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萍
(吉林省琿春市中醫(yī)院皮膚科,吉林琿春 133300)
自制健脾化濕湯治療脾虛濕蘊型濕疹
張翊萍
(吉林省琿春市中醫(yī)院皮膚科,吉林琿春 133300)
目的:探討健脾化濕湯治療脾虛濕蘊型濕疹的療效。方法:60例濕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口服健脾化濕湯100 ml/次,2次/d,20 d為1個療程,另外配合常規(guī)外用藥治療。對照組30例,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160 ml靜脈注射,外用藥相同。結果:患者經(jīng)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為76.7%,對照組有效率為63.3%。結論:健脾化濕湯治療脾虛濕蘊型濕疹療效顯著。
脾虛濕蘊;健脾化濕湯;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濕疹是由復雜的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一種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及皮疹多樣性,慢性期則局限而有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易復發(fā)[1]。濕疹的發(fā)病原因復雜,有內(nèi)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外在因素如生活環(huán)境、氣候條件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fā)生。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炎熱、干燥、多汗、搔抓、摩擦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學物質(zhì)等。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fā)濕疹[2-3]。某些食物也可使有些人濕疹加重。內(nèi)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腸道功能障礙、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精神改變,感染病灶、新陳代謝和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diào)等均可產(chǎn)生或加重濕疹的病情。中醫(yī)則認為本病由稟賦不耐、飲食失節(jié)、過食腥發(fā)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內(nèi)蘊,加上復惑風濕熱邪,內(nèi)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而發(fā)本病[4]。急性者以濕熱為主,濕性重濁黏膩,日久往往耗血傷陰,化燥生風致使血虛風燥,或平素體虛、脾為濕困,肌膚失養(yǎng),病程纏綿不已,反復發(fā)作而成慢性濕疹。中醫(yī)辨證臨床分為濕熱浸淫,脾虛濕蘊,血虛風燥3型[5]。本文著重論治脾虛濕蘊型濕疹。
入選標準:患者均具有脾虛濕蘊型濕疹的典型臨床癥狀。發(fā)病較緩,皮疹暗淡不紅,滲液少而稀薄,以丘疹及丘庖疹為主?;蛴绪[屑,瘙癢抓破后,少許津水外溢,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苔薄白或膩,脈濡滑。排除標準:有血液系統(tǒng),肝、腎、心臟等檢查異常的患者;伴有精神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合并其他皮膚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對試驗過程中擅自服用或外用可能影響療效的其他藥物者;試驗中途因不良反應逐出或不明原因自行退出試驗者;資料不全,無法判斷療效或安全性者。
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0~65歲,平均32.65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2.4年。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0~61歲,平均33.5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2.6年。
治療組口服健脾化濕湯,方藥用蒼術10 g、陳皮10 g、藿香 10 g、豬苓 10 g、澤瀉 10 g、滑石 10 g、甘草 10 g、蛇床子10 g、白鮮皮 10 g、山藥 10 g。 水煎成袋,每次 100 ml,每日早晚各服1次。同時有滲出者給予開放性冷濕敷3%硼酸。丘疹、紅斑、鱗屑患者外用除濕止癢膏(四川同泰藥業(yè)有限公司)。對照組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1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0.9%NaCl溶液1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并每晚口服氯苯那敏4 mg,外用藥同治療組,療程為20 d,3個月后隨訪。
痊愈為全身皮膚紅斑、丘疹、水皰、鱗屑、苔蘚樣變等皮損消退≥90%,可有色素沉著,無明顯自覺癥狀;顯效為皮損消退≥70%,瘙癢明顯減輕;有效為皮損消退≥30%,有輕微瘙癢;無效為皮損<30%,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有效率按痊愈加顯效計算。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療程結束時,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76.7%,比對照組的63.3%有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療程結束時兩組療效比較(n)
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83.7%,比對照組66.7%的總有效率有顯著提高,P<0.05,見表2。
表2 3個月后兩組療效比較(n)
未見水腫、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治療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肝功能均正常。
健脾化濕湯取自朱仁康的芳香化濕湯加味,治療上抓住其主要環(huán)節(jié),采用健脾燥濕之劑。蒼術、陳皮健脾燥濕;藿香,芳香化濕,豬苓、茯苓、澤瀉、六一散淡滲利濕;蛇床子,補腎壯陽、溫化除濕;佐用山藥補脾止瀉,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此中醫(yī)治療效果優(yōu)于西醫(yī),主要由于中醫(yī)根據(jù)個體差異,辨證論治[6]。由于濕疹的病因較復雜,治療比較困難,濕疹的預防就顯得十分重要,預防工作主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①積極尋找各種可能的內(nèi)外致病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給予處理。②注意皮膚衛(wèi)生,盡量避免各種對皮膚的不良刺激,如勿用熱水、肥皂燙洗、搔抓皮膚,不要隨便選用刺激性止癢藥。③避免致敏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如魚、蝦、蟹、牛肉、狗肉、濃茶、咖啡、辣椒、酒等。多食清淡的蔬菜水果。④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
[1]朱學駿.實用皮膚病性病[M].北京:中國協(xié)會和北京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2:303.
[2]王廣進,張福仁.慢性光性皮炎40例臨床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9,11(42):785.
[3]趙新年.臨床皮膚病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034.
[4]劉巧.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53.
[5]楊國亮,王俠生.現(xiàn)代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392.
[6]王麗英,陳昆.慢性光化性皮炎86例臨床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35(6):435-438.
R758.23
B
1674-4721(2010)10(b)-082-02
201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