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稱為倫理型文化,她關注著天、地、人之間的和諧,特別是人與人之間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建立及宣化。社火民俗,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蘊含著相當豐富和重要的倫理文化因素,是社會文化娛樂與社會教育結合的主要形式,所以從倫理學的角度去研究鳳閣嶺黑社火民俗是我們解讀和認識西府山區(qū)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一、黑社火的表演時間以及儀式
鳳閣嶺地處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偏狹的西部山區(qū)最后一個鎮(zhèn),與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元龍鎮(zhèn)、三岔鎮(zhèn)接壤,南面秦嶺、北依隴山,滔滔渭水從此流過,是渭河峽谷較為開闊、人口相對稠密和文化最為古老的地區(qū)之一。古樸滄桑的黑社火是鳳閣嶺地區(qū)眾多古老民俗文化遺存中最典型而又不為世人所知的一項。其祭祀儀式、說唱內容、表演形式中彰顯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基本的倫理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熏陶著鄉(xiāng)村俗民的日常行為和價值取向。
鳳閣嶺黑社火是天黑后在村落較大的場院或民戶的家院生起篝火或炭火圍圈,鑼鼓手、三弦手、二胡手等在火堆旁坐定,數人的社火身子在圈內或隨鑼鼓跑動、打斗,或隨音樂引秧歌、演唱曲子、亂談搞笑,眾鄉(xiāng)親在外層層圍觀、幫腔、捧場,直到深夜結束的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社神、火神的年節(jié)慶祝活動。
鳳閣嶺黑社火不同于西府地區(qū)的其他社火,一是表演時間上跨度較大,從正月初三以后上演,一般到正月十五結束,最晚可以延續(xù)到二月二;二是出場時間特殊,都是在天黑后上演,深夜結束;三是儀式完整,由迎神、娛神、送神三部分組成;四是表演方式豐富多彩、哀怨戲謔、詼諧幽默,頗具觀賞性。
筆者調查的鳳閣嶺鎮(zhèn)有建河、毛家莊、通關河、鳳閣嶺、鴨峽嶺、張家川、大嶺山、泉義、孫家村、后排等十個村,十幾年前這里村村都耍社火以慶新年。如今僅有建河村二組(八米原)和毛家莊村、通關河村五組(拉家原)在艱難支撐著。一方面社火觀演者日益減少,另一方面演出者也趨于老齡化。中國社會的城市化發(fā)展使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幾乎一年四季在城市打工為生,即使年節(jié)回家也要忙里忙外,過不了正月十五又會踏上外出打工之路,根本沒有心思去觀演社火。家中的婦女孩子觀看豐富多彩電視節(jié)目的興趣遠遠大于觀看和學唱社火。所以,如今依然會演唱黑社火的只有那些年過半百底氣不足的老人了。不過,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之下,毛家莊村作為鳳閣嶺鎮(zhèn)黑社火民俗的重點保護對象,近兩年社火表演有了新的起色。該村新店子、富家寺、舊堡子等在寶雞市局文化部門的關注和扶持之下購置了鑼鼓、衣服、把子,組織了簡單的社火隊,正在積極的傳唱社火。
