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的實踐到多國的實踐,這豐富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它的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給教育工作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歷史局限性;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概述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概念。
廣義地講,科學社會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狹義地講,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資本主義并改變資本主義,分析和研究社會主義并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科學。它所涵蓋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制度。它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科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茖W社會主義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斗爭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科學。它不僅研究社會主義社會,而且還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是以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這兩個社會作為研究客體,當然也包括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國性過渡時期和世界性過渡時期在內。
社會主義認識史上有三次歷史性的飛躍。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孔子、柏拉圖,到傅立葉、歐文等人,他們都是空想主義者,不可能實現他們的理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社會主義才從空想發(fā)展到了科學。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的實踐到多國的實踐,這豐富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第三次歷史性飛躍——通過改革,各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
(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歷史局限性。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有歷史局限性的:①預測的前提有的不盡科學。認為爆發(fā)社會主義革命的2個前提必不可少:一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成熟,二是工人階級人數占到人口的絕大多數??墒牵聦嵅⒉皇沁@樣。②預測的前景中夾雜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里沒有商品,沒有國家等。③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的國家政權建設原則,理論過于抽象,重在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論述偏少。
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局限性產生原因。
第一,客觀上。缺少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當時,工人運動的實踐非常有限。第二,主觀上。人的認識難免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恩格斯說:“我們只能在歷史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p>
(二)局限性帶來的啟示。
第一,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痹谥袑=虒W工作中,我經常發(fā)現很多老師喜歡用興趣、熱情去解決成績難以提高的問題,這樣做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成績提高就快。我根據學生實際,幫助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告訴他們要扎實讀書,用心去讀,然后好好地揣摩、摸索各科學習訣竅,比如說化學要注意觀察反應現象,藥理要注意概念和分析,護理要注意場景和細節(jié),英語單詞要在運用中去記……學生們開始也許不得要領,但當他們在實踐中熟練掌握了這些方法后,成績提高就快了。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是一個理論性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何才能將它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就需要實事求是的分析和思考。我在理解班級活動的主題和目標時就受到該理論的很大啟發(fā)。要提升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的教育價值,就必須找到班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需要”,從中提煉出適合的活動主題,確定符合學生需要的活動目標。過高或過低的活動目標都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只有高于學生發(fā)展的現有水平且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活動,才能讓學生在挑戰(zhàn)中獲得發(fā)展。所以,我必須通過觀察學生、分析其行為表現,綜合分析近期學生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反映出的共性問題,來發(fā)現值得探討的主題。這既包括需要防備的問題,如迷戀網絡游戲、厭學、住校生行為不夠規(guī)范等,也包括值得鼓勵的發(fā)展方向,如加強與學生、家長和任課老師的溝通,合理利用網絡來幫助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和課程學習等。
第二,與時俱進。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同樣的,教育教學中,也要把握時代脈搏,不能重復老一套。比如在組織主題活動的時候,要從學生成長需要的角度考慮,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與其發(fā)展密切相關的事情,從中發(fā)現值得關注的活動主題。這樣的主題包括學生感到疑惑、迷茫,需要進一步堅定信念、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后的誠信問題、環(huán)保問題等,還包括學生感到新鮮、希望了解或嘗試的社會生活內容,如志愿者服務、廣告人的生活狀況、青少年對流行音樂的感受等。如果學校有整體性的德育教學活動部署,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選擇班級活動主題,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生活,與時俱進。我不贊成機械地根據上級安排來確立班級活動主題,也不贊成把主題活動內容程式化,不管是什么時代、什么層次的學生都一成不變,一屆屆沿用下去。這樣的“教條主義”會造成很多不良的效果。
第三,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看待?!薄翱茖W”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豐富和發(fā)展,不像“宗教”不可懷疑,要人們無條件頂禮膜拜。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許多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自覺不自覺所形成的“范式”?!胺妒健庇泻芏嗪x,在管理學中指管理者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規(guī)則體系。班主任在工作中常見的范式有:“恩威并用”式、“苦口婆心”式。經過我長時間的實踐,發(fā)現“恩威并用”式一開始管用,可時間長了,程序化的批評教育只會使學生麻木?!按蛞话糇?,給一顆糖”的工作“套路”,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棒子”之后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回味”,而不能緊接著就給“糖果”,“傷疤”足夠疼了,才會讓他記住教訓。“苦口婆心”式的教導往往用父母辛勤的付出和對孩子的殷切期望來“語重心長”地與學生交流,希望學生感念父母恩德,把心思用在學習上;或者用不好好學習就沒有好的前途以及現在的就業(yè)形勢如何嚴峻等嚇唬學生,讓學生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認識到除了認真學習沒有其他出路。感恩教育,對于90后的學生早已聽得麻木,他們多在被寵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父母的付出被視作理所當然,很難用說教就打動他們;前途對他們而言更是渺茫的東西,那遙遠的東西讓現在的他們感悟,無異于隔靴搔癢。
所以,教育這門科學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教育對象的改變而不斷變換的,班主任們以前屢試不爽的“范式”現在需要變通改進。在方式上我也可以不按套路出招,今天采取恩威并用,明天不妨來個“霹靂天驚”,后天再來個“圍魏救趙”。多變的手法自然會讓對批評有免疫力的學生防不勝防。面對面地與學生交流方式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自從與學生開始了無聲的書面交流或QQ聊天以后,我發(fā)現許多學生不愿意當面袒露的問題借助紙張等無聲的媒介能夠告訴我。這樣,我就可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一些問題,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滲透為人處世的指導。
教育理論和方法是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豐富和發(fā)展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從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重新審視和思考了我的一些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和不足。我想,要不斷探尋教育規(guī)律就必須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做到更新觀念、拓寬途徑。
參考文獻:
[1]高放,李景治,蒲國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洪漢鼎.論實踐智慧[J].北京社會科學,1997(3):8-11.
[3]張汝倫.歷史與實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趙潔,女,河南人,漢族,洛陽衛(wèi)生學校英語教師、學生科干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