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愛金(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浙江杭州310057)
黃婷婷(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10000)
梁秋麗(浙江格洛斯無縫鋼管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00)
學分制對大學生同學關系的影響調(diào)查研究
——以浙江大學為例
闕愛金(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浙江杭州310057)
黃婷婷(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10000)
梁秋麗(浙江格洛斯無縫鋼管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00)
同學關系是最重要的大學生人際關系之一。然而學分制下,同學關系疏遠,對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利,需引起高度重視。以問卷調(diào)查為基礎,分析學分制對大學生同學關系的影響,積極探索加強和改善大學生同學關系的有效途徑。
學分制;同學關系;影響;改善途徑
為適應時代對人才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國內(nèi)許多高校著手進行完全學分制改革。[1]目前,它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主流趨勢。[1]然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分制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管理體制,必然對學生造成巨大影響,同時也對高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考驗。
學分制下,學生自主選課,課程安排各不相同,班級成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流動性增大,傳統(tǒng)學年制下親密的同學關系變得疏遠。同學關系是最重要的大學生人際關系之一,它的冷漠、淡化,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不利大學生的全面成才,需引起高度重視。
本研究以問卷調(diào)查為主要研究方法,以浙江大學在校本科生為調(diào)查對象,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圖書館、自修教室以及寢室生活區(qū)等處,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5份。該研究旨在分析學分制對于大學生同學關系的影響,探索加強改善大學生同學關系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心理日趨成熟與穩(wěn)定,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同學關系至關重要。[2]近年來,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影響倍受關注,而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人際關系尤其是同學關系的重要性。調(diào)查中,81.2%的學生認為大學中的同學交往關系會對自身的個性發(fā)展、學業(yè)以及未來的事業(yè)發(fā)展有“一定影響”或“很大影響”。
然而,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目前的人際關系評價不高,認為實際的交往效果與自己的預期有差距。調(diào)查研究顯示,60.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同學關系“一般”。64.9%的學生選擇“疏遠”、“競爭”甚至“冷漠”來評價學分制下大學生同學關系的總情況,如圖1。
傳統(tǒng)的學年制下,同學關系主要建立在班級基礎上。同班同學課表統(tǒng)一,大學四年基本一起上課;每個班級教室固定,是學生學習、交流、班級活動的主要場所。此外,在班干部帶領下,班級活動開展頻繁,同學交往密切,彼此熟悉,感情深厚,學生往往對班級有一種歸屬感。
圖1 大學生對于學分制下同學關系的總體評價
實行學年學分制后,雖保留班級建制,但選課制度等的建立,使得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選課自由度提高,跨院(系)、跨專業(yè)、跨校區(qū)選課,帶來班級的離散化。一方面,學分制下,同班同學課程安排不一致,使得通過課程交往的機會大大減少。此外,課程安排不同使得空余時間不同,組織集體活動難度增加,頻率減少。因此,39%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不一致”是“目前同學關系發(fā)展的主要障礙”。82.9%的學生認為學分制會對同班同學關系有一定甚至很大消極影響。
另一方面,學分制下,班級無固定教室。學生根據(jù)課表到不同教室上課,到自修教室或圖書館自修,班級同學間交往機會減少。由此可見,班級教室作為學生學習、同班同學交往的主要場所的作用已不存在。調(diào)查中,有69.5%的學生認為沒有固定教室對自身的同學關系,特別是同班同學關系發(fā)展有“負面影響”,其中認為“有很大負面影響”的占12%。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學分制下的大學生同班同學關系較為疏遠,不少同學對班級缺乏歸屬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同班同學關系不是很滿意。60.8%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班級的同學關系一般,有14.9%的學生(大部分為低年級同學)甚至表示只能叫出一部分同學的名字。問及“有生活、學習、情感方面的疑惑、郁悶或苦惱時,你最愿意向誰傾訴”時,僅有0.641%選擇了同班同學(非室友),27.6%的學生更愿意向朋友(非本班同學)傾訴。
