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場上,考生難免會遇到思路堵塞的情況。此時,最要緊的是消除緊張情緒,平心靜氣,調整思維,閃過阻礙,快速突破。一般來說,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往往可以收到“驀然回首,‘思路’卻在燈火闌珊處”般茅塞頓開的效果。
一、“多端突破,多點迸發(fā)”法
這種方法需要考生注意培養(yǎng)“廣泛發(fā)散,快速聚合”的思維方式。發(fā)散思維的方向很廣,如果在構思時發(fā)生思路堵塞的情況,可根據(jù)實際狀況選擇恰當?shù)姆较颉r間方向,可以有從現(xiàn)在(今)到過去(古)的追溯或從過去(古)到現(xiàn)在(今)的順流,或者從目前到未來的展望;空間方向,可以有遠近、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方位的聯(lián)想;邏輯方向,可以有虛實、正反、因果、轉折等關系的聯(lián)想等。最佳的思路源于多中取優(yōu)。只有一次產生多種思路,并從中選擇,才能淘汰平庸之思,遴選出最佳思路。但要注意,思維的發(fā)散必須圍繞某一中心點,同時還要能快速聚合,否則就會信馬由韁,不著邊際。
以題為“位置”的作文為例,假如選擇了被稱為“照亮苗鄉(xiāng)的月亮”的赤腳醫(yī)生李春燕作例據(jù),而又想不到其他合適例子、打不開思路時,可逆向發(fā)散,從古代人物中選擇??梢赃x擇熟悉的陶淵明,雖然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迥異,身世經歷也各不相同,但他們都不為時代迷惑,準確地認識自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時空交錯,表面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卻既打通了思路,又顯示了作者的匠心。
二、“抓住閃念,主題(或話題)定位”法
在思路堵塞時,有時也許會突然冒出一個閃念,這時,應抓住這個閃念,哪怕只是一個場景、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一則材料,也要牢牢地抓緊它,并根據(jù)主題的需要,尋找相關的材料,不斷地充實這個閃念,完善這個閃念,從而讓它形成一種較好的思路。
仍以題為“位置”的作文為例。假如思路堵塞時突然冒出關于劉翔的閃念,可以馬上根據(jù)主題“位置”進行聯(lián)想:劉翔因為取得了冠軍的位置,而為國爭了光,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據(jù)此可以正面發(fā)散思維: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也是因此而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的呢?反面發(fā)散思維:古今中外有哪些人自身位置并沒變化,也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的呢?總之,可沿著主題和材料這兩端作相應的發(fā)散思考。
三、“材料推動,以小見大”法
寫記敘文時,若思路堵塞時,不妨仔細回顧一下所運用的材料,想想與材料相關的人,想想印象最深的真實場景和細節(jié),盡量根據(jù)材料重新整理一下所寫故事,力圖把故事簡潔、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然后再品析故事,感悟人生,這樣寫作思路也就順利打開并能承接下去了。
寫議論文時,若思路堵塞,要注意從“大處著眼”,即把命題納入一種完備的思想中重新觀照,從大處把握命題的實質。然后再盡力從“小處落筆”,即盡力把抽象的認識具化為具體的人或事,借助某人獨特的人生經歷或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顯現(xiàn)這種認識。如話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考生可先從大處看,出人意料是偶然,情理之中是必然,二者是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系,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則是偶然寓于必然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再從小處看,偶然表現(xiàn)為具有特殊性的情感、認識、經歷和事件等現(xiàn)象,必然則是隱藏在這些現(xiàn)象之中的本質的規(guī)律。有了這種認識,就可以先列舉陳述出人意料的偶然性事件,然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分析隱藏在現(xiàn)象之中的必然性,最后總結出偶然寓于必然的道理。這樣一分析,思路自然不會卡殼,難以為繼了。
四、“虛實結合,鏡頭剪接”法
有時,在構思的開始就會發(fā)生思路堵塞的情形。此時,考生可以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考慮,即盡量調動自己的想象,跳出現(xiàn)實的束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行文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如,由真實的腳印聯(lián)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lián)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lián)想到對外的開放,由橋梁聯(lián)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jié)聯(lián)想到人的節(jié)操,由葉落歸根聯(lián)想到思鄉(xiāng)情懷,由登高望遠聯(lián)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等。這種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的寫法叫避實就虛法。
在具體寫作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形:雖然已經聚合了幾則材料,但不知如何組織,如何勾連。也就是說,考生已經根據(jù)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出了幾個片段,只是在這些片段之間,想不到合適的串聯(lián)語句。此時,可以運用“鏡頭剪接”法,即可以在每個材料之間,用能夠表達各片段意思的小標題直接斷開。這不僅能言簡意賅、提綱挈領地顯示文章的大致內容,使段落層次分明、清晰,能夠揭示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且能有效地規(guī)避思路堵塞。如茅盾的《風景談》,在段落開頭用“于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場面”“再舉一個例子”這類句子直接轉入下一則材料,而每段結尾都用“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這類句子以突出中心。有時,還可以用數(shù)字或空行直接把各則材料分開,這樣,既可避免銜接時遇到困難無法下筆,堵塞思路,還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給閱卷者一種條理清晰的感覺。
只要各考生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較熟練地掌握了以上幾種方法,如果在考場上不幸出現(xiàn)了思路堵塞的情形,能靈活運用,那么就一定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就會又連貫通暢,文思又會如泉汩汩涌出,一篇好作文就一定會在你的筆下順利完成。
高考時因受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考場總給人一種緊迫感,容易造成考生心情的緊張,不少考生難以以平常從容的心態(tài)寫作。正是這種精神上的壓力,使許多考生一看到作文題,未動筆先緊張,或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或在行文時一時想不起下文,思路在短時間內無法打開,甚至無法寫下去。這就是思路堵塞、思維混亂的表現(xiàn)。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做到忙而不亂?筆者在此介紹幾種應對策略以助考生的作文正常進行下去。
一、穩(wěn)定情緒,理清思路
在考場上,如何快速打開思路之門呢?
