州的秋日蕭瑟,詩人晚年貧病纏身,孤舟飄泊,關切國家安危的沉重心情為基調(diào)。全詩在巨大的時空交錯中,將夔州與長安聯(lián)接起來,表達故國平居之思,又將昔日繁華勝境與今日的蕭瑟凋敝連接起來,形成強烈的對照,表達詩人撫今追昔的感慨。
[關鍵詞]秋興八首;結(jié)構(gòu);特點;藝術成就
一、寫作背景及其思想內(nèi)容
《秋興八首》是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的一組七言律詩,是年杜甫55歲,旅居于夔府?!芭d”讀去聲,猶“感興”,“遣興”之意,題目取自潘岳的《秋興賦序》:“于是秋也,遂以名篇”。杜甫出生在一個時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受的教育與熏陶,是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非常關注。他曾多次在詩中表示過“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之類的心跡。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墒?,事與愿違,“安史之亂”雖與763年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wěn)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nèi)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zhàn)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jù),對朝廷構(gòu)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歷經(jīng)流離,備嘗艱辛,身心憔悴不堪?!安槐欢嗄昀渌畦F”(《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過懶從衣結(jié),頻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齒半落左耳聾”(《復陰》)、“緩步仍須竹杖扶”(《寒雨朝行視園樹》)、“窮愁但有骨”(《王閬州筵酬十一舅》)等詩句,即是他在此期間處境窮困和心境凄慘的真實寫照。他日夜想回歸故鄉(xiāng),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愿望。寫此《秋興八首》時,他已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八首》這組詩。
《秋興八首》皆以秋遣興,八章相互貫帶,有周密的構(gòu)思,篇中的“每依北斗望京華”,“故國平居有所思”是其總旨。作者從夔州秋景說起,憶盛時京華往事,感念生平遭際,抒寫自己晚年漂流離得的凄涼心境,情感悲烈,寓慨深沉。當時蜀地戰(zhàn)亂不停,詩人年老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自然愁苦寂寞,適逢秋分蕭瑟之時,不免觸景傷情,心有感懷,故以秋興為名,記錄時代苦難,羈旅之感,故國之思,平民之憂。這時的杜甫潦倒多病,孤身一人,面對國家由盛而衰,也“無力振乾坤”但他的心卻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京城長安。因為杜甫關心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整個國家的盛衰興亡,所以在《秋興八首》中對長安的描寫以大去處如曲江,昆明池為旨歸,來表達詩人對長安故國的思戀之情?!肚锱d八首》為杜甫慘淡經(jīng)營之作,或寄情含景,或借古喻今,或直斥無隱,或欲說還休,來表達詩人此時的憂國之思。
二、結(jié)構(gòu)特點
《秋興八首》的結(jié)構(gòu),從全詩來說,八首之中,難為軒輊,而以長安一首為過渡。前三首詳夔州而略長安,后五首詳長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長安,后五首則由思長安而歸結(jié)到夔州,在夔州的處境,前三首由現(xiàn)實走向回憶,后五首由回憶回到現(xiàn)實。至各首之間,則以首尾相銜,雖云八首,實則一篇。
王嗣奭曰:《秋興》八章,以第一起興,而后章具發(fā)隱衷,或啟下,或承上或互發(fā),或遙應,總是一篇文字。又云:首章發(fā)興四句,便影時事,見喪亂凋殘景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國心,乃畫龍點睛處。至四章故國思,讀者當另著眼,易家為國其意甚遠。后面四章,有包括與其中。如人主之荒淫,盛衰依伏,景物之繁華,人情之佚豫皆能招亂。平居思之,已非一日,今漂泊于此,只有頭白低垂而已。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盡言,人當自得于言外也。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聯(lián)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lián)傾訴思鄉(xiāng)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xiàn)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章法上,“叢菊”暗承首聯(lián)“玉露凋傷楓樹林”所隱示的季節(jié)特征,“孤舟一系”則由頷聯(lián)“江間波浪兼天涌”生發(fā)二處,呼應巧妙而針線綿密。尾聯(lián)則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huán)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jié)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fā)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lián)的內(nèi)在聯(lián)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zhuǎn),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坝衤兜騻麠鳂淞?,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此四句正如王嗣奭所言“首章發(fā)興四句,便影時事,見喪亂凋殘景象。”而“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蓖跛脢]所言“乃其悲秋心事?!本驮姷恼w來說“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p>
《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事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此篇前六句敘長安時事,身慨時局變遷,邊境紛擾,朝政日非。第七句一筆陡轉(zhuǎn),歸到自身,“帶定‘夔’‘秋’,不脫題面?!薄捌呔涠溉唤尤?,得此一振,全篇具為警策。言外實含比興意?!钡诎司溆肿匪脊蕠拢乩U首聯(lián)“長安”、“百年”,撫今思昔,不勝世事身世的悲感?!鞍司浣Y(jié)本章而起下四章之意?!笨偣舶司湓?,完成了時空的跳躍和意向的跨越,又尺幅千里之勢。
此首被看作是八首的樞紐,前三首多就夔州而言,此以下五首多久長安而言,由第一首的“故國”,第二首的“京華”,第三首的“五陵”,一步步的將讀者引向長安,因此并不覺得突兀。黃生曰:“下四章,皆故國事,特詳言之以舒其悲感耳?;蛑^寓譏明皇神仙游宴武功之事,是猶其人方痛哭流涕,而誣嬉笑怒罵,其情也哉。”
《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這首詩寫渼陂舊游之樂,是為所思之四,前三首所思蓬萊,曲江,昆明,皆屬朝廷之事,此則個人游賞,故放在最后做收場?!袄ノ嵊拮藻藻疲祥w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此六句皆言長安,“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贝硕涫諝w自身作結(jié),并總結(jié)八首。今日頭白低垂,想往過去長安繁盛生活,有不堪回首之感。兩句為此首的總結(jié),亦系一組八首的總結(jié)。
三、《秋興八首》的藝術成就
張綖曰:《秋興八首》皆雄渾豐麗,沉著痛快,其有感于長安者,但極摹其盛,而所感自寓其中。徐而味之,則凡懷鄉(xiāng)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與夫外夷亂華,小人病國,風俗之非舊,盛衰之相尋,所謂不勝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卓哉一家之言,悠然百世之上,此杜子所以為詩人之宗仰也?!肚锱d八首》是杜甫七律組詩中的佳作,全詩在巨大的時空交錯中,將夔州與長安聯(lián)接起來,表達故國平居之思,又將昔日繁華勝境與今日的蕭瑟凋敝連接起來,形成強烈的對照,表達詩人撫今追昔的感慨。“夔州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這一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正是詩人憂國傷時的心靈寫照。澤州陳冢宰廷敬曰:《秋興八首》,命意煉句之妙,自不必言,即以章法論,分之如駭雞之犀,四面皆寬,合之如常山之陣,首尾呼應。前人皆云李如《史記》,杜如《漢書》,予獨謂不然,杜合子長、孟堅為一手也。黃生云: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jié)聚之所作也。
參考文獻:
[1]《李杜詩學》楊義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杜甫詩選注》蕭滌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3]《杜甫選集》鄧魁英聶石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
[4]《唐人律詩箋注集評》陳增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5]《杜詩詳注》卷十七中華書局仇兆鰲
[6]《全唐詩簡編》高文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7]《錢注杜詩》錢謙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4月
作者簡介:于莉(1978—),甘肅臨洮人,古代文學專業(yè),學歷: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