此外,同班同學關系淡化,班級凝聚力降低,使得同學對班級缺少歸屬感,在調(diào)查中,36.6%的學生表示“沒有什么歸屬感”甚至“完全沒有歸屬感”。歸屬感指個人自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班集體建設的首要前提,能否形成良好的歸屬感,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于大學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有著重大影響。
學分制淡化了班級概念,使得班集體的傳統(tǒng)功能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宿舍。學分制下,學生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學習,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基本空間,同寢室同學的相處機會遠遠高于與其他同學。[3]因此,學分制下,同寢室同學關系往往更加密切。針對“平時經(jīng)常與誰一起活動”的問題,27.2%的學生選擇與室友一起,僅次于占32.1%的“一個人”,而選擇與同班(非室友)同學一起的僅占15.7%。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單獨行動的傾向以及寢室同學在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重要性。
隨著班級活動的減少,寢室活動有所增加。積極健康的寢室活動增加了寢室成員的相互了解,培養(yǎng)了寢室成員間的默契,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寢室成員間的這種交流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對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學分制的選課制度下,不同班級、年級、專業(yè)的同學都有機會在一起上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同班同學的交往機會,減小了他們的空間距離。對于這點,大部分學生表示了肯定。調(diào)查中,50.2%的學生表示,學分制對擴展自身同學關系產(chǎn)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而“選課”是目前大學生結識非本班同學的主要途徑。但仍有38.9%學生認為選課對擴展同學關系幾乎沒有影響,即使一起上課也不會怎么交流。
從浙大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學生的管理,開展課外活動和評優(yōu)等活動都在專業(yè)班的基礎上進行,“專業(yè)班級”概念還未完全去除。與之相對的另一個概念是“課程班級”,它是指因選課而暫時結合起來的學生組合。[4]它的形成具有很大隨機性,時間短,不穩(wěn)定,在四學期制度下,這種不穩(wěn)定性更加明顯。這種課程班級關系松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溝通渠道不暢。[5]48.7%的學生認為,通過選課認識的其他專業(yè)或?qū)W院的同學往往只是點頭之交,甚至很快淡忘。正如一個同學在采訪中所說,“學分制讓我們認識更多的人,但往往難以加深”。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學分制對擴展大學生人際關系產(chǎn)生的實質(zhì)性積極作用并不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分制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對同學關系的消極影響大于積極影響,同學關系整體并不盡如人意,同學關系比較疏遠。這種大學同學關系現(xiàn)狀,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谝陨涎芯浚Y合實際,研究人員從大學生本身、學院學校兩個角度出發(fā),提出以下建議,旨在弱化學分制對于大學生同學關系的負面影響,加強和改善學分制下的同學關系。
大學生作為同學關系主體,對同學關系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面對學分制影響下同學關系弱化的現(xiàn)狀,大學生不應聽之任之,而應積極應對,采取有效措施,減輕甚至消除學分制的不利影響,營造和諧的同學關系。
1.積極克服主觀因素
在關于目前大學生同學關系發(fā)展障礙的調(diào)查中,34.5%的學生認為“主觀因素特別是性格因素”是首要障礙,僅次于選課不一致。要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首先應克服不利的主觀因素。首先,大學生必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學會接受自己或者“悅納自己”,學會自信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其次,在交往過程中,大學生還應該注意消除對他人的偏見,積極主動地去了解他人,真誠友好地與他人交往。再次,大學生還應正確認識同學間的競爭與挑戰(zhàn),明白同學是競爭對手,更是合作者和朋友,并在良性競爭如學科競賽等過程中發(fā)展與他人的友誼。
2.努力克服學分制帶來的不利客觀因素
第一,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是班級同學相互溝通,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學分制影響下,一方面,班級活動頻率明顯降低,使得原本疏遠的同學關系更加冷淡。另一方面,學分制下,班級功能減弱,同班同學由于缺少交往機會,關系疏遠,這又使得很多同學不愿意參加班級活動,因為“和班上的同學不熟,去了也沒意思?!边@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對同學關系的和諧融洽非常不利。學分制下,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班級活動這一難得的機會,來加強和改善與同班同學的關系。
第二,大學生應積極嘗試新的交流途徑。學分制減少了同班同學的見面機會,弱化了“一起上課”等傳統(tǒng)途徑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學生應積極嘗試新的途徑如互聯(lián)網(wǎng)等,來加強和改善與同班同學的關系。當然這也適用于在課后,加強和深化與非本班同學的關系,如那些通過選課認識的其他專業(yè)、其他學院的同學,從而從實質(zhì)上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
1.樹立導航服務理念,完善咨詢機制
