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
內容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科教育的靈魂所在,只有打造一個有效的課堂,通過激發(fā)興趣、交流情感、溝通心靈等方法,讓學生愿意學習,快樂學習,學會學習,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堂有效性 興趣 情感 心靈 語文素養(yǎng)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堂,是語文課程特點的集中體現之所。語文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特點。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更重視工具性,即學科知識點的講授,卻忽略了語文是工具的,更是人文的這一特點,導致語文課堂枯燥單調,分數至上,形成了學生不喜歡語文課,語文課成了“自由活動課”的局面,課堂效率更是一低再低,教學質量無從保證,從而形成只重視工具性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精心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值得我們老師積極探索實踐。
一.什么是課堂有效性
所謂有效性,指在最短時間達到最佳效果。如何來判定這個最佳效果?語文課程評價要致力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梢娬n堂教學的最終評價是圍繞學生能力提高程度來進行的,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圍繞學生這一主體來分析。
傳統(tǒng)的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更多的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而忽略了學生這一主體的學習主動性和可能性,由于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從而容易產生學習的倦怠心理,課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只有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
通俗地講,課堂有效性即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學,一是學生是否會學習。一節(jié)45分鐘的課,若教師單純的當任務完成條條框框規(guī)定的目標,45分鐘如白開水一般平淡無味,學生聽起來自然會排斥,不愿意聽;一節(jié)45分鐘的課,若教師只是把知識一二三的告訴學生,缺少了思考互動的環(huán)節(jié),45分鐘過了,知識點轉瞬即忘,學生不會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課堂有效性的核心即讓學生愿意學,會學習,這樣再去提高課堂質量則會容易得多。
二.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
語文課堂的工具性,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學科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這些是成為一名教師必須達到的要求。語文課堂的人文性,則要求教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要能提高學生的感悟審美能力。如果說工具性培養(yǎng)出的學生如機器一般有著相同的系統(tǒng)與程序構成,那么人文性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就應該是有個性的而非機器般統(tǒng)一生產。正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愿意學習,會學習,更多的就應該從我們以往忽視的人文性入手。人文性,則需要教師首先要給學生一種人文關懷。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單通道的授受關系?,F代的師生關系,從教學角度看,是一種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互動關系,從社會學角度看,師生關系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是人和人的關系,是師生間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溝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動關系。這需要教師不再把學生當做學習機器考試機器看待,而是作為互相平等的個體來看待,給予學生關懷,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
1.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愿意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讓學生愿意學習,能主動學習的助推器。
語文的課堂,是生動鮮活的課堂,而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和初中知識的學習,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更為成熟,已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相對獨立的思想和看法,因而高中的語文課堂更是生活的,是社會的。未來的世界有太多的奧秘等待這群16左右的孩子去發(fā)現,正因為他們有好奇心,是感興趣的,語文課堂,就應該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充分的挖掘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語文課堂興趣的激發(f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就是教師利用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營造一個接近生活還原生活的課堂,在知識中潛移默化的將生活的哲理融入進去,讓學生從知識里走入生活。如必修3《老人與?!芬徽n,知識點要求學生理解老人桑地亞哥的不服輸不放棄的硬漢精神,若是單純的就小說情節(jié)來講,甚至可以播放相關電影或動畫讓學生欣賞,但也只是生硬的讓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點。不妨換個角度,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接近學生現有生活的簡單情境,“考試中的一瞬間”,碰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恰巧前排的同學的卷子沒有折起來可以清楚的看見答案,你是選擇看還是不看,若你看了,有了解題思路,自己就有機會再次獲得第一名,若不看,則必定與第一無緣。這樣的情境,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到底應該用什么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自己該如何抉擇。學生思考了,再結合課文人物,明白了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但重要的是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課文與生活結合了,學生自然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會想,原來語文課堂的學習,就是一個濃縮的生活,從而愿意主動去從課堂中學習生活經驗。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能讓課堂離學生的心靈更近,能讓課堂對學生更有啟示與引導作用,更好的讓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當學生從這樣的課堂中明白了生活,正當他們正對未來生活有無限憧憬的時候,這根渴望知識的導火索也就點燃了。
