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圣華
審美現(xiàn)代性與曹禺及其劇作
——以《雷雨》為例
高圣華
分析了曹禺前期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代表性劇作《雷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認為曹禺本人及其劇作表現(xiàn)出了追求現(xiàn)代性的特質。對這一問題的探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禺及其劇作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重要影響。
曹禺;《雷雨》;審美現(xiàn)代性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歷程中,曹禺及其劇作多年來一直受到不斷“改造”的命運。特別是處女作《雷雨》中豐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的復雜與典型、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給他的作品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和神韻,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的閱讀者和研究者。其中,由于大多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研究,曹禺的劇作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戲劇文學的高峰。近年來,有以“詩化現(xiàn)實主義”等概念重新界定其劇作,但總的來說,仍以現(xiàn)實主義為前提。筆者從審美現(xiàn)代性的角度出發(fā),分析曹禺及其劇作中所凸顯的現(xiàn)代性“因子”。
現(xiàn)代性(modernity)一詞來源于“現(xiàn)代”(modern),英語modern一詞直接來源于法語的moderne和晚期拉丁語的modernus,最初是指現(xiàn)在所存在的事物或此時此刻。到1860年,著名現(xiàn)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在《現(xiàn)代生活的畫家》一文中首次界定了“現(xiàn)代性”的含義后,現(xiàn)代性的審美領域不斷擴大,現(xiàn)代性的指向變得異常豐富復雜起來。后來,又發(fā)展為“啟蒙現(xiàn)代性”和“審美現(xiàn)代性”。理論研究表明,“審美現(xiàn)代性”所表達的是個體的感性訴求,是一種此岸的生存感。對于曹禺,他生活在“五四運動”時期,深受外來思想的影響,其處女作《雷雨》中更是涉及“五四時期“的關鍵主題,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幸福。《雷雨》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生活在一個以傳統(tǒng)宗法制為絕對統(tǒng)治中心的社會里,被世俗的倫理觀念壓制,身不由己地扮演著社會、家庭為其設定的角色,履行著時代賦予的悲劇命運,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屈服于傳統(tǒng)。但是,其中也不乏追求自我幸福、向命運發(fā)出挑戰(zhàn)的男女主人公,他們?yōu)樽约豪斫獾男腋W鞒隽恕彪x經叛道“的選擇,甚至最后走上死亡之路。
從《雷雨》發(fā)表于1934年7月出版的《文學季刊》第3期以來,有關評論開始見諸報端,到1980年代新時期以后,對曹禺及其劇作評價,現(xiàn)實主義的話語評價占了“半壁江山”。讓人奇怪的是,曹禺本人對別人加在自己身上的“現(xiàn)實主義劇作家”這種身份并不感興趣,尤其是在晚年反思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時,他對這些評價卻表示反對:“我不大贊成戲劇的實用主義,我看毛病就出在我們的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上??偸且龑∽骷叶⒃谝恍┚唧w的問題上,具體的目標上。這樣,叫許多有生活的人,有才能的人,不能從高處看,從整個的人類,從文明的歷史,從人的自身去思考問題,去反映社會,去反映生活。我們太講究“用”了,這個路子狹窄。對于文學藝術來說,實用主義是害死人的。”[1]32
從晚年曹禺這段話來看,他好像對“現(xiàn)實主義”這個詞語并不欣賞。曹禺在1936年寫的有關《雷雨》的創(chuàng)作心得中說:“我初次有了《雷雨》一個模糊的影像的時候,逗起我的興趣的,只是一兩段情節(jié),幾個人物,一種復雜而又原始的情緒?!保?]180“《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天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四鳳與周沖的遭際最足以代表他們的死亡,自己并無過咎。)如若讀者肯細心體會這番心意,這篇戲雖然有時為幾段較緊張的場面或一兩個性格吸引了注意,但連綿不斷地若有若無地閃示這一點隱私——這種種宇宙里斗爭地‘殘忍’和‘冷酷’?!保?]180“《雷雨》是一種情感的憧憬,一種無名的恐懼的表征?!保?]18曹禺的這些話可以說是對自己作品的最好詮釋。
我們可以看到,曹禺從來都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戲劇實用主義”的。無論是“復雜而又原始的情緒”、“宇宙里斗爭的‘殘酷’和‘冷酷’,還是‘情感的憧憬’、‘無名的恐懼’,這種強烈的情感觸動都很難歸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