應對策略:首先,考生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就不會怯場,不怯場才能使自己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潛在的能力才能得以充分的調動。其次,心情緊張時,要按照平時克服緊張心情的有效方法,穩(wěn)定情緒,排除精神壓力,把考試作文想象成和平常作文一樣。再次,看提綱,理思路,寫作時思路混亂,就要暫時停下筆,回頭看看提綱,看看結構,理清思路,做到慌而不空(大腦不空虛),忙而不亂(思路不亂),從而按照正常思路寫下去。
二、列好提綱,防患未然
列好提綱,為作文建立框架,寫作時就有所依附了。考生平時寫作文時就應養(yǎng)成列提綱的習慣,熟記不同文體的基本結構形式,就不至于具體寫作時思維混亂,無從下筆啦。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開篇破題+分析論證+收篇結題(再點中心論點);供料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開篇引材+析材明理+聯(lián)材寫事+收篇點材(再次扣題);寫事記敘文的基本結構形式:簡介事件發(fā)生+事件發(fā)展(生動曲折)+事件結局(含蓄啟迪或稍加議論);寫人記敘文的基本結構式:開篇(用肖像、語言、環(huán)境、細節(jié)入題)+鋪墊(簡述幾個事件)+高潮(詳敘典型事件)+點化(用點睛的議論或抒情句收束)等。考場作文時,一定要列一份簡潔明了、層次清楚、文體明確的寫作提綱。
一旦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情況,可采用如下應對策略:首先要回看提綱,按照所列提綱的層次順序,檢查作文內容寫到哪里了,行文的思路就會“柳暗花明”,這是“快刀斬亂麻”的有效方法。
三、借鑒范文,移花接木
高考作文均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單元訓練目標來命題的,考生平時的作文訓練也是如此設計的,所以,高考作文題與平時練習的題目和要求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考生在考場上看到作文考題時如果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情況,可采用如下應對策略:可以搜索一下記憶庫中儲藏的平時的習作和閱讀過的范文,或者某篇課文,想想有沒有與此相類似或相關的寫作素材,如有,就可以采用靈活變通和巧妙整合的辦法來個移花接木,使之與考題要求相吻合?;蛟S有考生怕被閱卷老師判為“抄襲”,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移花接木”和“抄襲”不是一回事?!耙苹ń幽尽笔且环N創(chuàng)新的手段,是依據(jù)其思路,經過寫作者的技術處理而產生的新的文章。
四、文本扣題,心中有主
考場作文考生因思維混亂,極容易造成作文“離題萬里”的現(xiàn)象。
應對策略:對作文文題的背景材料、內容要點一一進行分解。把題目中暗示的內容補充出來,確定要點,將話題中的關鍵詞語擴展成一個判斷句,以此作為寫作中心,在作文中反復出現(xiàn)話題中心詞以表明緊扣題目。引論部分必須扣住關鍵詞,組織好中心句,即論點必須鮮明;每一次舉例后,都必須析例,在析例時,別忘了突出關鍵詞;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要適當議論點題;結尾要學會以關鍵詞為中心點題;每段都必須突出關鍵詞,重復關鍵語句,以提醒閱卷者“我的作文沒走題”。
五、結構清晰,文思一體
考場作文,由于心情緊張或時間緊迫造成思維混亂,考生往往寫得比較匆忙,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諸如開頭離題、結構無序或結構不規(guī)范、首尾不照應等情況。
應對策略:用簡明的語言開頭,一是點題,二是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記敘文宜從懸念起筆,議論文從觀點起筆或從材料的關鍵語句的引述起筆等。寫作時最好按4-5個段落安排結構,且每一自然段都要有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如此,結構層次清清楚楚,也能避免自己的思維混亂,而且使得文章具有了條理性,結構清晰。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由于思維混亂而導致主次不清、次序混亂的現(xiàn)象。
六、明確文體,作文不走樣
因心情緊張,思維混亂或平時寫作訓練不到位,考場作文常出現(xiàn)“四不像”的文體。尤其是寫議論文,議論文需要通過事例來說理,但是,有些考生所舉的事例似是而非,還有的考生把事實論據(jù)展開敘述,類似于記敘文了;而寫記敘文,又因缺乏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而寫得像議論文。
應對策略:把議論文字轉換為人物或心理活動或細節(jié)描寫的內容,在關鍵處加入適當?shù)恼Z言進行轉換;或以記敘材料為論據(jù),把后面記敘的內容用概括性的語句表達,轉換為對社會現(xiàn)象的剖析,加大議論的分量,多寫幾句議論性的話反復點題,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七、時間保證,從容應戰(zhàn)
高考語文考試的時間為150分鐘,考生應該留出60-70分鐘的時間寫作文。這在平時的寫作訓練過程中要逐步養(yǎng)成習慣。因為只有時間充足,才不會慌亂,思路才會清晰,文思才會泉涌,才能從容應戰(zhàn)。否則,倉促成文,難免丟三落四,造成思維混亂,難以完成作文。
在寫作文時思維受阻或被打斷,因而造成思維混亂,面對這種情況,希望考生能冷靜下來,一定要有反思意識,認真思考,邊寫邊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謀篇布局等大的方面審視一下各方面是否恰當。同時也要有急救意識,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努力做到不著痕跡,化險為夷,大多是能將明顯的失誤消除掉,由“山窮水盡”走向“柳暗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