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象:對于手機帶到學校使用的現(xiàn)象我是不贊成的,幾乎每次家長會都與家長就此問題進行溝通,可是就在前幾天,我仍然發(fā)現(xiàn)自己班里還有幾位同學偷偷的使用手機,其中有一位同學的手機曾經多次被我代管之后,由家長領回,可仍然我行我素。這件事情引發(fā)了我更多的思考。
經調查,在我市,擁有手機的學生已十分普遍,其中尤以中學生居多。手機日漸強大的功能,短信聊天、打游戲、下載彩鈴、煲電話粥……已成為時下一些中學生頗為時髦的舉動。手機在給學生和家長聯(lián)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學校的管理、教師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和消費觀帶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給學校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要向更好地解決此問題,我們首先應對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作出客觀的分析比較。
一、中學生攜帶使用手機之利
手機作為現(xiàn)代通訊工具,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為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積極作用:
1.方便學生與家人的及時聯(lián)系。一部分家長給學生配備手機,是出于方便對孩子的監(jiān)控,尤其是一些調皮,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有利于家長對其及時地督導,掌握動向。另一方面,也是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有利呼救方式。
2.加深了學生與家長、教師和同學的交流和溝通。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在與家長、教師情感溝通可通過手機電話或短信的形式,增加溝通彈性,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同時也可通過手機與同學之間進行跨空間的交流和對話,有助于壓力的釋放,排解一些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的苦惱,維護心理衛(wèi)生,增進友誼。
3.為中學生生活帶來的迅捷和便利,增加其對社會信息的了解,可以促進資源共享,拓展視野。除此之外,一些功能設置如鬧鐘幫助其遵守時間;通話記錄功能,方便查閱;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4.可以體現(xiàn)獨特個性,增添生活情趣。手機是智能化的高端產品為新一代的學生炫出自我風采、展現(xiàn)自我生活個性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條件,成為了學生展現(xiàn)獨特自我的一個載體。此外,有些手機短信息,以英文字凝練、內蘊豐富的特點,打動人心,傳遞溫馨。有助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愉悅身心,增添情趣。
二、中學生攜帶使用手機之弊
1.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yè)。由于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有很多學生會沉迷與手機游戲,“移動QQ”等難以自拔,從而影響正常德學習和休息,導致成績下降。
2.不起信息危害學生心理。在手機日趨普及的同時,各種垃圾短信開始滋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使用手機的中小學生。如各種虛假廣告、帶色笑話、無聊謾罵等比比皆是,很容易影響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3.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中學中男女生交往過密、早戀甚至越軌的現(xiàn)象已時有發(fā)生,這與手機有很大的關系。孩子們可以利用手機頻繁發(fā)送甜言蜜語、互相約會,從而避開家長和老師的干預而進行非正常交往。
4.容易滋生攀比情緒,形成不良消費習慣。手機是一種更新?lián)Q代很快的產品,學生之間會經常相互對比手機的款式和功能,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這種攀比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和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學生要求家長購買的手機越來越高檔,由于學生自己是沒有經濟基礎的,因此購機費和通話費給普通家庭增加不少負擔。
5.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不利于嚴肅考風考紀。學生中就曾發(fā)生利用手機作弊而被懲罰。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fā)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三、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辦法
面對手機的種種弊利,老師、家長、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就中學生使用手機對教育教學實踐和學生的成長整體而言,允許中學生攜帶和使用手機弊遠大于利。為使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確保學校管理效果,保障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必須對中學生攜帶和使用手機采用有效的管理辦法。
1.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家長的配合與否會對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赏ㄟ^家長會和家長報等方式,和家長溝通,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長委員會向全體家長發(fā)出倡議,要求不配手機給學生或協(xié)助學校進行監(jiān)督管理,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guī)學生時的阻力。
2.為在校學生的必要通訊提供條件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一些情況下需要與家長聯(lián)系,作為學校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以滿足學生正常聯(lián)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帶手機帶來的通訊需要的壓力。
3.學校應對此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管理此問題,學校應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特別是對違規(guī)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tǒng)一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
4.對違規(guī)學生的手機可暫代保管并采取疏導教育
既然禁帶手機成為校規(guī),就必定會有違規(guī)的現(xiàn)象,對違規(guī)攜帶的手機管理也是一個難題,切不可采取一此簡單粗暴的做法,可以對其手機可暫代保管,由家長領回。同時,還要對學生采用疏導教育。因此,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定要明確堵不如疏,多正確引導。
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無利弊對錯。學校一紙禁令其實只能在表面上掩蓋問題。對中學生有手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如今,身處信息時代的中學生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所以,擁有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主要溝通工具之一的手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學生配一部手機對許多家長來說已不是太大負擔,有了手機后,家長能夠更好地監(jiān)管孩子。當然,也不能忽視手機進校園帶來的新問題,要達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體提升學校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的心態(tài)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