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1課。
【教學目標】
1.認讀“亦、妝”兩個生字,借助有關(guān)注釋,結(jié)合課外資料,正確理解重點詞語以及詩句的意思。
2.入情入境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3.體會詩人奇妙的觀察想象和貼切的比喻。通過音樂渲染,讓學生在展開想象和拓展閱讀中感受西湖的自然美,體驗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guān)西湖的風光圖片。
2.準備《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曲。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景,由景入詩
1.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去過杭州的西湖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湖的美景吧!
(課件播放西湖美景圖片,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
2.觀賞了西湖的美景,請說說西湖留給你怎樣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3.導(dǎo)入課題: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西湖美景傾倒了不少的游客。宋代詩人蘇軾在杭州為官時,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寫下了不少贊美的詩篇,今天要學的就是他描寫西湖的經(jīng)典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
4.從課題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從哪知道的?
小結(jié):短短七個字的題目你們就能聯(lián)想到這么多的內(nèi)容,相信通過這首二十八個字的古詩,你們一定能品味出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西湖。
【設(shè)計意圖:古詩文字優(yōu)美、語言凝練。悠揚的音樂,入情入境的導(dǎo)言,教師引領(lǐng)學生走進西湖美景,將學生對西湖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出來,有效地營造出和諧的情感氛圍,達到“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
二、 自主讀詩,領(lǐng)會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看見好多同學都讀得有滋有味,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呢?(指名讀)你能提醒一下大家這首詩中哪些詞比較難讀嗎?帶大家讀一讀。再請一組同學來把這首詩讀一讀,看看能不能讀得更好!
3.師范讀,指導(dǎo)學生讀出節(jié)奏。展示朗讀,評價。
4.咱們以前學過很多的古詩,相信你們已經(jīng)掌握了很多理解詩意的方法,能介紹介紹嗎?
(學生匯報,教師總結(jié):了解詩人、借助注釋、查閱資料等)
5.小組合作,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詩句的意思,老師隨機點撥。
【設(shè)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合作學習,讀準、讀通、讀懂、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的味道和感覺,這是古詩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也為領(lǐng)悟詩境、感悟詩情奠定基礎(chǔ)?!?/p>
三、 拓展閱讀,品讀詩句
1.感受西湖在晴天下的秀美
(1)詩中哪句寫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課件出示:水光瀲滟晴方好)
(2)讀詩想象畫面:在你的腦海中,“水光瀲滟”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生交流后,課件出示水波閃動畫面的課件。)
(3)引導(dǎo)學生用別的詞語來表現(xiàn)“水光瀲滟”。(波光粼粼、銀光閃閃等。)
(4)夏日,陽光灑在蕩漾的湖面上。如果你和詩人一樣在西湖蕩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還會看到什么美景呢?(湖中的魚、荷花,堤上的柳、花等)
(5)看到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詩句中用了哪個字概括了?(板書:好)
(6)拓展閱讀。詩人說“晴方好”,晴天的西湖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來看看另一位詩人寫的贊美西湖的詩。
(課件出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指名朗讀,理解大概意思,討論:這首詩中,哪些詩句寫出了“晴方好”?讀后兩句,說說晴天時的西湖到底好在“哪里”?)
(7)假如此時你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樣?能把這種感覺帶進詩中嗎?
(學生先自己讀,然后同桌互讀、互評,教師指名讀,集體評議。)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過渡:正當詩人被西湖晴天美景深深吸引的時候,這時下起了蒙蒙細雨,雨中的西湖怎樣?
(1)生交流。詩句中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理解“亦、奇”的意思。
(2)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霧迷茫時,又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課件出示雨中的西湖。)
(3)師引導(dǎo)學生想象畫面??彰傻纳?,閃動光影的水,迷蒙細雨構(gòu)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
(4)拓展閱讀。詩人看到下雨時,西湖的群山在云霧迷茫時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神秘莫測,如同神話中的仙境,好像披上了一層薄紗,朦朦朧朧。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課件出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指名朗讀,理解大概意思;思考:這首詩中的雨“奇”在哪里?)
(5)教師引讀詩句。
因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詩人不禁吟誦(生接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因為有雨,西湖的小橋更俊俏了,詩人脫口而出(生接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因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鮮艷了,詩人不禁贊嘆(生接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因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嬌嫩了,詩人不禁感嘆(生接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小結(jié):西湖有如此奇妙的景色,身臨其境的詩人自然是滿心喜悅,我們面對這樣的美景,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請再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設(shè)計意圖:通過聲情并茂的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腦海中聯(lián)想,把文本讀成畫面,化靜為動,化虛為實,激活了詞的意象,豐富了閱讀視線,與詩人產(chǎn)生了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不僅讓學生感悟到語言之精妙,還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語境之優(yōu)美。特別是整合兩首古詩,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課堂詩意濃濃,詩情洋溢,從內(nèi)容、意境、情感等方面為理解后兩句詩作了鋪墊?!?/p>
四、 揣摩語言,感悟詩情
1.蘇軾用了兩句詩把一個美麗的西湖寫得形態(tài)兼?zhèn)?,富有靈氣,富有活力,讓我們也為之陶醉,看著眼前的美景,詩人不禁浮想聯(lián)翩,感嘆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課件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詩人把西湖比作了誰?(西施。)(課件出示西施圖像),介紹西施(越國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美麗和智慧的化身。西施淡妝時猶如出水芙蓉,濃抹時更是風姿卓越。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讓我們感受到她獨特的美。)
(2)那詩人是怎么來形容西施的美的呢?讀詩句,說意思。理解“總相宜”。
(3)西施的確很美,那詩人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課件出示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引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聯(lián)想。)
2.一個美妙而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你能讀出這份美妙的神韻嗎?(指名練讀,互評。)
小結(jié):西施不論略施粉黛還是濃妝艷抹都是那么楚楚動人,西湖不論是晴天還是雨天,不論是春天還是秋天,不論是早晨還是傍晚,都是那么神奇美麗。所以詩人發(fā)出感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設(shè)計意圖:引導(dǎo)學生通過反復(fù)吟詠,把詩句中的抽象凝練的語言化為具體的形象,不僅讓學生學習詩句內(nèi)蘊豐富的語言,感受詩人比喻的絕妙貼切,還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p>
五、 配樂吟誦,升華詩情
1.詩的美,美在音律動聽,美在文字優(yōu)雅,美在畫意綿綿,精練的28個字給我們無盡的想象空間,咱們配上委婉動聽的音樂,再次品味蘇軾的西湖情懷。
(配樂:柔婉的古箏曲《平湖秋月》,學生配樂朗讀后,先指名讀后齊讀。)
2.看著眼前的美景,詩人醉了,學習了這首古詩,我們也醉了。閉上眼睛,想象那迷人的湖光山色,用你輕柔優(yōu)雅的聲音背出來吧!
3.《飲湖上初晴后雨》堪稱“西湖”之絕,西湖也因為這首詩有了另一個名字“西子湖”,名揚千古!從這可見詩之偉大。一首詩讓一個地方名揚四海,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設(shè)計意圖:詩的意象和情感的領(lǐng)會要靠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詩整齊的韻律,體會聲與韻組成的和諧的音樂。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心隨情動,既能培養(yǎng)語感,又能獲得美的熏陶,既能促進語言的積累,又能豐富語言內(nèi)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