鳳閣嶺黑社火祭祀儀式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正月初三或初四晚上的請神社火。社火頭要帶領村里的頭前人(有威望的老者)到土地廟、菩薩廟等烽香、燒紙、跪拜、貢獻祭品,同時還要在廟門前打請神鼓,唱請神歌《十炷香》恭請各路神靈下凡,其詞曰:
一炷香燒予了玉皇大帝呀,二炷香燒予了王母娘娘呀。
三炷香燒予了三皇治世呀,四炷香燒予了四大天王呀。
五炷香燒予了五方五帝呀,六炷香燒予了南斗陸郎呀。
七炷香燒予了北斗七星呀,八炷香燒予了八大金剛呀。
九炷香燒予了九天仙女呀,十炷香燒予了十殿閻君呀。
隨后由最優(yōu)秀的社火藝人引數段精美的秧歌曲子以及舞龍、耍獅、引船等,以虔誠之心迎接各路神靈的降臨。
第二部分就是初三四以后輪流到民戶各家院子里耍社火以祈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社火上臺日期,必須到廟上抽簽打卦或陰陽先生掐算,選擇黃道吉日。在很久以前村小戶少的情況下,家家戶戶都要接社火。隨著村里人口和戶數的增多,現(xiàn)在社火出演誰家,不是隨意選定,而是受邀出場。如村里德高望重者、家業(yè)殷實者、開店鋪門面者、在外公干者、喜得貴子者、男婚女嫁者、金榜題名者等邀請才出演。鳳閣嶺黑社火雖是民間自發(fā)組織,但是社火頭們?yōu)榱送ㄟ^社火和官方處好關系,所以也少不了在政府部門的代表——鄉(xiāng)鎮(zhèn)、村組干部家院耍幾場。一方面表示對政府惠民政策的感謝以求和諧,另一方面以此尋求政策和經費的支持。
第三部分是謝將,即送神階段。日期也要慎重選擇。謝將之日,天官、地官賜福、劉海撒錢,王龍官前面開道、趙龍官后邊復旨。天神團隊走街串巷、槍炮齊鳴、鑼鼓喧天、挨家挨戶驅鬼禳災。王龍官、趙龍官齊聲吶喊“娃娃玩耍,故事完滿,王龍官、趙龍官下凡掃場一回!”宣布謝將驅邪正式開始。每到一家,進院后定有鞭炮歡迎,王龍官、趙龍官在高處站定,王龍官喊道:“家住四川峨眉山,手持金磚和銀鞭,要知吾道名和姓,南天門上王龍官?!壁w龍官緊接著喊道:“家住南海普陀山,手持鐵鏈將虎拴。要知吾道名和姓,南天門上趙龍官?!眱晌积埞龠M屋,用神鞭或神磚敲打村民的箱柜以驅除妖魔鬼怪、疾病災難。天神出門時,戶主們鞭炮歡送的同時還要獻上煙酒糖茶以表對諸神的敬意和謝意。如此,從下午直到夜晚才能完畢。然后,眾參演人員集于村頭或河邊,將大量香表和部分社火道具象征性地燒掉,比如獅子、馬鞭、旱船等。有些地方要將旱船點燃后,放在水中漂走……最后,所有人等偃旗息鼓、鴉雀無聲、悄悄散去,千萬不能喊叫某人姓名,據說被叫者新年會有災難。
二、黑社火內容及形式
黑社火內涵極其豐富,表演形式多樣。按內容性質可分為歷史故事、愛情故事、笑談娛樂等。按照表演的程序分為開場白、引秧歌 、主唱曲、道謝歌。
開場白主要是對接待社火的單位或民戶表示感謝和良好祝愿的順口溜,其詞曰:
開場開場真開場,來到爺門寶莊上。
牛羊滿圈人發(fā)旺,千糧萬石堆滿倉。
走進場子手一繞,四面八方修得好。
年年修來年年好,年年的銀錢使不了!
