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江蘇省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yè)學院,江蘇蘇州 215163)
譯者主體性在字幕翻譯中的體現(xiàn)
——以《花樣年華》為例
張鳳
(江蘇省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yè)學院,江蘇蘇州 215163)
文章試圖借助譯者主體性的研究和斯坦納翻譯四步驟,研究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并在分析電影《花樣年華》的基礎上,認為翻譯過程中從譯本的選擇到作品的闡釋和語言層面上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都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
譯者主體性;字幕翻譯;翻譯過程
隨著中國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中國電影也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F(xiàn)在中國電影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電影產(chǎn)業(yè)中的一只奇葩,它對世界電影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世界知名電影節(jié)上,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電影并且許多中國電影都獲得了國際大獎。在中國電影國際化的道路上,英文字幕功不可沒。一個好的英文字幕翻譯使中國影片很容易被外國觀眾理解和接受。字幕翻譯和其他類型的翻譯不同,它對于語言、文化和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和其他翻譯相比,字幕翻譯的語言需要更加簡單易懂,更口語化。字幕翻譯的復雜性對翻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翻譯人員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更使譯者的主體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論文以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作為指導字幕翻譯的宏觀理論基礎,以電影《花樣年華》中的對白為語料,借鑒斯坦納的翻譯四步驟,具體分析譯者主體性在字幕翻譯過程中的體現(xiàn)。
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在翻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白g者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功中表現(xiàn)出的主觀能動性。譯者主體性是譯者的基本特性,貫穿于翻譯活動的全過程??傮w來講,譯者主體性在翻譯材料的選擇、對原文材料的理解、譯文表達和翻譯策略的選擇方面,都有體現(xiàn)。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至少表現(xiàn)出了三種身份,即讀者、闡釋者和作者。作為讀者,譯者需要調(diào)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盡可能實現(xiàn)對文本意義的完整構建。作為闡釋者,譯者需要發(fā)掘出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美學意蘊,并且考慮如何讓目的語讀者接受譯作。作為再創(chuàng)造者,譯者需要進行語言轉換,注重如何再現(xiàn)原作的思想信息,為目的語讀者和譯作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喬治·斯坦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也是一位對翻譯過程有著深刻見解的翻譯學家。他于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被視為當代西方翻譯研究領域里里程碑式的著作。在這本書中,斯坦納認為理解就是解釋,傾聽表達就是翻譯,由此便把闡釋學引進翻譯的研究中。他從闡釋學的視角將翻譯過程細化為下列四個步驟:信賴、侵入、吸收和補償。信賴就是指譯者在著手翻譯之前,相信原文是有意義的,值得翻譯的。這是任何翻譯過程開始的第一步。而在理解和表達原文意義時譯者的主觀因素難免“侵入”到其中,“侵入”的目的便是“吸收”,但“吸收”過程中難免喪失譯語本色,譯者必須對原作加以重組,做出“補償”,使失去的平衡得到恢復。
1.信賴
任何譯者翻譯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原語文本,不論他做怎樣的選擇,相信原語中一定有重要的、有意義的東西值得去翻譯。對于字幕翻譯來講,“信賴”是譯者認為向本國觀眾譯制該影片是有價值的。正如筆者在引言中提到的,近年來中國電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中國導演和演員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秀影片,許多影片還獲得了國際大獎,如李安的《臥虎藏龍》、顧長衛(wèi)的《孔雀》、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等,這些影片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
以《花樣年華》為例。這部影片由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執(zhí)導,著名影星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該影片所講述的浪漫愛情故事不僅打動了國內(nèi)外的觀眾,還贏得了眾多的國際獎項,包括第十三屆歐洲電影獎、國際銀幕獎、第二十六屆愷撒電影節(jié)最佳外國片、第67屆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及最佳攝影指導獎、第四十五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和最佳剪接等獎項。對于這樣一部維美、浪漫的愛情片來說,所有這些獎項都應該說是實至名歸。如果譯者認識到并充分肯定了該影片的價值,那么譯者對該電影的“信賴”也就建立起來了。
2.侵入
對譯者而言,依賴之后必會進行選擇性地侵入。因為譯者的任務是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原作的意義和功能進行分析,然后用譯入語的語言予以充分表達。譯者不僅要運用自己的語言能力對原作的語言符號進行“破譯”,更要積極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審美等文學能力,對符號之下和符號之外的內(nèi)容進行挖掘,找出原作者“內(nèi)心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譯者難以擺脫譯入語文化的影響,總是帶著自身的經(jīng)驗和認知模式進入文本框架,并努力使譯文符合譯入語文化。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翻譯策略,如增加、刪減、改動等得到了應用。所有這些策略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原文的一種“侵入”。同時,我們將其視為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
例1:孫太太:王媽在弄蹄膀湯,大家一塊吃。
(Amah is making pork soup.Join us.)
蘇麗珍:別客氣,我不是太餓。我想出去走走。
(Thanks.I’mnot really hungry.I just want some air.)
在這個例子中,“蹄膀湯”被翻譯成“pork soup”。事實上,這個翻譯并不特別準確?!疤惆颉辈⒉皇恰皃ork”,它是豬腿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蹄膀湯”被翻譯成“the pig’s leg soup”,外國觀眾就會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這種食物。既然“蹄膀湯”在這部電影里并不是一個重要信息,譯者就充分發(fā)揮了主體性,把“蹄膀湯”簡單地翻譯成“pork soup”。
3.吸收和補償
一般來講,電影作品結構宏大、內(nèi)涵豐富,譯者在語言方面、文化方面和技術方面都面臨著困難。如果譯得過于直白,原文意蘊蕩然無存;如果譯得太含蓄,觀眾則不知所云??偟膩碇v,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盡量使用自然、流暢的口語來表達原著的內(nèi)容,努力保留原語文化的意象,在吸收和補償之間游移,即譯者和作者的“視界融合”。這需要譯者考慮到翻譯的目的、目的語觀眾的需求、需要應用的策略,等等。因此譯者的主觀能動性不可或缺。
例2:周慕云:病成這樣你還去找女人?(You were in no shape for sex!)
阿炳:想沖沖喜嘛!(I thought it would improve my luck.)
該例中,“沖沖喜”是個典型的中國文化詞語?!皼_喜”是中國舊時的迷信風俗,指一個家庭或地方出現(xiàn)不吉利的事情時,可以通過辦喜事來驅除邪氣。阿炳賭場失意,希望能夠情場得意,以此來驅除晦氣。在這里,譯者采用了意譯的方式,把這一詞語作了歸化的處理,消除了異化翻譯可能給目的語觀眾帶來的陌生感?!癷mprove my luck”這一歸化的譯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意義,在技術上也符合字幕翻譯“簡潔”的要求,是十分可取的。
從闡釋學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為我們開辟了翻譯研究的新視角,加深了我們對翻譯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譯者的主體性貫穿翻譯過程的始終,而這一過程也為譯者提供了充分展現(xiàn)其主體性的舞臺。
影視翻譯是翻譯活動中一個特殊的領域。影視翻譯的特殊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為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翻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論文從一個新的視角,利用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四步驟,通過對比、描述、舉例等方法,具體闡釋了譯者主體性在影視翻譯中的體現(xiàn),希望能對譯者主體性和字幕翻譯的研究做一個有益的補充。
[1]海得格爾.通向語言的途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蔣驍華.近十年來西方翻譯理論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2).
[3]金敬紅,李思國.斯坦納和勒代雷的闡釋翻譯理論評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
[4]金明.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體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8).
H315.9
A
1673-0046(2010)11-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