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莉(湖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
沈虹光劇作的文學精神
——淺析話劇《臨時病房》
□朱莎莉(湖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
話劇《臨時病房》是著名劇作家沈虹光繼她的《同船過渡》和《幸福的日子》之后的又一力作。記得該劇2004年3月初試演時我有幸先睹為快,當天晚上的演出是在湖北財經(jīng)專科學校的禮堂,除了少數(shù)領導及文藝界人士之外,絕大部分觀眾是該校的學生。不想,這場以老年人為主角的無場次輕喜劇卻贏得了大學生們一次又一次滿場的掌聲,劇場反映之熱烈令人始料不及。據(jù)悉,該劇在第八屆中國戲劇節(jié)“都寶杯小劇場演出”會演中被安排為開場戲,一口氣拿下了優(yōu)秀劇目獎、優(yōu)秀編劇獎、舞美設計獎、組織獎及演員個人表演獎等8個獎項,劇終時觀眾起立長時間地鼓掌,以至于演員不得不把觀眾獻上的一束束鮮花轉而拋向觀眾席,一遍又一遍地謝幕。一位女性觀眾淚流滿面地與鄉(xiāng)下老太太的扮演者肖慧芳熱情相擁,連連說從她扮演的形象中“看到了自己的媽媽”……
在當下社會生活世俗化傾向愈益突出、人的精神生活物欲化程度日趨嚴重的境況下,真誠的贊美和由衷的感動在人們的情感活動中似乎已經(jīng)變?yōu)橐环N奢侈,而《臨時病房》這個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戲何以能穿透人心的隔膜,引起人們心靈如此強烈的共鳴呢?一部綜合性的戲劇藝術作品,成功的因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歸功于編導深邃的哲理思考、深度的人性開掘,以及劇作家對戲劇理念及戲劇形式的銳意創(chuàng)新,尤其是充盈其間的文學精神、深厚的文學內(nèi)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學內(nèi)涵的欠缺,是當下許多舞臺藝術的通病,無奈只有靠豪華的舞美、燈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手段來彌補,因此,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現(xiàn)象也就見怪不怪了,甚至包括一些所謂的大家作品。沈虹光的劇作是一個豐富的系統(tǒng),我們對其研究需要有多種的方法和多維的視覺。文學的角度,我以為是個重要的維度。
小說的筆法,這是既是小說家又是劇作家的沈虹光的劇作區(qū)別于其他劇作家的作品的顯著特征之一。沈虹光的戲,沒有通常意義上戲劇的程式化的“要素”,即大悲大喜、強烈的戲劇性、激烈的矛盾沖突、戲劇高潮、大團圓的結局等等,而是依照劇中人物的性格邏輯自自然然地展開、演繹、發(fā)展,在人物的性格刻畫中,揭示藝術形象的內(nèi)心世界,真實、自然、形象地展現(xiàn)生活的“原生態(tài)”,調(diào)動觀眾的生活積累和情感活動中樞,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戲劇,走進藝術審美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從而達到與觀眾之間進行心靈對話、情感交流、審美認同的佳境。這是小說家的功力和筆法,通俗而不媚俗,自然而不造作,雋永而不膚淺,提升觀眾審美情趣而不是廉價地迎合。我以為,這不僅是沈虹光的戲劇業(yè)已形成的一個特點,也是她對傳統(tǒng)戲劇形式的一種大膽而成功的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是自然完成的,不是刻意去追求的。
在劇情結構上,《臨時病房》像一篇自然鋪排、行云流水、清新而雋永的散文。盛夏酷暑,一位土里吧唧的鄉(xiāng)下老太太和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城里的老先生因醫(yī)院病房爆滿而被安排在一間臨時病房內(nèi),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閱歷、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性格,引發(fā)了這兩個矛盾的個體之間一系列的誤會、摩擦、磕磕碰碰,演繹出一幕幕生動而有趣的話劇。整個劇情的發(fā)展,沒有人為設置的“懸念”,沒有刻意的“承、轉、啟、合”,沒有極力渲染烘托的戲劇“高潮”,沒有程式化的“大團圓”結局,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一切又都是那么真實、可感可觸。這種散文化的結構,摒棄了人為設計的“戲劇性沖突”的虛假,拆除了橫亙在舞臺表演與觀眾心靈感應之間的“屏障”,還生活以“原生態(tài)”的真實與鮮活。《臨時病房》使人們真切而信服地感受到:這就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表現(xiàn)普通人的美好情感,為老百姓寫戲,具有強烈平民意識的劇作家沈虹光的這一努力和追求,顯然是成功的,劇院時不時爆發(fā)出的掌聲和笑聲,觀眾熱烈的反映和認同,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如果說小說的筆法是沈虹光戲劇的特征,真實、自然、本色是沈虹光戲劇的風格,那么,詩的意境則是沈虹光戲劇的深層內(nèi)涵。細細品味《臨時病房》平凡、真實的生活演繹,我們不無感動地發(fā)現(xiàn),在沈虹光樸實、真摯的筆觸中,包裹著一顆怎樣敏感而熾熱的心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情淡漠、人際關系嚴重異化等現(xiàn)象已成為一些有識之士深深的憂慮,沈虹光總是力圖通過自己的作品,向人們傳達這樣的理念: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是主導的,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育;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劇作家執(zhí)著的理想追求、博大的愛心和悲憫的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有人因沈虹光總是取材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質(zhì)疑她貼近生活、表現(xiàn)平民的藝術追求,但她毫不動搖、樂此不疲。從某種意義上說,沈虹光既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的作家,又是一位理想主義的作家,她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真實而鮮活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現(xiàn)實世界,而且是一個包蘊著她的審美理想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理想世界。她不屑于對傳統(tǒng)毀滅性地顛覆和解構,而是致力于在傳統(tǒng)基礎上的揚棄和建設。還原生活、再現(xiàn)生活、提升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詩性的至高境界么?!
沈虹光的《臨時病房》以及她的一系列劇作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諸如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平凡的題材與意蘊的開掘、貼近百姓與提高品位、繼承傳統(tǒng)與大膽創(chuàng)新,以及各種藝術元素的相互借鑒和雜揉等等,這些都為今后我國戲劇實踐提供了有益的藝術參照和寶貴的思想資源,大大拓展了戲劇理論研究的學術空間。衷心祝福沈虹光——這位貼近生活、不懈追求、才華橫溢、成就斐然的劇作家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劇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