開場白過后,若場子被觀眾圍得太小還要通過耍獅子來“打場子”。緊接著進行的是引秧歌,實際上就是墊場曲,由兩位嗓門響亮的男子和兩位身段姣好穿戴戲衣的小丫頭一男一女岔開組成。四人進場,先要隨鑼鼓聲走兩圈圓場,然后兩位男子相互作出邀請手勢的同時交換位置,鑼鼓乍停,男子面對面以固定的腳步和姿勢一邊前傾后仰、左搖右晃,一邊扯開嗓門對唱,而兩個小丫頭間于兩旁手拿綢絹來回搖擺扭秧歌。周圍的觀眾則會幫腔捧場。引秧歌的曲子有《大桃紅》《小桃紅》《珍珠倒卷簾》《王祥臥冰》《石溝里擔水》《繡荷包》《碎梅兒》《十里清(亭)》《十二梅花》等。每段唱腔剛剛落音,鑼鼓聲又會跟著響起,表演者又會隨鑼鼓聲繼續(xù)走圓場,接著上段演唱。秧歌曲一般都有十段或十二段,但是具體演唱幾段,要由觀眾的反響和主唱曲兒準備的情況而定。相當于電視劇中間插播的廣告,有時唱一兩段,就會下場。
主唱曲是有鮮明主題、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音樂伴奏的曲藝劇,是最具獨特風韻的山區(qū)民間藝術,歷來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具有很強觀賞性的社火節(jié)目。此類節(jié)目又分跑折、曲兒和笑談三種。跑折要在鑼鼓伴奏下跑圓場、跑8字或其他花樣后,在二胡、板胡、三弦、笛子、嗩吶等伴奏下唱一段,然后再跑再唱……如《?;噬贰稐畎死缮訒贰赌鹿鹩⒄杏H》就是代表。曲兒就是在上述樂器伴奏下由二到四人以一定的腳步和姿勢演唱的抒情曲藝。如《送干哥》《拐干妹》《大腳王》等,就是一男一女面對面甩著戲衣的長袖左右搖擺著身子向前邊走邊唱,一段結束后掉轉方向向后走,仍邊走邊唱。相公手握扇子依著腳步極夸張地扇動,姑娘手拿綢帕隨著唱調有節(jié)奏地搖擺。《揚燕麥》《十盞燈》《下柳州》《張生戲鶯鶯》《南橋上擔水》《釘缸》《引船》等都有固定的調子和走手。笑談是就一個生活或故事題材為主以夸張浪漫、幽默詼諧、說唱逗笑的方式娛樂觀眾的社火表演類型,如同秦腔里的丑角戲。有《親家母打架》《張連賣布》《揚蕎麥》《牧牛》《做豆腐》《王弟背板凳》《瓜娃子尿床》《瓜娃子轉舅家》《瓜娃子叫他姐》等。
道謝歌是社火結束時,向接待社火的主人和觀看社火群眾的致謝辭:
初八十八二十八呀,擾了我爺門的好高茶。
這茶不是這里的茶,這是云南貴州茶。
初九十九二十九,擾了我爺門的好高酒。
這酒不是這里的酒,這是柳林干燒酒。
道謝道謝多道謝,把爺門打擾了多半夜……
三、黑社火中的倫理文化因素
《周易·賁卦·象傳》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贝苏Z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天文(天體和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人文(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倫理規(guī)范)的把握以教化民眾、創(chuàng)造天地人之間和諧的倫理思想。社火民俗是產生于遠古、傳承于民間、娛神娛人的文化藝術,又是鄉(xiāng)村文化知識傳遞、道德宣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塑造民眾文化性格、形成俗民文化認同和村社凝聚的無形力量。鳳閣嶺黑社火亦包含著豐富的倫理文化的因素,涉及天地、神靈、妖魔鬼怪,人間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諸多倫理關系。
首先,以敬奉天地神靈為民祈福求祥,以驅除鬼怪妖邪為民消災去難。
《風俗通》有云:“百日之勞,一日之樂,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祈于地,以期吉也?!鄙缁鸬淖畛踔饩褪菫榱思漓胪恋厣窈突鹕?,祈求上天和土地賜福的一種歌舞儀式。土地和火的使用對原始先民意義極大,他們認為土和火也有靈,以載歌載舞的形式祭祀娛樂之,就形成了社火。到后來社成為鬼神匯聚的地方,也成為民眾和貴族信仰的主要目標。以農為本、靠天吃飯的鳳閣嶺山民對于土地和上天的依賴遠遠超過我們現(xiàn)在的想象,他們只能通過新年里社火演唱以表達內心的敬仰和感恩,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從請神時上香上表、磕頭作揖等虔誠的請神儀式以及請神歌《十炷香》恭請的各路神靈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而對于妖魔鬼怪早在炎帝神農氏創(chuàng)造的“蠟祭”這種慶賀農業(yè)豐收的報酬之禮上[1],“儺舞”就已經表明了堅決驅逐的態(tài)度,既讓民眾戴上面具裝扮成能威懾病疫鬼蜮的形象驅疫除鬼?!