從他的作品尤其是前期劇作,我們可以看到曹禺孜孜以求的是“從整個人類,從文明的歷史,從人的自身”出發(fā)去思考與創(chuàng)作的。他用敏銳的戲劇感捕捉到了他那一代人共有的情感和思慮?!安茇母呙髦幵谟冢斎藗冞€在形而下的層面關注著物質的貧困和國家的羸弱的時候,他卻悄悄地肩負起了雙重使命:在承擔啟蒙重任的同時,還以深邃的目光諦視著蕓蕓眾生,關注著他們那騷動不寧的內心世界。”[3]38也正是曹禺的作品中充滿著這樣的祈求,使得他的作品在情感表達上時常出現(xiàn)一種令人心驚欲碎的力量,這正說明了與狹隘的政治性作家的區(qū)別。
從時代背景來看,《雷雨》還不是一部典型意義上的現(xiàn)代主義劇作,但是曹禺在創(chuàng)作《雷雨》時,正是西方現(xiàn)代性思潮和西方現(xiàn)代主義戲劇大量涌入中國的時期。作為一個年輕而又敏感的劇作家,他感受到了這種前衛(wèi)思潮的脈搏。因此,在《雷雨》的人物命運抗爭過程中凝結著現(xiàn)代性的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充滿悲情的蘩漪和理想化身的周沖。對于蘩漪來說,她挑戰(zhàn)了作為女人三種角色中的兩種,即妻子、母親,她打擊了丈夫,摧毀了家庭,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本來蘩漪的心已經瀕臨死亡,生活在一個沒有人氣,充滿霉味的公館里過著一種非正常的生活,經受著長期的壓抑摧殘,得不到撫愛的“本能”,過著不是女人本應該過的生活,她對此已經絕望了。但當看到周萍后,她的愛欲被重新激起,她渴望占有周萍,渴望在周萍身上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她會哀求周萍帶他離開。在苦苦哀求無效后,她失去了理智,毫無顧忌地用最熾熱的情,最強悍的心張揚著自己的情與欲,可是她最終失敗了。在蘩漪一系列的行為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追求個人幸福的年輕母親在為了愛,為了自己的選擇付出了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之后,到被逼入絕境的傷心絕望。對于她來說,不管是賢妻良母的活死人般的生活還是強烈情欲自由的選擇,都意味著毀滅。她只能陷入靈魂的絕望中,最終被現(xiàn)實的打擊而導致精神錯亂。而她那最后的一搏,也最終導致了所有人的毀滅??此剖莿≈腥宋锏拿埽瑢嶋H在這些矛盾的表象下深藏著人性底層的神秘的永恒的秘密,那就是人的欲望與傳統(tǒng)文化、倫理道德之間產生的種種沖突。人物命運被無情的沖突踐踏的歷史現(xiàn)實。
周沖,周樸園的兒子,周萍同父異母的弟弟。劇中最無辜的人,懷揣著一身的夢想,最終也以死告終,作者對他寄予了極大的同情。作者本人說:“周沖是這個煩躁多事的夏天里一個春夢?!保?]185“他藏在理想的堡壘里,他有很多憧憬,對社會,對家庭,對愛情?!保?]184不幸的是,生活并未給他提供實現(xiàn)理想的舞臺,在他面前橫亙的是冷酷的現(xiàn)實。在一系列連串打擊下,周沖理想中的最后一個堡壘也被現(xiàn)實中丑陋的母親攻破了,他也絕望了,即使他不被觸電而死,那個天真的幻想的周沖也不會再現(xiàn)了。在劇中,周沖和周萍一起經歷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與征戰(zhàn),有研究認為:“周樸園到周萍再到周沖,父子三人組成了一個循環(huán)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怪圈?!保?]54也就是說,周沖是周樸園和周萍的過去進行時,周樸園和周萍也是周沖的將來進行時。這正應證了曹禺所說的“宇宙的殘忍”、“自然的法則”。
周沖的死,代表著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當人們沿著自己的理想去求索的時候,卻往往發(fā)現(xiàn)一道現(xiàn)實的溝壑會橫亙在自己面前,最終將現(xiàn)代人逼到“夢想了無路可走”的境地,最終選擇死亡作為解脫。周沖的死是對無情現(xiàn)實的一種反抗,是追求理想而不得的無聲嘆息,是對現(xiàn)代人本然處境的真實再現(xiàn)。
曹禺一直關注著現(xiàn)代人靈魂深處的不安與掙扎?!昂汪斞浮⒚芤粯?,他既不能提出積極的療救,也不能對未來提出具體的展望?!保?]302他只能在作品里寫出現(xiàn)代人的尷尬與無奈的生存處境,以一種藝術家的敏感遵循一種藝術的真實。當然,現(xiàn)代性之于曹禺,還只是某種下意識的沖動,并不是十分明確的藝術旨歸。作家對時代的清楚認識,需要不斷探索,更需要時間。
曹禺在劇作中帶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從人類、歷史以及人的自身的抒寫在戲劇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漫長的文學發(fā)展長廊中,我們可以看到《雷雨》等劇作至今依然吸引著大批在文化背景、時代等方面有諸多差異的讀者,或許正是因為曹禺創(chuàng)作中下意識的現(xiàn)代性追求,使曹禺劇作能夠超越民族和時代,成為人類的經典。
[1]田本相,劉一軍.苦悶的靈魂:曹禺訪談錄[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曹禺.雷雨:序[M]//雷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3]李揚.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曹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4]趙建新.存在論視野中的曹禺劇作[J].名作欣賞:現(xiàn)代回眸,2009(11).
[5]李歐梵.現(xiàn)代性追求[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0.
book=117,ebook=236
I207.3
A
1673-1999(2010)13-0117-02
高圣華(1984-),男,安徽安慶人,西南大學(重慶400715)中國新詩研究所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化與文學。
201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