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素乾
韋莊村和清池村的“斷瘟”習俗與儺文化
宋素乾
介紹了甘肅省武山縣韋莊村和清池村的“斷瘟”習俗。“送瘟神”儀式以驅(qū)鬼逐疫、酬神納吉為目的,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滲入了更多的娛樂成分,但其內(nèi)核仍與古代驅(qū)儺活動一致,屬于鄉(xiāng)儺的遺跡。
儺文化;武山縣;社火;“斷瘟”儀式;“送瘟神”
《論語·鄉(xiāng)黨》記載:“孔子見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眱且环N古老的文化現(xiàn)象,包括儺儀、儺舞、儺戲等,通過假面跳神的形式,溝通人神兩界,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歷經(jīng)幾千年,儺以頑強的生命力仍在窮鄉(xiāng)僻壤存活著。
武山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南岸,境內(nèi)大部分為黃土高原溝壑區(qū),溝谷交錯。這里地理環(huán)境獨特,文化變遷緩慢,一些習俗至今保留的相對完整。武山縣韋莊村和清池村,有在正月送喜神的習俗,從送神活動中仍可看出驅(qū)儺的遺跡。
所謂“喜神”,是指當?shù)厝擞锰旄傻刂评沓鰜淼摹凹椤钡姆轿唬荨跋采瘛币馕吨砬蠹?。正月初九把喜神請來,進行為期一周的社火活動。正月十六、十七傍晚時候,舉行送喜神活動,當?shù)匾卜Q“斷瘟”或“送瘟神”?!皵辔辽碜印币话阌扇私M成,他們是龍官、黑虎、土地。實際上“斷瘟”是一種儺儀,一種驅(qū)趕惡鬼、瘟疫、災難的活動。在正月的閑暇時期,娛悅神靈和自我狂歡后,驅(qū)除疫鬼,祈求吉祥,是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需要。因為當?shù)厝苏J為鬧騰了一場社火,在迎春納福的同時,也可能招災引鬼,所以社火結(jié)束時進行祛災驅(qū)鬼的“送瘟神”儀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村人的平安。
韋莊村的活動是從清池村借鑒來的,規(guī)模比較龐大,活動比較完整的只有兩次。60年代一次,80年代一次,后來舉行的活動比較簡略,省去了祭壇儀式,人們直接化妝,挨戶地轉(zhuǎn)。龍官身穿紅衣服,化紅臉,身后插帥旗,手拿金印,相當于照妖鏡。黑虎一般由身材魁梧高大的人扮演,黑衣服、黑臉,頭戴黑色五佛冠,手拿馬鞭,鞭打妖魔鬼怪,總體造型很有威懾力和震撼力。土地則白胡子,身穿白色長袍,用白粉把臉涂成白色,手拿拐棍。土地對當?shù)厝思冶容^了解,所以由土地帶路,黑虎跟在后面,邊走邊說“莊前莊后,莊左莊右,一鞭掃出”。
每家每戶都要準備水果、水、糖,放到桌子上。屋子里燈火通明,門敞開,人們在院子里等著。土地先進門,蹲在墻角,黑虎、龍官隨后。黑虎進屋后要大喊一聲,用鞭子在空中甩一下,龍官手托金印,他們在屋里轉(zhuǎn)一圈后離開。若家里有病人在床上躺著,黑虎用馬鞭在病人身上輕輕打一下,認為這樣可以驅(qū)走疾病,使病人早日康復。土地神位小,所以他與黑虎、龍官不能碰面,先逃離,然后黑虎、龍官再離開。
晚上12點以前,把全村挨家轉(zhuǎn)一遍,然后到被風水先生看好的喜神離開的地方送喜神。常要點一堆熊熊大火,人們把手中的火把、紙扎人物放到火中燒掉。在場的所有人要從火里跳過幾次,叫“跳火”。在當?shù)厝丝磥?,社火的參與者特別是裝扮過“斷瘟身子”的人,在經(jīng)受火的“洗禮”后,新的一年中會更吉祥。
韋莊村不是每年都舉行的這樣的活動。一般要根據(jù)經(jīng)濟情況,還有人們是否有時間來定?!八臀辽瘛被顒佑纱迕褡栽附M織,有時也輪流承擔。當組織人確定后,他就開始籌措經(jīng)費,準備活動的各項事務。村民們也很樂意出這份錢來保佑全村人和自家的平安。當年是否有活動,只有在正月初九才知道。扮演三位神的人不求什么回報,玩完社火后若有剩酒,就給他們兩瓶。沒剩的東西,就不給。
相比而言,清池村的活動規(guī)模更龐大、更隆重。每年正月十八晚上12點,儀式在鑼鼓聲中開始。南北或東西正對著設兩個壇,壇上點著蠟燭,兩壇中間點兩堆柏火。村里年長的人在壇前上香磕頭。連著擊三次鼓后,24個神紛紛上場,他們是馬元帥、趙元帥、溫元帥、杜元帥、鄧元帥、辛元帥、張元帥、陶元帥、龐元帥、劉元帥、茍元帥、畢元帥、二郎神、哪吒、雷震子、龍須虎、周護法、韓湘子、王龍官、孫悟空、土地爺,等。這些神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化不同的臉譜,穿不同的服裝。他們都戴白手套,拿不同的兵器。上臺后,站在圍壇的長條凳子上?;脢y的神是不能和人說話的,以示神的威嚴。以前不讓女的參加儀式活動,現(xiàn)在沒那么嚴格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可以來觀看祭壇儀式。無論天氣多么寒冷,很多人都會來觀看。里三層外三層的人把祭壇密密地圍起來。他們表情嚴肅,表現(xiàn)出對神的恭敬與膜拜。韓湘子每點一個兵都要擊一陣鼓,喧天的鑼鼓聲造成了熱鬧的氛圍和宏大的氣勢,整個活動充滿神秘的色彩。點完兵的神由背對旁觀群眾轉(zhuǎn)為正對群眾。
