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轉眼間走入工作崗位已經(jīng)八年,八年的教學歷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不容易。如果只注重對基礎的教育,那么學生很容易厭煩。語文教材中文質并茂的文學作品占據(jù)相當?shù)钠?這里有對祖國的愛、對事業(yè)的追求、對信念的執(zhí)著;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誼;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憤、催人淚下的凄切、細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動容的悲慘;這里有開懷的笑、號啕的哭、會心的悅、無名的愁……每篇佳作無不凝鑄著主人公或作者從生活中得來的情感體驗。我想,教師除了要講解優(yōu)美的字詞、精辟的語文知識、巧妙的布局謀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靈魂,即文章所傳達的情感。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敝挥姓媲樽钊菀状騽訉W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大文豪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千古名篇,讓人百看不厭。全詞想象奇特,意境開闊,融幻想與現(xiàn)實于一體,更令人欽佩的是詞人面對逆境卻透露出的豁達胸襟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命運坎坷的文人,卻對人生充滿了樂觀情緒,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修養(yǎng)熏陶著每位學生,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迪。
一、 讀誦結合,理解情感
在教學中,無論是情濃意切的散文還是議論性的文章,都需要老師用動情的語言傳達教材動情的聲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配合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并茂,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讓字字句句撞擊著學生的心靈,把學生帶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在情感上產(chǎn)生移情和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fā),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叩擊心靈。教師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zhèn)魃竦膭幼?也能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情感,文章的多種風格,就決定了多種風格的朗讀。朗讀的語調(diào)、聲音,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朗讀中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文本情感的流露,無形中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地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在上《春酒》時,我配了一首非常優(yōu)雅的樂曲,當我用充滿深情的聲音讀完課文時,很多學生已經(jīng)是淚光閃閃了。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對故鄉(xiāng)的那種深深的思念,也被神奇的語言藝術深深地感動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教師只要利用好這一點,相信我們都可以用自己激情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炬,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課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發(fā)展。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情感
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心理基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可能借助語言與作者溝通,透過字里行間,看到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理解課文。要豐富學生的情感,就要教會學生熱愛生活,指導學生投入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切體味,讓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chǎn)生情感體驗。來到春天的原野,學生才能體會到朱自清筆下《春》的生機與活力,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才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春”的喜愛。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動情,細心品味,受到感染,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有助于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我們還可以通過指導課外閱讀,觀看電影、電視等文藝活動,增加學生的情感經(jīng)歷,豐富學生的情感。有了豐富的情感經(jīng)歷,學生才會更容易體會課文中的情感,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契合,從而理解課文,甚至感悟人生。
三、 在通過教材感染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作用
教材的感染力因教師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若未被課文感染,未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則無法把課文本身的感染力量傳達給學生,更不可能通過自己的作用使課文的感染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充分利用課文感染學生的關鍵,在于教師首先被課文感染,被作品打動。教師本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教師在課堂上精神振奮,情緒飽滿,語言生動形象,語調(diào)、語速、手勢、表情等隨課文情境而變化,學生就會在無形中受到感染,得到啟示和教育。教師本身的感染力因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基本素質及修養(yǎng)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努力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完善教師的教學藝術,增強教師自身的感染力,是在語文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備條件。
語文和其他學科比較有其鮮明的特色:內(nèi)容豐富優(yōu)美、結構精巧多姿、情理融會貫通。語文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應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立體流程,只有這樣,知識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維活動才能找到其載體,充分展現(xiàn)其生機活力。情感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更是千百年來語文具有長盛不衰、無限魅力的重要原因。從孔子的杏壇講學到今天的語文教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一脈相傳,源遠流長,并被不斷賦予新的內(nèi)容與含義。新時期的教師應該合理把握這一教學要義,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