独m(xù)漢書·禮儀志》記載:“先蠟一日,大儺,謂之驅疫?!焙谏缁鸬摹爸x將”階段,實際上就是借助王龍官、趙龍官等天神天將將社火表演期間招惹的病疫災邪驅除出去的儀式。鳳閣嶺黑社火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雖然歷朝歷代都要受到來自政治、經濟、宗教和其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其巫術性、意向性、組織性和神話性卻未曾因為歷史的變遷而改觀”[2]。直到今天,鳳閣嶺地區(qū)的人們仍然對天地神靈充滿敬意,對妖魔鬼怪采取堅決打擊的態(tài)度。
其次,以標榜道德楷模規(guī)范人倫關系,以歌頌忠貞愛情倡導婚姻自由。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禮樂文化,也稱倫理型文化或現(xiàn)實主義文化。社火就是禮儀樂舞在民間的傳承。其所關注的就是現(xiàn)實世界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周代宗法制以家庭倫理規(guī)范來擴而大之,治理整個國家,從而使這一文化類型制約和影響著上層社會乃至俗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黑社火民俗中幾乎每一場、每一折、每一段都包含著豐富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吧缁鸪~就是古人富有哲理、啟示、教育或娛樂性質的經典口頭語言的累積和留存”[3]。如《老爺?;噬愤@一折社火中,通過“漢室官坐曹營一十八年,想大哥和三弟不能團圓……”唱詞敘述了關羽在曹操百般恩惠、千般挽留之下,毅然離開曹營保護皇嫂甘夫人、糜夫人去尋找劉備和張飛的故事,刻畫了其忠于漢室、忠于兄弟,義重泰山的鮮明形象?!稐畎死缮訒芬浴皸畎死沙穷^上打一躬呀,焦賢弟孟仁兄呀……”述說了楊八郎通過焦贊、孟良向父母捎書,以表明其雖為遼人所捉,但心系楊家,忠于大宋的假投降心志。再如引秧歌的曲子《十二梅花》“正月里看燈花銀燈高照,祝英臺梁山伯同到杭州。二月里菜籽花刺兒黃杏,劉金定佐先生要戴手巾。三月里桃杏花滿川開紅,什么人在桃園結拜弟兄?四月里麥穗花青絲白面,什么人穿白袍化過真身?……十一月葡萄花葡蟬殺道,孔夫子擺詩書萬里佳名。十二月,水岸花飄飄打打,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長城”。在對梁祝至死不渝的純真愛情、劉關張生非同年死必同日的兄弟情義,薛仁貴忠君愛國勇敢出征的鐵肩道義,孔夫子教化百姓克己復禮的仁愛之心,孟姜女千里尋夫感天地泣鬼神的夫妻情義歌頌的同時向鄉(xiāng)村俗民進行著倫理道德的宣化?!锻跸榕P冰》《劉海砍柴》成為孝敬父母的古今典范?!端槊穬骸肥桥畠撼黾耷澳赣H讓其孝事公婆,操持家務的萬般叮囑?!妒瘻侠飺肥敲妹孟蚰锛腋鐚ζ湓谄偶宜芊侨舜鲆约百I賣婚姻的血淚控訴。《親家母打架》又是以夸張詼諧的方式批判偏愛兒女、虐待媳婦的社會現(xiàn)實。特別是黑社火為年輕的姑娘小伙子脫離父母監(jiān)控,相互接觸、了解、相愛建立了良好平臺。而黑社火中《揚燕麥》《拐干妹》《送干哥》《下柳州》《張生戲鶯鶯》《南橋上擔水》等都是直白火辣的語言歌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為題材的經典曲目。俗民們在觀看學唱社火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和熏陶。
第三,以觀演社火民俗促進文化認同,以參與社火儀式強化村社凝聚。
社火民俗在娛神娛人、文化傳遞、道德宣化的同時,塑造著俗民的文化性格,強化著族群的文化認同,促進著鄉(xiāng)村的社會凝聚。
