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青
(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利用課堂提問促進師生互動
張 青
(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要求師生在課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語言交際活動和教學過程。課堂提問則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一種有效手段.但目前卻存在一些影響課堂提問發(fā)揮互動作用的因素.作者就此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優(yōu)化課堂提問促進師生互動,以期達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
英語教學;課堂互動;課堂提問
課堂互動在英語教學中一直倍受英語教師及英語教育研究者的關注?!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就明確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xiàn)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倍逃龑<乙仓赋?課程的進展及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而課堂提問則是鼓勵學生參與語言活動,形成課堂從靜到動的根本轉變,從而實現(xiàn)師生間互動的一種有效手段.
(一)引起話題。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但由于語言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有所不同,特別是要用英語交流時不愿開口,這時,通過英語提問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學生的思想和內心追求,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的話題,從而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機會和平臺,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二)引導思考。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蘇醒或強化,從而進入思維狀態(tài),進行實際的而不是形式的、深入的而不是膚淺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考活動,而沒有學生思維空間的課堂,是無效課堂。課堂提問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導性,包孕著種種懸念和疑難,能吸引和推動學生深入思考,實現(xiàn)有效互動。
(三)促進參與。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由于問題本身具有一定誘惑力,所以能給學生帶來聽講的沖動;而對課堂提問的正確回答,既需學生聽清題意,又需弄懂所講內容,所以能促使學生更加聚精會神地聽課,隨時準備參與課堂活動。
(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誤區(qū)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和學生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提倡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對此很多教師理解為教師在一堂課中講得越少越好。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出現(xiàn)了主觀上希望通過課堂提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實質上則是為了“提問’,而用“提問”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借學生之口說出自己想要說的答案,把“啟發(fā)式教學”庸俗化成“問答式教學”,把“問答”當作“對話”。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則是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鉆進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圈套里。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似乎貫徹了新課程理念,但師生、生生之間并沒有實質上的交流和互動。
(二)教師對課堂提問的理解不夠
把課堂提問理解為“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是膚淺的,提問并不是教師的特權,課堂上師生有效的互動還表現(xiàn)在學生會向教師提出問題和質疑?!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習的內驅力。思維通常是與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因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教師對問題的設計不夠重視
對問題的設計是影響課堂提問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的提問都具有比較大的隨意性,教師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做題、批改學生作業(yè)上,至于提問是否具有科學性、層次性、針對性和啟發(fā)性,提問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教師自己也沒有去思考和研究。因而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重點、難點把握不清,問題表述含糊,指向性不明。從而導致學生的厭煩情緒,不愿參與,嚴重影響互動的效果。
(一)課堂提問目標要明確
教師的提問方式影響著學習者的參與,同時也影響課堂互動的產生??v觀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也就是問題的設置、提出、回答等,對啟迪學生思維,更好地、主動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對于自己的課堂提問應該事先有一個明確的設計目的,而不是僅僅用提問來檢測學生掌握的知識,有明確設計的提問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策略。
(二)課堂提問應注意層次性
提問的內容要有層次性,就是在提問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新的高度。比如大學英語教學可以通過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來實現(xiàn),即閱讀前提問,閱讀中提問和閱讀后提問。閱讀前提問一般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和導入新課來實現(xiàn)的,所設計問題應使學生能輕松自如地復習舊知識,又了解新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閱讀中提問是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這個步驟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作者的寫作觀點,態(tài)度和目的等。閱讀后提問中,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引向自然和社會的廣闊背景下學習,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運用自己的判斷能力對不同的觀點和價值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同時,要考慮到提問對象的層次性.事實上,選擇提問對象是把握課堂交流活動成功的關鍵,應給予高度的關注,甚至應在課前進行設計,讓語言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讓比較聰明的和自信的學生回答稍難一些的問題;讓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勵和幫助的學生回答稍容易的問題。這樣,程度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認為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程度相對滯后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
(三)課堂提問應注意適量性
在有些老師的課堂上,片面追求課堂氣氛,始終充斥著大量的問題,表面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參與度高,但實際效果并不好。因為問題太多,答案簡單固定,教師頻繁發(fā)問,學生應聲作答,幾乎沒有思考時間,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與“填鴨式”教學并無本質區(qū)別。課堂提問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情況,設計適量的課堂提問。太少,則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影響教學效果;太多,則必然會降低問題的質量,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課堂提問應尊重學生的意見.
課堂是師生的雙向互動的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師問生答這個層面,應該允許學生“插嘴”,允許學生提問.對學生的回答要有鼓勵性。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及時恰當?shù)卦u價學生,應以肯定鼓勵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正確,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問題,勇于發(fā)表個人見解的精神,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向老師提問,互相提問的積極性。
[1]Brown.H.D.根據原理教學:交互式語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李萍“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學英語》2003年第8期
[3]單凌晨“提問促進互動”,《學英語》2003年第47期
[4]許峰.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調查與分析[J].國外外語教學,2003,
責任編校:徐 曉
G642
A
1009-2277(2010)06-0076-02
2010-11-19
張 青(1977-),女,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應用外語系講師。