學校與學院作為學校政策的決策者和實施者,在加強和改善大學生同學關系過程中應發(fā)揮更大作用。首先,新的教育管理體制下,學校、學院應改變以往的學生管理觀念,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導航服務理念,完善咨詢機制。[6]一方面,開設人際關系學等相關的選修課和講座,糾正學生在對人際關系尤其是同學關系認識方面的誤區(qū),認識到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其成長成才的作用,鼓勵、幫助其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另一方面,應當完善咨詢機制。學分制下,大學生同學關系疏遠,競爭激烈,大學生中各種心理困惑和矛盾在所難免,因此,學校以及學院應當積極完善咨詢機制,根據(jù)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咨詢疏導,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和心理危機化解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的服務。
2.適當安排同班同學一起上部分專業(yè)課
選課制度下,班級成員間交流的減少,進而導致班級歸屬感缺乏,同班同學關系疏遠。因此,學校在安排課程時,應適當照顧到同專業(yè)以及同班同學的課程。這對于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高中時,班級教室固定,同學關系緊密;到大學,學分制下同學關系疏遠,班級概念淡化,加之環(huán)境陌生,這些變化對剛由高中進入大學的新生,往往很難適應。調(diào)查中,就有一位大一新生表示,“我在這里很孤獨,常常很難過,沒有歸屬感”。而這種情況,不利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學院以及學校,應當適當安排大學生(特別是新生)同班同學一起上部分專業(yè)課,以此來增加同班同學的交往機會,加強同班同學關系,幫助大學生建立集體歸屬感。當然,這只是針對部分專業(yè)課,其他選修課、公選課(通識課)等大部分課程還是通過選課制度加以管理。這項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和改善同班同學關系,浙江大學在這項措施上,有過嘗試,并且學生反映效果不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能否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現(xiàn)代開放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學分制影響下,班級觀念淡化,同班同學關系疏遠,寢室同學關系相對緊密,選課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大學生的人際范圍,但是往往難以有實質(zhì)性的發(fā)展。學分制對大學生同學關系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大于其積極影響,這種現(xiàn)狀亟待改善。然而,要加強和改善大學生的同學關系和學分制一樣,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大學生自身、學院、學校以及老師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克服學分制的消極影響,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1] 王玉忠,謝志芳.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和途徑[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3).
[2] 呂敬.淺論大學生人際關系[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12).
[3] 劉俊.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模式淺析[J].高教教育研究(成都),2007(2).
[4] 張長海.完全學分制的幾個相關概念問題研究[EB/OL].http:// www.edu.cn/xue_fen_326/20060323/t20060323_108673.shtml,2010-01-12.
[5] 劉玉萍,馬劍平.推行學分制的思考與實踐[EB/OL].http:// www2.xaut.edu.cn/dangban/readnews.asp?newsid=181,2010-01-12.
[6] 田經(jīng)兵.學分制下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8).
Influences of Credit System on the Classmate Relation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University
QUE Ai-jin,HUANG Ting-ting,LIANG Qiu-li
Classmate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However,under the influences of credit system,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now maintain a distant classmate relationship,which has done harm to students'healthy development and calls for immediate attention.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credit system's influences on the classmate relation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n propos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credit system;classmate relationship;influences;improvement approach
G642.47
A
闕愛金(1986-),女,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