倒數(shù)第二個點的神為王龍官,由于他的官最大,所以要三請。最后一個是土地,土地說一些對其他元帥不滿的話。這時點兵結(jié)束,這些元帥開始追趕土地。這時土地要找一個房子藏起來,盡量不讓別的元帥找到。其他的神開始分開去各家各戶轉(zhuǎn)。各家把屋里屋外的燈都打開,門敞開,人在屋里等著神的到來。村子里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有些人家為了給神點明,吸引來自己家,還要在大門前燃一堆篝火。這些神轉(zhuǎn)到家中遇到女的,就用手中的武器輕輕打一下,遇到男的則不打,因為人們認為女的是不能見神靈的。這些神威風凜凜,他們挨戶地轉(zhuǎn),驅(qū)逐疫鬼,送福上門。到午夜2點多的時候,村內(nèi)鑼鼓聲漸息,這些神幾乎每家都轉(zhuǎn)到了。此后,到喜神離開的地方點起火堆,把打的燈籠和扮演者身上一些紙的東西都拽下來,扔到火里,跳火堆,然后宣布一年的送喜神活動結(jié)束。
以前,清池村每年正月初十左右還要唱戲,主要是秦腔,現(xiàn)在唱戲活動取消了,但儀式隆重,規(guī)模龐大的送喜神、斷瘟神活動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晚上還照常進行。
韋莊村和清池村信奉的是武神,舉辦“斷瘟”或“送瘟神”儀式。武山縣的韓川村、周家莊村、令川村等都信奉文神,沒有這種活動。鬧完社火后,每年的正月十六或十七晚上,一人化裝為土地,一人舉大燈籠,幾個人舉小燈籠,挨家挨戶地轉(zhuǎn),他們都是男性年輕人。與信奉武神的村莊相比,這種活動對人力、財力的要求低,舉辦比較容易。
驅(qū)儺信仰產(chǎn)生于周代,而萌發(fā)于新石器晚期。敦煌遺書P.3552載:“除夜驅(qū)儺之法,出自軒轅”,與巖畫儺舞相吻合。《周禮·夏官·方相氏》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儺,以索室驅(qū)疫。到了宋代,民間盛行“打夜胡”風俗?!稏|京夢華錄》卷十“十二月”條載:“自入此月,即有貧者三五人為一伙,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qū)祟之道也?!庇终f:“自入此月,街市有貧丐者三五人為一隊,裝鬼神、判官、鐘馗、小妹等形,敲鑼擊鼓,沿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qū)儺之意也。”武山縣韋莊村和清池村斷瘟神活動,挨家挨戶驅(qū)疫鬼,送吉祥,是與古代驅(qū)儺活動一脈相承的。
武山縣韋莊村和清池村的送喜神、斷瘟神活動屬于民間儺。這里因受大山阻隔,與外界聯(lián)系困難,受外界文化的影響比較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緩慢,驅(qū)儺風俗保存的相對比較完整。韋莊村和清池村的“斷瘟神”活動與古代的鬼神崇拜有關。在久遠的古代,由于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人們的認識水平有限,面對四季的更迭、草木的枯榮,他們很是驚奇。古人認為事物都是有靈性的,天地間存在各種神靈。面對善神,他們歡快地迎接,虔誠地祭拜;面對惡神,則是威嚇、驅(qū)趕。每年春節(jié),既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又是人們閑暇的時候,人們常常放鞭炮,鬧社火。武山縣韋莊村和清池村社火后的送喜神、斷瘟神活動體現(xiàn)了人們的鬼神信仰。人們把惡神攆跑,同時愉悅善神,希望在來年里交好運。
韋莊村和清池村的驅(qū)儺活動,與歷史上的驅(qū)儺相比,有了一些變化,如不再那么正規(guī),儀式有些簡單,滲入了更多的娛樂成分。但驅(qū)儺的內(nèi)核沒變,都的通過挨家驅(qū)疫鬼,送瘟神活動,來達到求平安、保吉祥的目的,這是千百年來驅(qū)儺活動的共同意義所在。所以,韋莊村和清池村的“斷瘟”或“送瘟神”活動是古代驅(qū)儺的遺跡。
[1]張子偉.中國儺[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錢茀.儺俗史[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
[3]陳躍紅,徐新建,錢蔭榆.中國儺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
[4]李建宗.儀式與功能: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隴中社火[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4).
[5]曲六乙,錢茀.東方儺文化概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6]武文.甘肅民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
book=138,ebook=765
K892
A
1673-1999(2010)15-0138-02
宋素乾(1984-),女,河北邱縣人,蘭州大學(甘肅蘭州730020)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及民俗。
201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