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翠芳
摘要:對于現(xiàn)在職高生來說,教師要想上好《建筑力學》這門課,教師首先應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有學習的欲望,同時也應去思考和總結適應他們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建筑力學;學習態(tài)度;分析能力
《建筑力學》是建筑專業(yè)一門必修的技術基礎課,它涉及物理和力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于現(xiàn)在的職高生來說,他們絕大多數(shù)基礎差,無學習目標,所以教學難度大,但是只要教師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引導方向,還是會攻破難關獲得成功的。以下是本人近幾年的教學體會,現(xiàn)與大家共享。
一、 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學習進取精神
《建筑力學》這門課在職業(yè)中學高一就開始開設,有的學生看到書中的內容與初中的物理相似,就感到它是天書干脆放棄;有的學生聽說畢業(yè)后搞施工不需要力學知識,干脆不去理它;有的學生說來職校是想混幾年拿畢業(yè)文憑的……這些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導致教師的力學課教學工作很難進行。面臨這些情況,需要教師能耐心地與學生進行交談,并用已在建筑方面取得成就的學兄學姐的成功例子來勸導他們,教導他們現(xiàn)在已選擇這個專業(yè),就靜下心來學習,多一點知識也為將來適應社會多一點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以身邊的建筑為實例講述書中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空洞無味的東西變得很實在,非常陌生的東西變成貼近自身生活如此熟悉的東西。這樣,他們就會對力學產生學習興趣,就會覺得這門課程好學,而且我一定要學會它,并且我要更深入地懂得它的形成、用途及使用它的限制條件。此時,他們有了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這就為力學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
二、 利用實例來講解書中的理論,讓學生感到淺顯易懂
學習《建筑力學》時,剛剛開始學習的受力圖的分析是全書的關鍵。而受力圖的分析主要是去除研究部分的約束,再加上相應的約束反力。約束反力書中雖講的較多,但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僅利用書中的語言來簡單地闡述幾種約束及約束反力,對于絕大部分學生來說就相當于在講天書,勞而無獲。因此,教師應改變方法,應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講解。比如圓柱鉸鏈約束,可以利用教室里門與門框之間用的鉸鏈連接來作說明。此時的門不能在通過鉸鏈中心軸線的任何一個方向移動,它僅能繞鉸鏈的中心軸線產生轉動,鉸鏈的中心軸線與門不能移動的方向線構成平面,平面中可利用兩個方向的坐標軸表示,因此也可將門對鉸鏈的約束反力分解為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固定端約束可利用陽臺下方的懸挑梁來講述……這樣講,學生就會感到淺顯易懂,對學習也會有興趣,同時也為講解后面的知識奠定基礎。
三、 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但不宜采用題海戰(zhàn)術
《建筑力學》這門課程大部分是對建筑物中的構件進行受力分析和計算,如構件的正應力強度、剪應力強度,抗拉、壓強度……這些內容,有的時候計算比較簡單,僅需記住一個公式直接套用,就能達到目的。但有的時候,需經過很多步驟才能達到目的,好多學生一看很繁,懶得動腦筋??磁c書中的例題相似,趕快下手仿照書中的例題進行計算。有的把書中的解題步驟背下來直接套用,有的學生毫無思路遇到計算題就放到一邊……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應引導他們通過哪些步驟進行計算,并且不走彎路直接達到目的。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采用的是倒推法。我要求學生不管題目有多難,請他們先看清條件和最后的問題,然后用最后的問題思考所用的公式,再由公式中的未知條件和題目中先有的已知條件推上一個公式。這樣依次向上推,直到最后一個公式中的條件均為已知,然后從倒推的最后一步開始依次向后計算,這樣就會條理清楚,準確地求解出所需計算的問題。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幫助,進行舉一反三,讓學生能熟練利用倒推的方法來講述題目的解題思路,課后再出一些典型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鞏固。這樣,就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能力,又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但是,教師千萬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感到厭煩。對有的學生來說這題目很熟,拿到手就很快做完,可是準確率很低,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 將書中的知識點連成一個系統(tǒng),便于學生記憶
《建筑力學》書中的知識點很破碎,看上去它們互不關聯(lián),教師如不進行指導,單一地讓學生去記憶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會很難也會容易混淆。所以教師應加強引導,將書中的章節(jié)形成一個大框架,然后逐步進入每一章中的每一節(jié),每一節(jié)中的每一個公式或概念。如果知識點容易混淆,應將它們列出來并舉例說出它們的區(qū)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剪切與扭轉兩個概念,它們都是由一對平行力作用在兩個互相平行的平面上。不同的是剪切中這兩個力的距離很近,可以忽略;扭轉中兩個力所在平面與梁的中心軸線垂直,兩力之間的距離不可忽略。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是典型的剪切事例,教師拿塊長橡皮在兩端加力轉動就變?yōu)榭梢姷呐まD實例。像這樣的問題,力學書中很多,但教師不應一一列舉給學生,應引導學生去羅列出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參考文獻:
[1]沈倫序.建筑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波.建筑力學教學與改革探討[J].甘肅科技,2005(2).
(阜寧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