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銘娟
(吉林省第二榮復軍人醫(yī)院皮膚科,吉林梨樹 136502)
神經(jīng)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癥、黃褐斑、老年斑、雀斑及紫外線照射與介導的皮膚色素沉著的損傷等一系列皮膚疾病,由于其病程長、易復發(fā)、不易根治、治愈困難,對患者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壓力。鑒于上述情況,我院集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在用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學原理,針對性地研制了“復方黃芩苷乳膏”,較好地解決了外用西藥乳膏制劑對皮膚的損害和副作用,現(xiàn)將資料匯報如下:
2003~2009年我科門診共收治皮膚病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齡18~80歲,平均32.5歲;病程1~5年;其中,神經(jīng)性皮炎21例,皮膚瘙癢癥10例,黃褐斑、老年斑8例,接觸性皮炎21例。對照1組60例(使用單獨用黃芩制成的膏劑),男26例,女34例;其中神經(jīng)性皮炎17例,皮膚瘙癢癥13例,黃褐斑、老年斑8例,接觸性皮炎22例。對照2組60例,男25例,女35例;其中神經(jīng)性皮炎19例,皮膚瘙癢癥12例,黃褐斑、老年斑9例,接觸性皮炎20例。
1.2.1 治療組 復方黃芩苷乳膏涂于患處,每天早、晚擦藥各1次,2周為1個療程。
1.2.2 對照1組 使用單獨用黃芩制成的膏劑涂于患處,每天早、晚擦藥各1次,2周為1個療程。
1.2.3 對照2組 馬來酸氯苯那敏片4 mg,每日3次,2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結(jié)果,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藥物。
臨床觀察指標和計分,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瘙癢,按四級評分法進行,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 療效評價,治愈:積分值減少>95%;顯效:積分值減少61%~95%;好轉(zhuǎn):積分值減少20%~60%;無效:積分值減少<20%。癥狀和體征積分值減少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見表1。
治療組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對照2組中有不同程度嗜睡、口干、乏力感。治療組和對照1組、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比較[n(%)]
患者1,男,38歲,郭家店鎮(zhèn)人,2001年來我院皮膚科就診,自訴,頸后部起米粒樣丘疹,極癢,月余,皮損面積逐漸擴大,食辛辣食物加重,頸椎時有酸痛,經(jīng)查體,行頸椎X線造影,診斷為由頸椎骨質(zhì)增生引起的神經(jīng)性皮炎,口服維生素B1、B6,抗組胺口服藥,外用復方黃芩苷乳膏,1個月后來復診,皮疹消退,瘙癢癥狀消失,囑其繼續(xù)涂擦外用藥膏1個月余,以鞏固。
患者2,女,30歲,梨樹小城子人,2006年來我科就診,臉部原有一小塊黃褐斑,由于近時期經(jīng)常在室外工作,致使黃褐斑迅速擴大來診,無其他癥狀,令其每日早、中、晚三次涂擦復方黃芩苷乳膏,每次用藥前用溫水將臉洗凈,將熱毛巾放在臉部敷3~5 min,令皮膚柔軟再抹藥效果會更好。用藥1個月時來復診,顏面部色斑明顯淡化,囑其繼續(xù)用藥,以鞏固。
李玲,女,28歲,梨樹鎮(zhèn)人,2006年用化妝品過敏后致脂溢性皮炎,來我科就診,顏面部緊繃,脫屑,紅,癢,1周后來就診,給其口服抗組胺藥物以緩解過敏狀態(tài),外用“復方黃芩苷乳膏”以改善皮膚狀況,用藥12 d來復診,皮膚緊繃感消失,無皮屑,紅消退,癢的癥狀消失,囑其堅持用藥至月末,以鞏固。
黃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黃芩素、黃芩苷,能清除羥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線粒體脂質(zhì)過氧化和卵磷脂質(zhì)體代謝,對抗過氧化氫引起的細胞損傷亦有抑制作用;有較強的抗感染、抗變態(tài)反應、止癢的作用。通過臨床實踐和組織有關(guān)專家、人員進行論證認為,復方黃芩苷乳膏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脂溶性皮炎,以及紫外線照射導致的皮膚色素沉著和損傷與口服藥及注射藥相比,作用直接迅速,副作用小、療程快,治愈率高、費用低,能極大地減輕患者的負擔和痛苦。該藥合用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應用。復方黃芩苷乳膏穩(wěn)定性好、檢驗標準完整、實驗方法規(guī)范、定性方法專屬性強、檢驗標準能科學公正地反映該藥品的質(zhì)量。
復方黃芩苷乳膏研究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可靠性及實用性,不僅給患者解除病痛,也給醫(yī)院帶來經(jīng)濟收入,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1]趙寶珍,李仲興,王秀華,等.五倍子等5種中藥水煎劑對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觀察[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4,3(3):211.
[2]邸秀梅,肖秀玲.黃芩藥理學作用研究進展[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07,26(4):57-59.
[3]張喜平,田華.黃芩苷的藥理作用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3,19(11:1212-1215.
[4]張小偉,張會敏,石俊英.近五年黃芩藥理學研究進展[J].齊魯藥事,2008,27(3):165-167.
[5]西井奈緒美.黃芩苷元對人大腸癌細胞WiDr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4,26(3):185.
[6]張進杰,徐茂軍,周桂飛.光質(zhì)對懸浮培養(yǎng)黃芩細胞生長及黃芩苷積累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7,15(2):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