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提問,它就像我們的眼睛,引領(lǐng)著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前進。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怎樣問的有藝術(shù),便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guān)鍵詞]教學藝術(shù);課堂氣氛;解決問題方法
一、解決內(nèi)容的問題
我們的提問要有重點,要有系統(tǒng)性,每堂課都有一個中心,我們的所有問題都應(yīng)該為它而服務(wù)。這就要求我們課前認真鉆研教材,仔細研究問題。有利于課堂重點展開的保留,不利于課堂重點詮釋的刪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場面,老師一問到底,滿堂問.把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民意調(diào)查.其實,這樣做不僅削去了提問的作用,而且還讓學生對課堂,對老師產(chǎn)生厭倦心理。
問題要意思明確,言簡意賅。我們提問的對象是學生,在聽力理解方面還有所欠缺。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聽到提問,有所疑,有所思,從而有所得。如:在教學《小鷹學飛》一課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小鷹學了幾次飛?”“小鷹有沒有學得會?”“會飛有沒有一定的尺度標準?”
問題的難度要適中,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讓學生“跳”的跳板,就是教師為學生設(shè)計的思考階梯。階梯設(shè)計得好,就便于學生開動腦筋,教學的預期效果就容易出來。教師的提問應(yīng)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解決方式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方式應(yīng)是多樣的??梢约僭O(shè),可以錯問,可以同學間互相問,還可以學生問老師。但是,任何一種提問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靈丹妙方,都有它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我們只有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設(shè)計提問,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才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一)假設(shè)法
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有些問題,學生無法身臨其境。此時,我們就可以用假設(shè)法進行提問,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置于文章的角色中,來體驗作者寫作意圖,開掘文章中心,或就文章內(nèi)容延深做出合理的想象,挖掘出新意,增強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教學《青蛙看?!芬徽n中,可以設(shè)計這樣的問題“假如你就是那只青蛙,剛到達山頂會怎么想呢?”當然,在這之前還可以讓學生先演練。
(二)錯問法
大家都知道,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之中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學生并不都是保持長久的亢奮狀態(tài),也有不積極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故意露出差錯,讓學生為之一怔,創(chuàng)造矛盾來調(diào)控課堂氣氛。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在教到第二次找茬是,問:“小羊也是個嚼舌頭的東西,還說被人的壞話呢,真該死!”學生為之一怔,緊接著反駁到“小羊沒有說壞話呀?”“為什么呀?”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課堂之上,并在積極主動地狀態(tài)下學習知識。
三﹑解決時機的問題
在教學中,提問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的訓練,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提問必須抓住時機,相機誘發(fā),使提問收到應(yīng)有的教學效果。一般說來,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在學生想知而又不知之時
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總是新舊相連的。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舊知識的支撐。。每個學生都有探求知的愿望。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處于一種想知道,但是憑現(xiàn)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把舊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開始,以故引新,以舊啟新,新舊相連,不斷拓寬知識的內(nèi)容。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當學生遇到困難、發(fā)生矛盾時,思維就開始了。這時老師用問題來指引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作一個旅行。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體驗到一個個成功的快樂。
(二)在課堂氣氛高漲噴發(fā)之時
課堂如一部戲劇,每一堂都有高潮的地方。那我們怎么讓這個高潮充實而又有力道呢?提問就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何為氣氛高潮,就是學生情緒高漲。那么,怎么讓學生的情緒高漲呢?只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一個個適時而恰當?shù)膯栴},一個個成功而精彩的回答,一句句肯定而富有哲理的賞識話語,讓同學們歡呼雀躍。如,我聽到一位教育名家課堂中的這樣一個片段。
師:好吧,詩歌展示會馬上就開始了。哪個是第一個大膽的小詩人,請上臺來展示自己的作品。有老師的幫助,你們不要怕?。ㄒ唤M學生上來)你們選擇的話題是什么?
生:南寧甘蔗多。師:(走近生,很親切地引導學生說)南寧什么多,甘蔗多。一棵甘蔗連兩棵,兩棵連三棵,三棵連一大串。
生:南寧的西瓜多。
師:老師愛吃西瓜。
生:千個西瓜萬個西瓜。
師:(笑)吃得小朋友的肚子圓又圓。
四﹑解決對象的問題
課堂上,我們提問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我們的問題應(yīng)該為學生而設(shè)。在設(shè)計問題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教材的重難點,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反映能力。如:在《鄉(xiāng)下孩子》一刻鐘,如簡單提問“鄉(xiāng)下孩子還會有哪些趣事?”那就我們班而言,大部分同學會目瞪口呆,腦子一片空白,仿佛這些跟他們不著邊際,但如果把問題問得小一點,簡單一點“鄉(xiāng)下孩子摘野花干什么呀?”“鄉(xiāng)下孩子放鴨子會怎樣?”或許他們更主動積極些。
當然,也不排除課堂上設(shè)計一些針對部分學生的拓展題,但這種要少,用時要短。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技能之一,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恰當?shù)奶釂枺軉l(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秦慧,南通市竹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