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的都市生活,催生了很多以前聞所未聞的病,“性早熟”就是其中一例。據(jù)《羊城晚報》報道,兒童性早熟的狀況日益普遍。一項調(diào)查顯示,廣州孩子青春期來臨平均在11歲左右,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普遍提前了兩年。而廣州兒童“性早熟”發(fā)病率也由10年前的0.5%升至1.3%,并有上升趨勢。
據(jù)了解,兒童性早熟成因很多,除了飲食、營養(yǎng)、環(huán)境等因素之外,言情片也會“催熟”孩子,有關專家認為,目前研究對此還沒有定論,不過如今小孩有豐富的渠道接受各種各樣的性信息,小孩過早從影視里接觸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齡的行為畫面,應該說不利其成長。
專家說話是謹慎的,留有余地。但孩子的所見所聞影響心理,心理再影響生理,是大體符合邏輯和經(jīng)驗的。筆者還從一篇醫(yī)學文獻上為專家的話找到佐證,該文獻說:“長期電影、電視中不良鏡頭的刺激,導致兒童過早、過多不適當?shù)亟佑|性知識,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過早啟動,內(nèi)分泌功能出現(xiàn)紊亂,也是誘發(fā)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原先以為過早地接觸情愛類的文藝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會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現(xiàn)在看來,對身體發(fā)育也會有影響。后果很嚴重,家長很生氣。但生氣歸生氣,辦法還真是不多。正如那些導致孩子性早熟的環(huán)境、食品無從防范之外,那些有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的“精神食品”也令家長手足無措。電影還好說,問題在于電視,只要打開電視,情呀、愛呀,包括一些性呀,鋪天蓋地,想躲也躲不及,除非讓孩子徹底不看電視。但電視現(xiàn)在又是孩子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閱歷、了解社會的窗口,不讓孩子看電視,同樣不利于孩子成長。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