即使是最古老的社神祭祀場面,也是俗民聚會交流溝通的場合。虔誠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盛大的場面和優(yōu)美的歌舞自然而然會給參加祭祀的人們以喜慶的快感和娛樂的美感?!皬纳鐣曀装l(fā)展的角度看,春秋時期的‘社’……已經成為民眾歡聚的一個場所,社祭已是民眾歡聚的一個節(jié)日”[4]。春節(jié)里,通過熱情奔放的社火表演,人們認識、交流、溝通,聯(lián)絡了情感、加深了友情,鄰里之間、村社之間減少了紛爭與矛盾,潛滋暗長了信任與和諧。鳳閣嶺黑社火在學唱、組織、演出、結束的整個過程中,不論貧富都會積極參與、協(xié)調合作。如負責衣服、道具、把子、化妝、請神的要提前到位,引船、耍獅、舞龍、跑腿的必須各盡職守,彈三弦、拉二胡、打鼓的必須相互配合,放炮、生火、掛燈、倒茶、遞煙的服務必須熱情周到,鍋上洗菜、做飯、幫忙的必須干凈麻利。這些都需要相互協(xié)調、溝通、交流,同時也是協(xié)調、溝通、交流的方式。通過黑社火這種民間文化藝術形式,使村民通過交流溝通,思想更近、感情更親,對鄉(xiāng)黨產生了親近感,參加集體活動都有了默契感,對當地文化產生了認同感。社火受邀去鄰村出演,更會受到鄰村邀請者煙茶酒菜熱情接待。隨之,有了村與村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增進了鄉(xiāng)村之間的文化認同與村社凝聚。積極健康的社火表演活動陶冶著村民單純的思想情操,充實了他們空虛的精神世界,增進了農民虛弱的文化自信。社火民俗最大限度地將以家為單位的最無組織性、紀律性的村民凝聚在一起,琢磨唱詞、體味唱腔、欣賞音樂、模仿動作、接受賜福、感受倫理教化、約束自我心性,從而使俗民們無心去參與打牌賭博、打架斗毆等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營造著團結、有序、嚴肅、活潑的鄉(xiāng)村文化氛圍。
當然,一方面,我們在繼承發(fā)揚鳳閣嶺黑社火民俗的優(yōu)秀倫理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要對其中宣揚的有些惡俗陋習進行批判性的欣賞。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偏僻的農村是傳統(tǒng)文化和倫理道德尚殘存的唯一場所,但在經濟社會消費文化的圍剿下,現(xiàn)狀也令人憂慮,”[5]諸如鳳閣嶺地區(qū)的黑社火民俗就瀕臨滅絕的邊緣,而維系民眾精神生活的支柱也將會隨著鄉(xiāng)村民俗的消失而一根根倒塌。所以我們有責任關注、整理、研究黑社火民俗,挖掘其中蘊涵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的境域中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民間文化的多樣性。
注:該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炎黃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09XZS014)階段性成果之一;寶雞文理學院科研專項項目“倫理學視野下的西府社火民俗研究”(ZQ082)階段性成果之一;寶雞文理學院科研專項項目“關隴社火民俗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BY06)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何星亮.炎帝與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新精神[A].寶雞炎帝研究會.炎帝與民族復興[C].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170.
[2]宋清.關中民間社火的原生性[J].西北美術,2008,(1):19.
[3]王歲孝.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開發(fā)對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0,(1):57.
[4]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323.
[5]于永紅.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中的民間社火現(xiàn)狀及保護問題[J].社會科學論壇,2009,(2):144.
(作者簡介:王歲孝,寶雞文理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