2.交流情感,讓學生快樂學習
語文,語即言,語言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之一。課堂教學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是師生關系,更是人與人的關系;語文學科,語言比其他學科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和意義,因此,語文,更是人與人之間用語言來交流的學科。只有師生在課堂教學中交流情感,構建一種和諧的平等的關系,學生不再害怕上課,學生不再排斥教師,而是快樂學習,課堂效率才會更高。
情感的交流,首先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把高中學生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符合標準答案的觀點就是好觀點。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教科書上的標答不是權威,只有去權威化,才能真正的走入學生。其次,情感的交流要真誠。老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學生的觀點和思想,同時也要積極的對學生的觀點做出回應,不是簡單的鼓勵或指出不足,而是采取說出自己的生活體驗的方式,用真誠來促使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在這里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為例,練習中有這么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孔子最后只對曾皙說了自己對另三名學生的評價”。此問題一出,敢于舉手回答的學生,大都回答的是因為孔子不想當面批評另三個學生,怕打擊他們,是孔子愛學生的表現。其實,作為老師的我,深知學生們心中一定有另一種想法,就是孔子作為老師偏心,只和曾皙交流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在課堂上開始回憶我的高中生活,說到一次考試后,老師講完試卷在教室里走動,走到我同桌旁邊,給他又講了一遍他錯的沒聽懂的題目,要知道,那道題我也錯了也沒聽懂,當時就心里覺得很委屈,覺得老師沒以前那么可愛了。說到這,學生都笑了。而笑聲過后,學生們臉上的表情變了,相信他們聽懂了我的分享。于是,有學生再次站起來說,認為孔子作為老師偏心,只和自己贊許的學生交流,不當面指出另三名學生的錯誤是對的,但事后更應該單獨找他們指出問題,避免他們繼續(xù)犯錯。于是,我繼續(xù)追問,大家是否覺得老師我有時候也偏心呢?見學生不作答,我接著說,你們看,有時候下課了,會有同學來問我應該如何改進學習方法等問題,我會和他詳細的分析交流,并給他幫助,也許他的進步比其他同學更快,是否是我偏心呢?“不是,因為每次問問題都是我主動先找老師的”那個經常問問題的學生說話了。接下來我就引導學生再讀讀課文,學生很自然發(fā)現是曾皙主動留下來問孔子的,其他三人早就走了。通過一步步的情感的交流,最終讓學生明白,學習應該主動,只有主動,才能有更大的收獲。這個課堂問題,也就很好的得到了解決,從孔子是愛還是害學生的問題上很自然的轉換到了學生該如何學習的問題上。而這一步步的引導,不應該是生硬的,而是自然的用學生常見的生活來說話,在過程中享受思考的快樂。
只有老師樂于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樂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情感交流,放下老師的架子,走近學生,學生才會愛上這門學科??鞓返膶W習,不僅僅是知識點,更是鮮活的生活。
3.溝通心靈,讓學生學會學習
愿意學習,快樂學習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那么學會學習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當學生有了內在的動力愿意去學習時,這時候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總是會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不會在一個水平上,有優(yōu)秀就有落后。學會學習,不僅僅是常說的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畢竟在校學生之間的相處時間更長些。這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的整體交流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對學科學習的想法,通過班級整體的力量來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讓學生在學校里樂于和老師,和同學交流溝通,真正體會到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家庭中的成員有義務與責任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心靈的溝通,不是一兩節(jié)語文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長時間磨合與了解,在課堂教學上可適當靈活處理,拿出5分鐘的時間結合課文內容來讓班級充分的了解某一個學生。消除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膜感,課堂對于雙方來說,是知識的殿堂,更是心靈的棲息地。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關注并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是學科教學的靈魂,抓住了靈魂,才抓住了全部,學科教學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語文學科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會人們閱讀、表達、交流、思考,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學,學有所用,打造一個高效的課堂至關重要;而這一點,也需要長期工作在一線的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湖北航天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