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娟
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那么教師在語言藝術上應注意什么問題呢?
一、語言要規(guī)范
英語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yè)語言,要在簡明、準確、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和韻律、節(jié)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語教師必須堅持用英語教學,讓學生用英語來想英語。同時,相應的“體態(tài)語”要盡可能符合英美人的習慣,這種“仿真”,使學生產(chǎn)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語語言環(huán)境之中,以滿足學生語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準確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幽默感、新鮮感。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除了口語流利外,還要學點洋腔洋調(diào),注重語意與語境、語調(diào)與語速相結合。自然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diào),將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英語時,具有節(jié)奏感的語調(diào),聽起來像外國人特有的那種韻味會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語言的另一種美。學生在欣賞中獲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會增強說英語的欲望。語言要風趣,有幽默感。
教師不應總板著面孔上課,這樣學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才會活躍。教師要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新課程標準英語課本知識接近生活,情景性強,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百花園。英語教師們必須集言語、表演、造型等藝術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給學生施加影響,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并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英語學習,使英語課充滿陽光!
教師的語言要能用豐富多彩的語詞來進行說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場合中隨便使用談家常所用的詞語,也不能在和學生促膝談心時使用外交詞令,有些語言詞只能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師應注意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不同的學生說不同的話,并使語言的含義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既要注意語義的轉換,又要表現(xiàn)出語義在語境中的邏輯功能。說話時更不能搞老一套,貼標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教師的語言必須“客觀真實”、“主觀真誠”、“情境真切”。
二、語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動,必先使已動情?!苯處熞f服學生、感化學生,必須講究語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語詞的情感色彩。語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術參數(shù)。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有的情感因語詞刺激發(fā)生波動,造成皮膚血管收縮和汗腺的變化,導致皮膚導電率的相應變化。皮膚電反射強度即可說明語言符號的情感性效應的大小。由此證明,教師的語言藝術的情感性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教師滿懷情意,單調(diào)的教學就能讀得有聲有色,學生聽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數(shù)字,而似乎是種深情的訴說。
英語教師語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現(xiàn)在語調(diào)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莊嚴、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問、憤怒、驚異、召喚等語勢;降,表達堅定、感嘆、祝愿、祈求等情緒;曲,表示幽默、懷疑、調(diào)侃和諷刺和語意。此外,英語教師語言情感還體現(xiàn)在語氣的變化上,通過不同的聲音和氣息可以表達不同的語言。如“氣徐聲柔”,給學生以溫暖感;“氣滿聲高”給學生以喜悅感;“氣短聲促”給學生以緊迫感。
三、語言要有激勵性
激勵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形象,感染力強,針對明顯。英語教師語言的激勵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對比激勵和夸張激勵兩個方面。人比人,激勵人。教師常在班上倡導比、學、趕、超的學風,比字當頭,極富鼓動性,它能使學生心底的激情噴發(fā)而出,使一些紛繁難題峰回路轉。這種“比”就像一桿路標,激勵引導學生朝著目標前進。除了運用對比手法來激勵學生外,適當?shù)臅r候,教師還在有意識地用超出客觀事實的說法來表達、突出、強調(diào)某種思想,從而激勵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做出迅速的反應。
作為教師,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種控制學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揮棒或幾句指令性的話就夠了。你的指揮棒和指令很完全容易使你的學生去行動。至于這種行動的結果是否又正是你所希望的,那就令當別論了??梢钥隙?冷談和空洞的語言,缺乏真誠和理智的語言不能解決教育中的問題。學生許多思想上、學習上的問題是不能靠教師指令性的語言去解決的。那種只會下指令或動輒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語言不可能顯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當前我們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是學生難教,教師難做,師生之間缺乏親密合作的和諧關系,教學活動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來的。師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尤為重要。
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當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而不是“唯我獨尊”。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所謂真誠,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機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覺能動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充分發(fā)揮。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尊重學生意味著應當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不歧視、不諷刺挖苦,更不訓斥體罰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平等對待學生,像呵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學生脆弱的心靈。有些時候碰到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確實令人氣惱,但要注意處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責罵。教師對學生應當尊重信任,才能以情營情、以情促知,師生情感互動,心靈溝通。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階段,其叛逆心理很強,教師應當有象大海般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的錯誤,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體罰學生更不可取,應當認識到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應當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尊重與信任,盡可能為其排憂解難,以老師廣博的愛心,贏得學生的敬重,這樣,學生自然“親其師”而“信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