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試圖從情感入手,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環(huán)節(jié)的經(jīng)驗技巧,認為語文教師關鍵在于抓住情感這一鑰匙,向外發(fā)掘閱讀素材的情感因素,向內發(fā)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共鳴、情感抒發(fā),才能真正過好朗讀關。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情感
教學活動是具有強烈情感因素的行為,尤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朗讀環(huán)節(jié),情感更是貫穿始終的關鍵,情感是其中的潤滑劑、催化劑,是教學的起點又是目標。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就要抓住情感這一鑰匙,向外發(fā)掘閱讀素材的情感因素,向內發(fā)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共鳴、情感抒發(fā),才能真正過好朗讀關。筆者將近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略作總結,以拋磚引玉。
一、情動而辭發(fā),發(fā)掘閱讀素材的情感因素
我們的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它不但體現(xiàn)出課文鮮明的時代氣息和豐富的文化內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課文注重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引導孩子們在認識周圍社會和大自然的同時,去體驗一種叫做“愛”的情感因素,而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孩子漸漸懂得了愛祖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生活……因此,當新的教材以這種人性關懷的深刻內涵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時,我們只有好好把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教學中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這是新教材賦予語文教改的最大財富。
二、披文以入情,帶領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一)范讀啟情,帶領學生深入課文情境
“范讀”是教師進行朗讀訓練指導的常用方法。“范讀”要成為一種朗讀的訓練藝術,就必須充分發(fā)揮范讀的作用,以范讀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從“范讀”中去思索、鑒賞、揣摩,達到范讀啟情的目的。古羅馬一位詩人曾說:“只有一條路可以打動人的心,就是向他們顯示自己首先被打動。”如果教師沒有被文本感動、打動,談何學生的真情流露。其次,教師有了情,才能在課堂上以情喚情,以情激情。應該有講到激動處,激情飛揚;講到憤慨時,扼腕長嘆的教學狀態(tài)。
當然,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在課堂中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
(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的多元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闭嬲膶υ拺撌菍υ捴黧w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課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積累,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儲備,使學生對言語對象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體悟,產生共鳴。
教學時,要讓學生進入角色,在朗讀時,既要摹擬原角色的語氣,又要摹擬腔調,既摹擬他的神態(tài),又摹擬他的動作,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船長》一文中,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哈爾威船長與機械師有一段非常精練的對話,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移情體驗,進行這樣的設想:在當時萬分危急的境況下,假如你是乘客,你的感情是怎樣的?孩子們立即根據(jù)自己曾有過被困體驗,想到:情況危急,人人都想逃離即將沉沒的客輪,場面混亂,說話急促。再引導學生:哈爾威船長說話急促是因為慌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哈爾威.船長的決定關系到61個人的生命,他發(fā)出命令時必定威嚴,朗讀時還應凝重有力。很快,再一次朗讀時孩子們儼然成了鎮(zhèn)定自若的船長,發(fā)出命令急促而有力度。隨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分小組角色扮演進行表演,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對話中,學生已充分融入了課文中的情境,自然能在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真正做到情動而辭發(fā)。
通過這樣的朗讀,使學生的思維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文本,產生與作品主人公零距離的對話與心靈的溝通,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生情的境界。
(三)情感共鳴,抓住情感共振的閱讀細節(jié)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而入情?!崩首x既是一種把書面語言以聲音表達出來的言語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講究咬音吐字、表情達意的言語藝術。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調動學生感覺、知覺,對表情達意比較深刻的詞句、悉心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處,體會作者的情懷,深入理解蘊含的意思,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鳴。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文,語言樸實無華,真實感人。在朗讀訓練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這次保衛(wèi)戰(zhàn)的重要意義,了解抗洪戰(zhàn)士的錚錚鐵漢本色,品味抗洪戰(zhàn)士的內心世界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然后抓住文中描寫連長的這一段落反復朗讀,談談連長為什么要大聲說:“來不及了!”再從連長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來體會細節(jié)。學生從中不但想象到當時的形勢千鈞一發(fā),而且深刻體驗到連長真是條錚錚鐵漢!為他舍己救人、不怕犧牲的崇高品質所感動,激起了學生的情感的共鳴。
(四)獨抒性情,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多元理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讀者總是要從自己特有的個性特征出發(fā),對文本作出與眾不同的感悟和理解,這就必然造成對內容理解的多元性,即個性差異性。同樣,情感朗讀也需要以尊重和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曾看到趙景瑞老師談學生對《尋隱者不遇》一詩的理解。有些學生在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時,邊讀邊搖頭,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詩人失望的情緒;有些學生則邊讀邊點頭,因為他們覺得隱者真“隱”啊,從心里很佩服隱者;還有些學生邊讀邊抬頭,因為他們感受到詩人很困惑,對隱者在白云深處有一種莫名的向往。由此可見多元的理解才能折射出個性朗讀的風采!在指導情感朗讀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朗讀水平,個性特征,引導他們深入課文情境,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作者簡介:胡琍玲,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